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研究人員表示,在特定條件下,盡管接下來的1個世紀海平面會持續上升,但全球濱海濕地總面積也會繼續增加,且最多會擴大60%。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濱海濕地(如沼澤和紅樹林)是提供自然海岸帶保護的重要生態系統。雖然很多研究曾預測海平面上升會導致大面積的濕地喪失,但一些評估認為這一威脅被過分夸大,且全球模型并未考慮到能夠維持濕地的當地反饋機制。
為了解決這種局限性,英國林肯大學的Mark Schuerch及同事評估了全球濱海濕地抵御威脅的能力,并把濕地堆積沉積物的能力以及濕地的可容納空間(可供濕地擴大的內陸面積)也納入評估范圍。研究人員模擬了全球濕地對海平面上升以及人類活動的響應,認為全球濕地覆蓋面積可能會上升60%,前提是至少有37%的現存濕地擁有足夠的可容納空間。而在容納空間不夠的場景下,沉積物的嚴重缺乏可能導致濱海濕地整體面臨喪失風險(風險隨海平面上升程度增加而上升)。
研究人員指出,筑壩和疏浚等當地航道管理工程可能增加這些模擬的復雜程度。作者認為,只有大規模建立起有利于濕地擴大的海岸帶管理模式,才有可能保護濱海濕地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同時保護快速增長的全球沿海居民。
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全球海平面收支研究組上月底發布評估報告指出,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顯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3.1毫米,并且這一上升趨勢正在加速。專家指出,海平面上升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影響,將加劇沿海地區的災害風險,如破壞生態系統、侵蝕土地、加強風暴潮等。對海平面變化進行系統性監測、歸因分析和預估,是應對風險的基礎。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3月18日,廣州南沙地大濱海研究院在廣州南沙視聯科創谷揭牌成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表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廣州南沙設立濱海研究院,是該校投身“海洋強國”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布局......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今年......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
濕地水文調蓄功能可作為基于自然的水資源與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中的重要載體,在維護流域水量平衡、減輕洪旱災害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調節功能是濕地水文調蓄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