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國際應急管理論壇在研究生院舉行
第五屆國際應急管理論壇暨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應急管理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年會8月8日至10日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關村園區舉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王穎教授、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長徐偉宣教授等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100余位中外應急管理領域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有效應對各種頻發的自然災害及各類緊急事件,進行了交流與研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處長楊列勛在報告中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非常規突發事件的重大專項計劃的規劃與資助實施情況,該計劃的實施對我國應對非常規突發事件在理論方法上和實際效果上有望得到大的提升及突破,最終形成應對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系統決策平臺。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副所長陳虹結合汶川、玉樹地震中應急救災管理等案例,介紹了中國地震災害及應急管理的情況。她表示,地震應急管理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有災害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保障,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部門、應......閱讀全文
第五屆國際應急管理論壇在研究生院舉行
第五屆國際應急管理論壇暨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應急管理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年會8月8日至10日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關村園區舉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王穎教授、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長徐偉宣教授等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100余位中外應急管理領域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做到居安思危
健全應急管理機構 山東出臺核事故應急管理辦法
山東省省長姜大明近日簽署省政府第254號令,正式發布《山東省核事故應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核事故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準備、應急措施等內容。據了解,這是山東省第一部關于核事故應急工作的省政府規章,標志著山東核應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評估中心”成立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評估中心”揭牌儀式暨首次顧問委員會會議于3月31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園區舉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侯泉林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原副館長、著名青銅鑒定專家孔祥星共同為新成立的“文物科技評估中心”揭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鑒定專家20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揭牌儀式后,侯泉林
呼和浩特加強環境應急管理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環保局近日成立了環境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以進一步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預防環境風險,加強應急綜合管理。 日前,呼和浩特市環保局環境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召集綜合保障組、應急監測組、應急處置組、應急調查組、專家咨詢組、宣傳報道組,召開應急工作會議,部署工作,進一步明確各工
建立聯動體系 加強應急管理
環境突發事件近年來頻頻發生,應急處置是各地環保部門面臨的重要任務。如何提高環境應急能力,確保轄區環境安全?筆者認為,要從以下3方面入手: 對環境突發事件要有充分認識 環境事件通常可分為5類:一是由安全生產事故引發,如大連海洋石油污染;二是由交通事故引發,如運輸危險化學品車輛在河邊翻車
內設機構不搞簡單物理相加 應急管理進入“應急”狀態
近日,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我國災害事故多發,面對應急管理的專業性復雜性,如何積極穩妥推進機構改革?此次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具體工作進展如何?近日,記者專訪了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回應社會關切。 把分散的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 記者:如何理解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和定
預警應急能力不足 我國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亟待完善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重污染天氣頻現的情形下,各地應急響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重污染天氣的應急管理仍存在預案定位不準、預案銜接不夠、預警發布滯后、響應措施“一刀切”等一系列問題,難以真正發揮應急作用。 空氣重污染狀況不容樂觀 應急響應成效初顯 記者從環保部獲悉,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出現了
應急管理部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級應急響應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1月13日,中央氣象臺升級發布寒潮橙色預警,預測未來三天,寒潮天氣將繼續東移南下,我國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大范圍雨雪天氣。鑒于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廣、降溫劇烈、降水相態復雜,且正值春運交通出行高峰,道路交通、能源保供等安全風險高,應急管理部決定于1月13日15時啟動低溫雨雪冰凍
解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以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印發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辦法》將進一步明確環保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定位,從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4個環節
應急管理部統籌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應急準備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應急管理部按照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應急準備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實際效果做到“兩個維護”,為奪取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應急管理部黨組作出專門部署,面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