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馬大龍委員今天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制”將于今年啟動,利用基因組學成果開發的基因組藥物是國家支持的重點領域之一。這意味著,我國有望開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組藥物。
我國大規模基因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十五”期間國家投巨資支持功能基因組研究,目前已經鑒定了一大批我國自主克隆的重要功能基因。馬大龍說,這為基因組藥物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馬大龍領導的研究團隊致力于人類功能基因與疾病基因的研究與開發,已有1例自主開發的基因組藥物準備與企業聯合進行臨床前的研究。這例用來治療腫瘤的基因工程藥物研究已經花去他們10多年的時間,目前已申請了4項ZL,其中2項獲得授權。他稱,用來研究的基因是他們自己獨立發現的,已經被國際上公認,但藥物的具體研究細節他不愿過多透露。
基因組藥物的研究開發一般要經歷以下程序:先是發現和克隆基因;再進行它們的功能研究,明確它是干什么用的;接下來進行開發研究,包括中試和臨床前研究;之后進入臨床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研究;三期以后可以上市。馬大龍說,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每一階段都有可能被淘汰。在國外,平均每個藥物要用去12到15年時間,花費8億到12億美元。
目前我國自主研究克隆了大約3000個以上人類基因,對其中超過100個完成了功能研究。馬大龍說,現在已證明有10余個基因具有明確的藥物開發前景,有希望從中開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組藥物。
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基因組藥物研究開發水平差距仍大。馬大龍稱,國外基因組藥物研究主要由大型制藥企業承擔,特別是藥物開發階段,企業既可使用自有資金,也可吸引風險投資,可以承擔較高成本。但是我國醫藥企業缺乏實力,主要由政府資金支持,由研究機構依托國家項目去開發。
“我們現在最難的就是成果轉化工作,投入比前期研究更大,風險也更大,技術和實驗要求更高,沒有企業去接。”馬大龍稱,他們實驗室有苗頭的成果一大堆,但是大多數都在這個環節卡住了。
最終的藥物審批也是重要的一環。馬大龍說,目前我國的審批程序比較嚴格,創新藥物獲得認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創新藥行業,似乎一直與資本市場所追崇的價值投資理念相違背。創新藥的研發周期十分漫長。從實驗室發現新的分子或化合物開始,經過動物實驗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應,了解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過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
來自俄羅斯、美國、土耳其和歐洲的科學家開發了一個Shambhala平臺,可將大量基因活性水平的大數據結合起來。該數據庫的創建將使科學家能夠將不同實驗中兼容性較差的數據結合起來。此項成果發表于《分子生物......
芝加哥大學的化學家們近日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兩項研究,揭示了用氮原子取代分子中的碳原子的新方法,這一突破被譽為多年來藥物研發領域的"愿望清單之首"。這一創新可能會為藥物......
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和算法不斷發展,大量物種基因組被陸續測序和組裝,為相關研究和應用提供重要遺傳信息。因此,如何精準檢測評估基因組組裝質量高低、避免組裝錯誤等非常關鍵,也備受關注。記者19日從中國......
近日,艾美疫苗發布公告,公司正處在行業周期向上拐點和基本面持續向好的階段。在這個關鍵時刻,公司決定進行股票回購,以提升市場信心,促進二級市場流動性,并有助于投資者信心的恢復。自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疫苗行......
京10月19日電(記者孫自法)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和算法不斷發展,大量物種基因組被陸續測序和組裝,為相關研究和應用提供重要遺傳信息。因此,如何精準檢測評估基因組組裝質量高低、避免組裝錯誤等非常關鍵......
10月18日發表在《自然》的一項研究報道了高致病性H5禽流感病毒在生態與演化上的主要變化,包括全球分布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病毒的暴發中心已經擴展到亞洲以外,傳播到了非洲和歐洲的部分地區。2021......
斯坦福大學JoannaWysocka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Agenome-widegeneticscreenuncoversdeterminantsofhumanpigmentation”......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玉米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發現了一個玉米抗粗縮病新基因ZmGLK36,并深入揭示了該基因編碼的轉錄因子調控玉米抗粗縮病的分子機制,為抗粗縮病玉米育種等作物抗病改......
2020年,谷歌下屬“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AI)工具“阿爾法折疊”橫空出世,向世人展示了其高精度預測蛋白質三維(3D)結構的超強能力。此后,又有多款預測蛋白質結構的AI工具面世,鑒于大多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