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17 10:27 原文鏈接: 基礎研究不要讓應用研究再空轉了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學術界把科研活動劃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試驗發展研究三種類別。這個分類標準得到了全世界的采納。

      在整個科研鏈條的上下游,各類研究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如基礎研究負責提供新觀念、新理論;應用研究負責驗證、完善這些上游的觀念和理論,并向下游轉化這些理論和觀念;而試驗發展研究則把那些被驗證過的、成熟的理論和觀念轉化為現實的技術產品并推向市場,由此完成科技造福人類的循環。當全社會無差別地分享到科技帶來的諸多福祉與進步時,又會更樂意投資科技,甚至會把這份投入提高到很高比例(R&D/GDP),這就是科技投入能得到持續支持以及有序運行的底層邏輯。

      現在全社會都在倡導加強基礎研究,那么如何證明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呢?還是回到科研活動本身尋找證據。我們不妨先看看應用研究的現狀,再揭示我國應用研究低效的根本原因,從而證明當下加強基礎研究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

      為了揭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之間隱秘的深層關系,我們需要用一些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眾所周知,科技投入(R&D)對于國內生產總值(GDP)具有正相關性,即科技投入有利于經濟增長。但這只是宏觀效果,其內部具體細節仍然不清晰。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在整個科技鏈條上,哪一部分科技投入直接助推了經濟增長。為此,不妨用美國和中國在過去21年間(2000年至2020年)R&D與GDP數據之間的關系做對比說明。

      美國在過去的21年間,基礎研究投入平均占R&D的17.2%,應用研究占R&D的20.2%,試驗發展經費占R&D的62%左右,與國際主流科技發達國家的三者占比趨同(15:20:65)。那么,這三類科研支出與GDP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

      統計分析顯示,美國基礎研究投入占R&D的比例與GDP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7128),這就意味著基礎研究的投入與經濟增長存在反向關系,即基礎研究投入越多,經濟表現越差,反之亦然。

      這個結論符合我們對基礎研究的常識認知。同理,應用研究占R&D的比例與GDP之間也呈現弱負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4385),即應用研究投入越多,經濟表現越差。這點與我們的直覺完全相反,甚至是大家根本意識不到的。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試驗發展經費占R&D的比例與GDP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呈現弱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4906)。換言之,試驗發展經費的投入直接有助于經濟增長。這與我們的常識觀念是相符的,即科技投入有助于經濟增長。其實,這部分貢獻主要來自于試驗發展經費的投入,因為只有這部分研發投入最接近市場,從而帶來經濟增長。

      問題是,沒有上游新觀點與新理論的產出(即便上游知識來自外部),又哪來下游試驗發展的活躍呢?下面我們按照同樣的順序看看中國科技投入各部分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占R&D的比例與GDP之間存在明顯的弱正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1928)。這是與美國完全不同的結果,也是跟我們的常識完全相反的。這一結果顯示遠離日常生活的基礎研究成果對經濟增長有貢獻,這說明中國的新觀念、新理論比較缺乏,導致任何研究都有經濟價值。

      第二個指標,應用研究占R&D的比例與GDP之間存在強負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8164)。這與美國趨同,所不同的是美國呈現弱負相關性,而中國呈現為強負相關性。這也再次證明在上游知識生產環節,中國存在明顯的知識供給嚴重不足現象,導致應用研究處于低水平重復與低效狀態。

      在第三個指標上,試驗發展經費占R&D的比例與GDP之間存在強正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7421),即試驗發展經費的投入直接促成經濟增長。這與我們的常識相符,也與中國語境下公眾支持科技的認知偏好相一致。

      雖然試驗發展的經費投入對經濟增長有直接貢獻,但是這個指標在中美兩國之間呈現出較大的差異。美國的相關性系數顯著低于中國,這再次揭示在中國知識生產的價值仍處于邊際產出快速遞增的階段(曲線比較陡峭)。因此,在中國投資科技比在美國有更高的回報,也間接證明中國仍處于嚴重的知識稀缺或者供給不足的階段。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3個結論。

      其一,中國當下的總體知識產出嚴重不足,并導致如下結果。首先,原本基礎研究是遠離日常生活的,但是由于供給不足,基礎研究成果能給經濟增長帶來弱的正向推動作用;其次,由于上游知識供給不足,導致下游(試驗發展研究)的任何知識產出都能給經濟增長帶來強大的推動作用。

      其二,中國當下正處于知識價值的邊際產出快速遞增階段,應該加大科技投入。這個階段加大投入有利于中國科技實現快速趕超目標。相對而言,西方發達國家由于知識庫存較多,則處于邊際產出緩慢遞增階段(曲線比較平滑)。

      第三,由于基礎研究長期滯后,導致中國的應用研究處于等米下鍋的無效空轉狀態。這也是當下中國科技界最為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揭示了中國科技界喜歡跟風式研究的深層原因——由于自家知識上游沒有產出或者很少,只好跟隨那些上游有產出的國家的研究熱點;另一方面,當下中國的很多應用研究屬于沒有多少價值的空轉式研究,不僅對于經濟增長幫助不大,而且造成資源浪費并使科技界呈現高度內卷與無序狀態。看看近年來突然熱起來的科技話題,如納米、石墨烯、區塊鏈、元宇宙等,熱鬧過后產出與此前所預想的有比較大的差距,就是這種空轉的反映。

      只有上游的基礎研究成果豐富了,后續的應用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把上下游的知識生產銜接起來,并促成下游的成果產出繁榮與經濟蒸蒸日上的局面。

      為達此目的,路徑有三:首先,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基礎研究投入,可采取經費保障性供給模式,穩定基礎研究隊伍;其次,建設生態友好的思想市場,給予科技界更多的學術自由;第三,通過政策安排,規范應用研究的資源配置,使其運行模式、質量、評價與國際先進經驗接軌。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地方真實數據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的重要性

    2月23日,記者從海南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熱帶醫學院楊國靜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在線發表論文《中國被忽視熱帶病負擔估計的差異:真實世界數據與GBD2021的比較研究(2004—202......

    科學研究證實:睡不好就會生病

    睡眠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但連接心血管病理和睡眠的回路尚不清楚。10月30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后,免疫細胞會迅速涌向大腦并促進深度睡眠,這種深度睡眠通過緩解心臟炎癥促進康復。......

    杰青100項、面上3001項,擬立項項目公示

    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委員會關于2025年度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杰出青年擬立項項目的公示。其中,2025年度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擬資助面上項目300......

    藥典委開始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2024年第三批)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通知(2024年第三批)。原通知如下:各相關單位:2024年我委將繼續組織開展《中國藥典》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為增強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代表性,確保......

    12省/直轄市超千億!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90后學者用“誰也不看好的方法”成功破題!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

    研究發現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遺傳育種團隊聯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單位,發現了酸橙辛弗林生物合成分子關鍵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同行期刊》(PeerJourn......

    最新研究稱,南美洲高溫、干旱和火災風險不斷上升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顯示,自1970年以來,南美洲部分地區每年同時發生極端炎熱、干旱和高火災風險的天數增長......

    研究為預測未來氣候及極端氣候應對提供關鍵數據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研究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病分年齡段精準防治新觀點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病醫院/芙蓉實驗室研究團隊基于近十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膚病專病隊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相關領域最新進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膚疾病分年齡段實現精準防治的新觀點。9月25日,相關成果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