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1-21 13:44 原文鏈接: 國內生物類似藥空白市場有望打破

      隨著原研生物藥專利到期及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原研生物藥為基礎開發的生物類似藥進入發展快車道。

      A股上市公司復星醫藥最新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一款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的生物類似藥,近期獲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注冊審評受理。在業內看來,該藥有望沖刺2015年《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發布后國內第一個上市的生物類似藥。在國家鼓勵生物類似藥研發的政策紅利下,中外藥企紛紛加速在中國的市場布局。

      國內空白有望被打破

      據上述指導原則介紹,生物類似藥是指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準注冊的參照藥(通常為原研產品)具有相似性的治療用生物制品。由于生物類似藥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生物治療產品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生物藥的可及性和降低價格,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管理工作,全球已有20余個國家或組織制定了生物類似藥相關指南。

      不過,由于生物結構和技術生產遠比化學仿制藥復雜,生物類似藥在全球范圍內屬于起步階段,尤其是抗體類生物類似藥,歐美國家批準的不超過10個,在中國還是空白。

      近期,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生物宣布,公司研制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一款生物類似藥,即重組人鼠嵌合抗CD20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注冊審評受理。該藥為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大分子生物類似藥,主要適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公開資料顯示,2003至2013年間,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約為6.68/10萬,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第八位。從疾病分類上看,淋巴瘤通常分為兩大類:霍奇金氏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10%)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90%)。

      截至2017年10月30日,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上市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僅有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的美羅華。據咨詢機構IMS統計,2016年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在中國境內銷售額約為15億元。不過,利妥昔單抗的高昂費用(平安證券研報顯示其中標價在3400元/0.1mg、16000元/0.5mg以上)讓很多患者無法承擔,也有不少患者家庭因為治療背上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國產利妥昔單抗上市,質優價廉的生物類似藥將迅速覆蓋有實際用藥需求但是不能負擔藥價的患者。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基金會理事長秦叔逵表示,隨著生物類似藥在國內不斷上市,既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好的選擇,也讓更多的患者能夠接受治療。

      中外藥企搶占生物類似藥市場

      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銷售排名前十大藥品中有7個生物藥,其中6個是單抗,單抗之王修美樂(阿達木單抗)的銷售額達160億美元,這樣的市場空間吸引了中外藥企的關注。

      相比2013-2015年是非單抗生物藥專利的集中到期時間,2016-2020年將迎來單抗生物藥的專利到期高峰,全球范圍內生物類似藥的大市場即將來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內的復宏漢霖、中信國健、信達生物等藥企,安進、諾華(山德士)、輝瑞等跨國醫藥巨頭也是生物類似藥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從各大公司的在研管線看,生物類似藥研發集中在阿達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等專利已經或即將過期的大品種單抗上。市場預計,2020年全球生物類似藥市場空間可達350億美元。

      與化學仿制藥相比,生物類似藥的技術門檻和投資門檻都要高出很多。復星醫藥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9月,針對利妥昔單抗已投入研發費用約2.9億元。自2010年成立以來,復宏漢霖累計投入約8.64億元用于單抗產品的開發,除了利妥昔單抗(HLX01項目),公司的HLX02項目(羅氏赫賽汀的生物類似藥)已經在歐盟波蘭以及烏克蘭展開乳腺癌三期臨床研究。

      除了自己干,也有國內藥企選擇與國外巨頭聯手。近日,先聲藥業和美國安進宣布啟動生物類似藥戰略聯盟,一次性將多個單抗品種的生物類似藥引進中國,進行共同研發和商業化,這是中美藥企在生物類似藥領域第一次展開較大規模的合作。

      雙方的合作藥物,包括治療類風濕疾病的阿達木單抗和治療腫瘤的貝伐珠單抗。這兩款生物類似藥是美國FDA批準的各自品類的第一款生物類似藥。安進中國區總經理張文杰表示,這項合作融合了安進公司長期以來在生物藥研發和生產方面的專長和優勢,以及先聲藥業在風濕免疫、腫瘤疾病領域的本土開發注冊經驗和強勁的市場推廣能力。

      不斷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生物類似藥在國內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國內不斷推進的藥審改革。

      近年來,國家食藥監總局相繼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化學藥注冊分類改革、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優先審評審批、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在醫藥行業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

      生物類似藥是改革的重點。2015年《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發布,對生物類似藥的申報程序、注冊類別和申報資料等相關注冊要求進行了規范。2016年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修訂稿)》提出,“藥品上市申請的審批,應當重點關注: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的類似”。

      國內醫保也為生物類似藥打開了大門。2017年4月人社部發布通告,確定了2017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談判范圍。在44個藥品中,涉及單抗的有7個,顯示出醫保部門對單抗類藥物臨床價值的充分認可。

      復星醫藥表示,目前已在美國硅谷成立了三個醫藥研發實驗室,與國內的上海、重慶連接成無縫合作的全球研發網絡。基于這個研發網絡,目前復星在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8個產品獲11個全球臨床批件。腫瘤藥龍頭恒瑞醫藥也在持續加碼研發投入,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資金7.8億元,同比增長60%,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的良性發展態勢。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指出,監管部門的新政激發了整個醫藥行業的活力,同時推動了本土企業國際合作和國際企業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通過在合作中推動監管水平與國際水平接軌,將提升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整體水平。

    相關文章

    首個血液疾病生物類似藥!來自韓國三星Bioepis

    近日,韓國三星Bioepis公司發布新聞,報道指出該公司的疑難罕見疾病治療劑生物仿制藥“SB12”在全球臨床三期中“表現出與原研藥同等的療效”,詳情見下。根據SamsungBioepis官網披露信息,......

    剛剛|CDE發布《生物類似藥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今日,CDE發布了《生物類似藥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詳情見下。近年來,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申報日益增多。為規范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評價,進一步指導生物類似藥臨床藥理學研究,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生物......

    安進2021財報:生物類似藥收入超20億美元!

    2月7日,安進公布全年業績,全年總收入259.79億美元,美國全年產品銷售額下降4%,美國以外地區的全年產品銷售額增長12%,其中亞太地區增長36%。安進全年研發費用48.19億美元(+15%),占總......

    生物類似藥進入集采提速!修美樂、羅氏強敵環伺

    春節假期結束后的首個工作日,CDE就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和適應癥外推技術指導原則》正式公布,這意味著國內生物類似藥進入帶量采購的步伐加快。數據顯示,我國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將于20......

    新藥井噴!2019中國生物類似藥元年

    2019年已然步入尾聲,回首2019年,許多進展值得深入思考,如:1.首款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獲批上市,中國進入生物類似藥時代;2.一致性評價進展顯著,一致性評價后的集采擴面;3.新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

    國產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HLX02全球3期臨床達主要終點

    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Asia)上,復宏漢霖公布了生物類似藥HLX02(注射用曲妥珠單抗)的最新研究進展。HLX02是一種全人源化抗HER2單克隆抗體,為曲......

    石遠凱:加大生物類似藥研發力度讓更多患者用上好藥

    北京3月15日電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在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健康中國人”活動現場,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面對原研抗腫瘤藥物價格昂貴的難題,......

    超3000億市場遭分食31個生物類似藥打頭陣、排隊上市

    近期,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我國第一個生物類似藥——由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研發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漢利康)獲批上市,該藥被批準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這是繼2015年2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

    600億生物類似藥市場大爆發本土第一款即將獲批

    美國FDA對生物類似藥的定義是:與已批準的參比制劑高度相似的(highlysimilar)、沒有臨床意義上的差異的生物制品。2016年全球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約為16億美元,而隨著部分重磅生物原研藥的專......

    尋求高效低成本BioConChina2018國際生物類似藥論壇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8年4月20日,由上海商圖信息BMAP主辦、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大力支持的BioConChina2018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類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