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可以致富,還能變廢棄物為資源和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
陳文新
最近研究發現,化學氮肥用量的增加是中國空氣中氨濃度穩步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霧霾最嚴重的華北平原。
為盡快改變現狀,我們建議,一是將動植物遺留的廢棄物通過栽種食用菌等方式,將菌渣加適量化肥轉變成農田肥料使用;二是充分發揮生物固氮作用。通過這兩項措施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用量,既能培肥土壤,又能達到作物優勢高產,促進農牧漁業持續發展和環境美好的目的。
我國食用菌產業歷史悠久,且具備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優良條件。生產食用菌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菌渣。其粗蛋白含量高于10%,肥用指標達到或超過了人糞尿、豬糞和牛糞的含量,是優質的有機肥。施用這種有機肥,農作物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將會降低,消費者可得到更安全的農產品。
食用菌是一個“一箭三雕”的產業:收獲了食用菌產品本身;減少了動植物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生產了大量的優質有機肥。所以,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可以致富,還能變廢棄物為資源和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
每年全球生物固氮約為2億噸純氮,相當于當今全球工業氮肥的總量,其中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固定的氮占其中的60%~70%。這一共生體系固定的氮不僅滿足其宿主的需要,還可部分提供給附近的作物利用;而豆科植物根部含氮約占其總氮量的35%,可供后茬作物使用。
此外,近年研究發現,禾本科幫助豆科排除氮阻遏及其分泌物可促使豆科植物結瘤,實現互惠共高產。因此,豆科植物與其他植物間套輪作可以少施化肥,且優質高產。中國農業大學根瘤菌研究中心開展了一系列根瘤菌匹配篩選和大田接種實驗,均證明接種相匹配的高效根瘤菌不僅能夠替代化學氮肥,且提高了豆科作物產量和品質。
我國南方的水稻田及冬閑地,可以種植豆科紫云英、苕子、田菁等肥田作物,或種植豌豆、蠶豆等經濟豆類;北方旱田、果園、草原等區域可廣泛種植各種豆類作物或豆科牧草。總之,根據實際情況,均接種與豆科品種相匹配且適應種植土壤的根瘤菌,廣泛開展豆類與其他作物間套輪作,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實現我國生態農業的持續發展。
第一屆菌物科學與工程國際大會19日在吉林長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菌物學家李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把“蘑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繼續推動食用菌價值研究向前發展。此次會議......
6月16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制定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中對益生菌和食品用益生菌作出明確定義,益生菌為當攝取足夠數量時,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食品用益生菌為可用于食品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4月24日,河南大學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島津示范試驗室揭牌儀式在河南開封隆重舉行。河南大學副校長闞云超教授、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主任康文藝教授、中心副主......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青海大學承擔的青海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食用菌高原設施及仿生栽培技術推廣示范”進行了驗收及成果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進一步熟化了羊肚菌設施栽培、仿生栽培和工廠......
野生菌是一道非常美味、新鮮的天然食材,營養成分豐富,盛受廣大美食愛好者追捧。然而,不是所有野生菌都可以食用。有毒野生菌不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嚴重時還會奪去生命。每年毒蘑菇中毒事件頻頻發生,正成為我國最......
為深入貫徹貴州省委省政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決策部署和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精神,1月3日下午,貴州省科技廳組織召開科技支撐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會。貴州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雷文蓉出席會議并講......
12月13日,以“食藥用菌種業發展與微生物食品制造”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茂林、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處長戴炳業、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
“食用菌是一個亟待發掘的資源寶庫。”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是說。他指出,我國食用菌資源豐富,在超過10萬種的大型真菌中,即便是已證實可食用的......
2019年7月17日,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發布FileNo.1-1765/PSSAI/imports/2018號文件,發布可進口食用塊菌種類清單。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根據2011年食品安全和......
日前,2018年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食用菌專項“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新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召開啟動會,這是食用菌產業發展首次進入河南省級戰略,標志著該省食用菌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