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向覆蓋中低緯度,東西方向橫跨四個時區,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地貌以及漫長海岸線,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我國上空高層大氣擾動受劇烈天氣事件、地形變化強迫、上下大氣層耦合等多重影響的獨特特性,成為天然的實驗室。全天空氣輝成像儀是探測和研究大氣波動二維分布的有效手段。大氣波動在中高層大氣中的傳播范圍很大,而單臺氣輝成像儀由于有限的觀測視野較難進行大范圍觀測。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中高層大氣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構建了用于觀測峰值高度位于87km高度上的OH氣輝和峰值高度位于250km高度上的氧原子紅光(OI 630nm)氣輝的覆蓋中國大陸的雙層探測網(圖1)。低層大氣劇烈事件如何引起大范圍中高層大氣擾動的物理機制是氣輝探測網的重要科學目標之一。
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以2016年超強臺風Chaba為范例,利用子午工程和雙層氣輝網的探測,結合再分析數據和射線追蹤理論,對臺風引起的中高層大氣大范圍強烈擾動的物理過程開展研究。該工作重點探究了臺風激發的重力波是如何從對流層向熱層傳播的物理過程。由于分子粘性隨著高度的上升呈指數級增加,重力波在熱層大氣中會迅速耗散,因此大氣重力波是如何從對流層傳播到熱層大氣的一直是未解之謎,也是中高層大氣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圖2給出該次臺風從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一直到熱層所引起的中高層大氣擾動的立體結構分布。觀測表明該次強臺風導致整個中高層大氣出現劇烈擾動。該研究證明中層頂區域(高度約87公里)的重力波(圖2b)是由臺風直接激發產生,并發現中層頂區域存在強烈的重力波耗散和非線性相互作用。通過射線追蹤理論,證明熱層(250公里)重力波(圖2a)不是由臺風直接激發產生,而是中層頂區域臺風引起的重力波耗散和非線性相互作用激發產生的二次波,這一發現加深了科學家對地面極端事件產生重力波傳播特性以及各大氣圈層相互耦合的認識。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在子午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城市也會呼吸,吸入氧氣并呼出二氧化碳。以往我們更多關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理所當然地認為氧氣含量足夠,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氧氣已被過量消耗,這會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威......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指出,如果維持現行保護政策,預計到2040年,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區的臭氧層將恢復至1980年之前的水平。盡管臭氧層完全恢復尚需時日,但人類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1987年,國際社會......
“對比歐美和亞洲其他典型國家的多個指標,中國已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這得益于中國空氣質量標準修訂和排放標準提升等一系列關鍵措施。”在近日舉行的2022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
因疫情影響,導致各種會議、展會暫停或延期舉辦,為了充分展示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林廢棄物行業發展,展示優秀品牌企業、挖掘創新技術、推廣應用產品,傳播區域項目信息,宣傳先進經驗,現誠邀地方政府、......
根據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成群的蜜蜂能夠產生強度相當于雷暴的電場。相關研究10月24日發表于國際科學期刊《iScience》雜志上。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26日報道,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向覆蓋中低緯度,東西方向橫跨四個時區,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地貌以及漫長海岸線,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我國上空高層大氣擾動受劇烈......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向覆蓋中低緯度,東西方向橫跨四個時區,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地貌以及漫長海岸線,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我國上空高層大氣擾動受劇烈......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向覆蓋了中低緯度,東西方向橫跨4個時區,并且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地貌,還擁有漫長海岸線,在世界上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地形地貌特征,也造就了我國上......
近日,科學家們在南極洲觀看到了一種罕見的現象。本應在隆冬時節一片黑暗的南極洲上空,卻被耀眼的粉紅色霞光籠罩。造成這種現象的,居然與發生在今年一月份、距離南極洲7000公里的湯加火山噴發有關。為何與湯加......
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多。7月5日,在中國氣象局例行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偉通報,6月全國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1%;吉林、遼寧、山東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