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英國石油公司BP成功封堵“深海地平線”油井兩周后,曾經引起生物學家巨大恐慌的化油劑和石油擴散面已經開始在墨西哥灣深海水域消失。盡管還有生態學家對此保持謹慎,但這仍然意味著之前對于石油泄漏可能帶來的大規模環境損害是被夸大了。 “我們在海水表面沒有發現石油。自本周起,我們在深海水域也沒有發現石油。”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微生物學家特里?海森(Terry Hazen)說。他的研究范圍位于泄漏井口100公里的范圍之內。 海森解釋說,他曾經收集了石油擴散面內外的水樣,并將水樣維持在4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下,這一溫度是墨西哥灣海床沿線最低的溫度。幾天之內,他發現水樣中的微生物群落開始以能夠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為主導。這一發現與其他一些同樣研究該問題的生態學家們的結果相吻合。此外,海森還發現在Corexit9500A――BP在墨西哥灣使用的一種化油劑――存在的條件下,石油消解的速度更快。 墨......閱讀全文
海底曾經被我們認為是生命的沙漠,因為從本源來說生命就意味著光,意味著要進行光合作用,陽光激活了地球上的食物鏈,只有少數幾種腐食動物才能往來于黑暗的深淵。 不過1977年,海洋研究學者們在太平洋深處無意中發現了繁盛的生態系統。從海底火山裂隙涌出的富含礦物質的熱泉滋養了微生物,在此基礎上蛤蜊、
16日,漁船維修工尤特克談及日漸飆升的債務后抱頭不語,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已造成當地人生存環境惡化。 “美鉆井平臺爆炸致油井泄漏”追蹤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發生近4周后,多次控制漏油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與此同時,漏油引發的大規模生態災難已開始顯現。美國科學
日前一項新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微生物幾乎“吃掉”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油井里噴出的所有甲烷。 2010年4月到7月之間,位于墨西哥灣的英國石油公司(BP)梅肯油井發生泄露,大量石油和甲烷洶涌進入海洋。最初學家們粗略估計,墨西哥灣深水中的微生物可能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
5月14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佛瓊港,工作人員正在布置攔油網,防止墨西哥灣漏油危機的進一步擴散 ■ “美墨西哥灣原油泄漏”追蹤 在一系列堵漏措施失敗后,英國石油公司從15日開始使用一條長達1600多米的管子來吸取泄漏的原油。不過第一次努力已經宣告失敗,目前該
冷泉生物群落管狀蠕蟲物種特寫樹枝狀珊瑚 美國媒體近日刊登了一組照片,展示了墨西哥灣海底世界的一個復雜食物鏈。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以海床滲出的石油和天然氣為食的微生物成為這個復雜食物鏈的第一環。 這些微生物包括: 冷泉生物群落。這是一個微生物“殖民地”,
7月初,科學家從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海灘鉆芯取樣中發現的原油痕跡。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就在英國石油公司8月5日完成對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破損油井的水泥注入作業的同時,美國一些科學家卻對一份政府新報告中的內容提出了異議。該報告稱,墨西哥灣
丙二醇不是酒精,但其性狀是無色黏稠穩定的吸水性液體,幾乎無味無臭,易燃,低毒。1,2-丙二醇,也稱作丙二醇,是一種有機化合物(二醇),其化學式為C?H?O?。丙二醇通常是略有甜味、無臭、無色透明的稠狀液體。化學上,丙二醇屬于二元醇的一種,可與水、丙酮及氯仿等多種溶劑混溶。丙二醇可通過環氧丙烷的水合作
石油在9日開始被沖上路易斯安那州一座群島的沙灘上 英國石油公司首席運營官道格?薩特爾斯22日致信美國環境保護署,稱眼下使用的化油劑是“應用于海底的最好選擇”,希望繼續使用。 &nbs
美國佐治亞大學研究者19日向公眾展示在墨西哥灣海底拍攝的影像畫面,稱去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生態影響依舊存在,墨西哥灣海底仍然顯示一種“油膩膩”的狀態。 佐治亞大學科研者薩曼莎·喬伊1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一場科學研討會上展示了去年12月水下拍攝的墨西哥灣海底動態和靜態影像畫面,畫面顯示,海底生
圖為:美國政府用水柵筑起保護圈 在墨西哥灣沉沒的石油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繼續漏油,事態的嚴重程度遠超出之前的預計。白宮發言人5月1日宣布,總統奧巴馬將于2日前往墨西哥灣沿岸地區視察石油泄漏事故救災情況。專家警告說,如果漏油無
2010年10月24日,大連新港碼頭油庫“7?16”爆炸現場再現火情,消防隊員在火災現場撲救。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后,許多自該地區采集的螃蟹幼苗帶有明顯的橘色油滴,漏油的危害正沿著食物鏈不斷上行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帥蓉發自北京 濃煙彌漫著,空氣中充滿了嗆人
6月1日,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進入第43天,對這條漫長海岸線上的居民而言,這一天意味著“黑色夏日”的開始。由于英國石油公司(BP)封堵海平面1.5公里以下斷裂油管的多次嘗試宣告失敗,整個夏天數以萬桶計的原油將被不斷排入墨西哥灣,一幕現實版的生態災難片才剛剛拉開序幕。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8月16日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網絡版上發表報告稱,盡管墨西哥灣漏油已暫時被封堵,但漏油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威脅將長期存在。 報告說,自今年4月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件以來,他們一直在現場觀察和監控漏油造成的污染,并對污染產生的健康威脅
不久前發生在美國加州圣芭芭拉以西20英里的輸油管道破裂,向加利福尼亞海岸風景區泄漏了數萬加侖原油,在閥門被關閉之前的幾個小時內,已有兩大片浮油在9英里長的海岸線范圍內不斷擴大。 “平原全美管道”公司與當地政府聯合發表的聲明披露,根據管線直徑和原油流速估計,將有10.5萬加侖原油泄漏,但漏油對
油井漏油事件追蹤 美國科學家15日宣布,在墨西哥灣多個海水層中發現大量原油,意味著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漏油總量可能遠超美國政府和英國石油公司預期。科學家擔心,化油作業不斷消耗海水中的氧氣,再加浮油覆蓋海水表面致使氧氣補充緩慢,深海水溶氧含量可能大幅降
1.Alcanivorax borkumensisAlcanivorax borkumensis Alcanivorax borkumensis是一種桿狀細菌,在清理阿拉斯加州和西班牙附近的地中海海域的漏油過程中
石油在9日開始被沖上路易斯安那州一座群島的沙灘上 美國科學家15日宣布,在墨西哥灣多個海水層中發現大量原油,意味著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漏油總量可能遠超美國政府和英國石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科學家稱,一種新發現的微生物物種繁殖,并且正在以超過研究人員和有關官員所預計的速度吞食墨西哥灣的水下漏油。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8月24日公布了他們的發現,并將這一發現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他們說,這種微生物不太可能是先
最近有科學家提出,墨西哥灣的石油泄漏事故導致一些生物的死亡或者被污染,同時又刺激了另外一些適應這種環境變化的生物的生長,由此使得海洋食物網絡正在發生變革。食物網是墨西哥灣生命的基礎架構。引入這個與食物鏈類似的最新術語,其實反映了自然進程中的循環本質,在自然進程中,生物一旦死亡并被分解,即使最大型
“人類歷來是在海洋之外看海洋,看到的只是一個單向運動的世界;而當人類潛入深海,立足海底向上看,才會看到更多的精彩,獲得更多的發現。” 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發展,國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情亦是節節高漲。近年來,如火如荼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將人們的視線引向廣袤的
最近,科學家在墨西哥灣發現了兩種珍稀的新物種。這些隸屬于蝙蝠魚科的怪魚生活在深海450多米處,樣貌十分奇特,它們可以用胸鰭和腹鰭支撐身體,在水底“行走”。可是,科學家擔心這些深海生命還未被人類所認識,就要遭遇滅頂之災,原因就是它們恰好生活在原油泄漏的事故現場。深海再現生機 據路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6月28日公布預測報告稱,墨西哥灣2010年的死區面積將在6500至78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約為2.6平方公里)之間,高于過去5年的平均值。 海洋死區是指因海水嚴重富營養化而造成的魚類等生物無法生存的區域。過去5年中,墨西哥灣死區的平均面積約為600
在處理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田蓬萊19-3油田6月發生的溢油事故中,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除使用了固定式圍油欄、洗油氈等方式處理溢油外,還使用了分散劑(消油劑)。 7月7日,康菲中國企業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總監薛東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使用消油劑是經過海事等相關部門批準的。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
PAHs是石油中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是一類可持久性污染環境的有機物, 具有很強的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1]; 同時石油污染又常常伴隨著鹽堿化環境存在, 如我國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大慶油田等陸上油田就位于鹽堿化土壤環境中; 而石油運輸過程中泄漏及事故也會使近海的鹽堿灘受到污染, 如墨西哥灣的漏
6月11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薩爾弗港附近,墨西哥灣泄漏原油侵蝕當地的濕地 據印度亞洲通訊社(IANS)6月12日報道,科學家發現一種“NY3”細菌,它具有產生鼠李糖脂的“非凡能力”,可以幫助清除墨西哥灣油污,降解原油中的有毒化合物。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發表一份聲明稱,“
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員馮東是冷泉專家,曾在美國進行5年相關研究,多次出海考察冷泉。他向記者介紹了冷泉的一些有趣知識。 早在1977年和1979年,美國人就發現了生長有重晶石和管蟲的冷泉,但當時認為那是“低溫熱液”。1983年,美國科學家確定了第一個冷泉,那是在墨西哥灣的佛羅里達陡崖,3200多
在新型紫外線燈的照射下皮膚里面的毒素清晰可見(白色斑點部分) 據國外媒體報道,受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影響的海濱看上去貌似很干凈,但沖浪者基金會早前發布的國家海灘研究顯示事實并非如此。 墨西哥灣泄漏事故發生后,英國石油公司曾使用Corexit溶劑來幫助分散在深水區的原油。Co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已演變成了世界性難題。近日,經過中美學者共同研究,發現了一種“吃”油細菌,有望推進墨西哥灣油污治理進程。 這一發現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近日正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已演變成了世界性難題。近日,經過中美學者共同研究,發現了一種“吃”油細菌,有望推進墨西哥灣油污治理進程。 這一發現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近日正式對外發布。相
中石油集團昨日披露,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廖永遠近日在中石油集團公司安全環保工作會議上表示,“7?16”大連新港原油管線爆炸事故,是一起嚴重的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損失慘重,影響巨大,性質惡劣,教訓深刻。 他表示,盡管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負責加注脫硫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