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23日報道,加拿大科學家在茫茫太空中首次探查到了巴基球(buckyball)C60及C70的蹤跡。新發現發表在7月2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自從25年前C60偶然在實驗室被發現后,科學家就認為,巴基球可能漂浮在宇宙中,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捕捉到它。 天然的碳能夠以多種形式存在,眾所周知的是石墨和鉆石,但還存在一種被稱作“富勒烯”的第三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兩種富勒烯是C60和C70。作為富勒烯家族成員之一的巴基球C60包含有60個碳原子,這些碳原子采用六邊形和五邊形的形式交替地鏈接在一起,整個分子看起來非常像一個球體。富勒烯分子因其獨特的硬度和化學以及物理特性而成為科學研究的“香餑餑”。 巴基球具有用不同方式振顫的特性,這些振顫可同特定波長的紅外線相互作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簡·卡米(Jan Cami)領導的研究小組運用美國宇航局“斯皮策”(Spitzer)紅......閱讀全文
示意圖:在行星狀星云中發現的石墨烯和富勒烯。在這樣一顆類似太陽恒星的周圍空間探測到這些分子暗示像石墨烯這類碳的同素異形體可能廣泛分布于宇宙空間。這是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大麥哲倫星系中的行星狀星云SMP48,它是這項研究中被觀察的目標之一。從這張照片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為什么它們會被稱
排球烯 河北師范大學劉英教授課題組在“過渡金屬與碳混合團簇”的研究中取得進展,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20個鈧原子和60個碳原子組成的穩定的、中空的“排球烯(Volleyballene)”,研究結果以“Sc20C60: a volleyballene”為題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Nanoscale》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日(北京時間)報道,經過25年的探索,美國科學家們最近揭開了富勒烯家族中巴基球的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取得的這一成果,清晰地展示了巴基球是如何自組裝成籠狀結構的,其對于碳納米技術的發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瑞士科學家破解了一個困擾天文學家們數百年的謎團,他們首次證實,在太空中恒星間游蕩的巴基球是造成宇宙之光擁有獨特屬性的“元兇”。 1919年,美國加州大學利克天文臺研究生瑪麗·李-黑格爾發現,從某些恒星釋放出的一種特殊波長的光非常暗淡,而這似乎與恒星本身無關。科學
一個無冰的北極也許不是大型的碳匯 北冰洋最近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這可能已經非常接近其作為一個碳匯的限度。這些發現是由Wei-Jun Cai及其同僚報告的,他們檢測了從橫跨北冰洋的Canada Ba
嵌入到面心立方Cs3C60中的μ介子 英國利物浦大學和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施加一定的壓力,改變C60的晶體結構,不同C60晶體結構下的Cs3C60能夠從磁絕緣體轉變為超導體,而其超導轉化溫度也從38K轉化為35K。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將有助于降低諸如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及其他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翟華金教授、李思殿教授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美國布朗大學Lai-Sheng Wang教授及復旦大學劉智攀教授等合作,結合氣相光電子能譜實驗和高精度量子化學計算,首次觀察到全硼富勒烯B40-/0 和B40團簇 (all-boron fullerene),并將其命名為硼球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最為廣泛分布和存在的元素之一。從簡單碳氫化合物中可以得到四種基本碳碳鍵構型:乙烷(H3C-CH3)碳碳單鍵、乙烯(H2C=CH2)碳碳雙鍵、乙炔(HC≡CH)碳碳三鍵以及苯基大π鍵結構。苯基大π鍵結合構成穩定的兩維石墨烯,烷基碳碳單鍵結合構成三維金剛石,炔基碳碳三鍵結合形成碳原子
化學家一直在突破極限。他們用各種技術手段不斷合成新的分子,探索各種分子結構及其性質。一些新分子可以帶來直接的應用,而另外一些則揭示了獨特的性質。 2019 年,美國化學會旗下的 C&EN 像往年一樣,邀請讀者投票,從今年新合成的分子中評選出“年度分子”,反芳香性納米籠以最高票數當選。除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近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報道,牛津大學的碳材料設計公司在生產“內嵌富勒烯”材料。該公司以2.2萬英鎊賣出了第一批200微克的“內嵌富勒烯”材料,相當于每克價值1億英鎊。有媒體將之稱為世界最貴材料。 “內嵌富勒烯”材料為什么這么貴? 富勒烯是在石墨、鉆石之后被發現的單質碳的第三種同素異形體
富勒烯:富勒烯,又稱為巴基球,是一種僅含碳原子的球形結構。其中參與球形的碳原子數量決定了其尺寸和特性。富勒烯目前主要應用在藥物學中的基因和藥物輸送介質方面以及在醫用科學領域內作為X光和核磁共振成像中的造影劑使用等。由于尺寸原因,富勒烯能夠利用掃描電鏡進行觀察;例如直徑為1納米的富勒烯通過光學顯微鏡難
6月2日下午,賽默飛世爾科技借分析測試百科網這一平臺成功舉辦了本月第一場網絡視頻講座——拉曼光譜在碳材料方面的應用。賽默飛世爾科技張衍亮博士為大家介紹了拉曼光譜如何表征碳納米材料諸如碳納米管與石墨烯的物理與化學結構,以及賽默飛世爾新型DXR激光拉曼光譜儀在碳納米材料領域的技術特點。 拉曼
三年前,潘建偉將星際旅行帶到了中國長城。從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長城附近實驗點,他和他的團隊——來自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將激光瞄準16公里之外的屋頂上的探測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將信息“瞬移”過去。這刷新了當時量子隱形傳態的世界紀錄,這是朝著實現團隊的終極目標——將
在成功實現針尖增強拉曼光譜(TERS)技術的15年后,HORIBA Scientific 和 AIST-NT 合作完成了 TERS 的整套解決方案,將其推向了一個全新的層面。TERS 技術不只是進行所謂的單點測量,更能夠完成一個 TERS 掃描成像,收集到成千上萬個像素點的拉曼光譜,而且一個
當地時間10月3日,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進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國密蘇里大學科學家Geo
英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硅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比如用巴基球制造的柔軟電視屏幕,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有著巨大應用潛力,有可能推動新材料生產的變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學》雜志上。 相鄰分子間存在微小的作用
隨著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加劇,高效、低成本地利用太陽能發電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造價低廉、質量輕便、可制備柔性大面積器件等優點而倍受關注,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實用科技之一。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活性材料由共軛高分子給體和富勒烯受體組成,一直以來太陽光的吸收主要依靠給體來完成,
可控自組裝對于超分子材料的制備和自組裝體系多樣性的呈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超兩親體在納米結構的構筑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點,但在具有不同形狀和尺度納米材料的多樣性構筑方面仍存在挑戰。最近,杭州師范大學李世軍教授課題組與山東大學郝京誠教授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單側四脲基甘醇鏈取代的兩親卟啉分子及其金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8月16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制備專業委員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貴陽舉行。本次大會與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年會同期舉辦,參會200余人。張玉奎院士擔任會議名譽主席,關亞風研究員擔任會
現代生物學研究已經不再停留在僅從組織中識別一種特殊的化學成分,或者蛋白成分上了,我們需要精確的了解這些物質是如何分布,如何構成的,解答這些問題需要更進一步的實驗技術,比如免疫組化或免疫熒光檢測方法,但是這些技術需要特殊的抗體,而且效率低,偏差大。 因此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質譜技術上,以質譜為基
加拿大16歲少女賈內爾·塔姆因發現樹漿中存在抗衰老物質而獲獎。 據法國媒體5月9日報道,日前加拿大一位16歲少女發現樹漿中存在一種可以抗衰老的纖維素,并由此在2012年加拿大賽諾菲生物天才挑戰賽(Sanofi BioGENEius Challenge Canada)中獲得大獎,贏得5000
現代生物學研究已經不再停留在僅從組織中識別一種特殊的化學成分,或者蛋白成分上了,我們需要精確的了解這些物質是如何分布,如何構成的,解答這些問題需要更進一步的實驗技術,比如,免疫組化或免疫熒光檢測方法,但是這些技術需要特殊的抗體,而且效率低,偏差大。因此,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質譜技術上,以質譜為基礎的
2013年4月1日-4月3日,為期三天的第19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繼4月1日張玉奎院士、陳洪淵院士、江桂斌院士、莊乾坤主任、陳義研究員和Jan-Christer博士的特邀報告之后,4月3日下午,第19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又迎來了吳學梯司長、趙宇亮研究員、吳永寧研究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SCs)作為一種新型薄膜光伏電池,具有成本低、可溶液制備、毒性低、材料來源廣等優點,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技術之一。要實現PSCs的真正商業化應用,需要滿足三大條件:高效率、高穩定性和低成本。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目前PSCs的最高效率已超過18%,已接近商業化應用要求。
近日,由內蒙古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國內首條噸級富勒烯生產線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正式投產。據了解,富勒烯是1985年天文學家在研究宇宙星云構成時意外發現的。11年后,這3位來自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因發現富勒烯獲得諾貝爾獎。如今,富勒烯與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已成為碳納米材料家族的3大代表。 “最常見的富
碳元素再次為人們帶來了驚喜。據《MIT技術評論》雜志網站8月16日報道,美國萊斯大學的科學家日前通過計算發現,一種新形式的碳具有極高的強度和硬度,甚至超過了久負盛名的石墨烯和鉆石。相關論文已經發表在著名的科學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 碳是地球上分布范圍很廣的一種元素,以多種不
P3HT和ICBA的分子結構以及基于P3HT/ICBA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器件結構和光伏性能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的共混膜夾在ITO透明正極和金屬負極之間所組成,具有結構和制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制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近年
2011年正值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聯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適逢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為了紀念化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008年,聯合國大會將2011定為“國際化學年”。 化學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