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波音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王利生(第一排左一)、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惠(第一排左二)、波音中國公司總裁王建民(DavidWang)(第一排右二)、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京華(第一排右一)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民航資源網2010年9月2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簡稱“中科院青能所”)與波音公司(Boeing Co.)共同投資組建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青島市委常委兼副市長張惠、中科院青能所所長王利生、波音中國公司總裁王建民(David Wang)、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京華等嘉賓出席了儀式,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2010年5月中科院青能所與波音公司簽署協議,決定共同投資建立聯合實驗室,致力于建立國際一流的航空......閱讀全文
2010年5月25日――波音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簡稱“青島生物能源所”)宣布將組建一個聯合實驗室,以加快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究并促進航空業可持續生物燃料的產業化進程。 該實驗室命名為“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將由波音與青島生物能源所共同出資和管理,后者是中科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美國波音公司共同組建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惠,波音公司副總裁、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建民(David Wa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美國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正式揭牌。 聯合研究實驗室建設的重點是加速促成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商業化的研究,支持波音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全球戰略及航空工業的具體要求。重點開展藻類種植、收獲
2018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邀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張玉奎院士來到青島,出席由青島能源所主辦的“生物能源與過程高端論壇”。 “這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也是兩所啟動融合發展后的工作新常態。”日前,青島能源所黨委書記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在青島舉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項成果發布會,標志著兩所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行動正式啟動。本次發布會吸引了華通集團、瑯琊臺集團、昌盛東方實業等近百家企業,以及中科院創業投
第二批國家實驗室僅僅作為擴大試點,沒有經過批準立項;國家實驗室的驗收標準迄今還存在爭論;加上體制問題,導致第二批國家實驗室“籌”字難除。 10月10日,大連。 中國在能源領域的第一個國家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f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小桐子計劃繁華難現? “小桐子是一種可以在干旱條件下茂盛生長的灌木,其種子可以生產類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們將其當做綠色金子的期望正在減退——許多人曾把小桐子當做邊際土地上最有潛力的拯救者,一種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并將其帶入一個可持續的、油料供應充足的未來能源植物。” 這段話,
自1991年碳納米管(CNT)被日本學者Iijima發現以來,由于碳納米管具有許多異常的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始終是材料研究的熱點,2009年碳納米管物理性質研究,如載流能力得到翻倍,同時在醫學、能源等領域應用研究不斷拓展,制備和產業化研究也取得了新進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表明,可以在無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琳瑯滿目的儀器設備,嚴肅認真的研究人員穿梭忙碌。這是分析測試百科小編對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的第一印象。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于2005年4月成立,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材料、信息、
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名單詳細列舉了有效候選人的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別是院士提名和中國科協提名。 據了解,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為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中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我國人口眾多,地大物‘薄’。”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一語道破我國的基本國情。 情況的確不容樂觀。眾所周知,我國人均資源不足,但對能源的需求卻不斷增加。2007年,我國人均發電量只相當于美國的1/5、日本的1/3,未來缺口十分巨大。因此,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如何獲取更多的電力能源,就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