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穩定,時間自由,薪水體面,還有寒暑假,大學教師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人心中最“完美”的工作。
和大家以為的年底清閑不同,大學教師同樣面臨著“KPI”的績效要求。年底,是考核的季節,充斥著表格發票、課題申請和結題驗收報告以及各種需要出席的大小會議。
忙碌,是青椒年底日常的指定代名詞。
▎壓力大,業績少,時間都去哪了?
2010年前后,國家全面推進績效工資改革,用量化考核取代定性考核,結合歷史的大環境和中國傳統人情社會的背景,無疑是一大進步。
但年終績效考核與教師工資掛鉤,就決定了教師們必須全方位出擊,教學和科研兩手抓。
日復一日的早出晚歸,不間斷的在課堂和實驗室、教學和科研之間兩頭跑,已成為許多高校教師生活的常態。超過五成的高校青年教師日均工作時長在10個小時以上,即使是周末也難以獲得足夠的休息。
一年的辛苦,在年末得到回報。
每年年終考核,教師都要將自己在本學年完成的教學、科研任務,按照學校或學院統一制定的分值折算規則,將課堂授課、指導學生等等教學勞動,和論文、項目等等科研成果計算為分數上報,在不同的學院,分數的“單價”也各不相同。
▎非升即走:焦慮不安的青椒們
隨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全國39所985高校中至少34所高校施行“非升即走”的考核制度。
沒有趕上編制末班車的青椒們,則面臨著更嚴峻的聘期考核,新入職的老師已不再享有編制,只是高校的“合同工”,如果聘期結束時不能留任,就要包袱款款地離開,重新面對嚴峻的求職市場。
在博士生過剩的情況下,學校青睞優中選優,所謂的“指標”也會隨著新進教師的水平升高而水漲船高,有時候,即使“達標”也并不能保證一定能留下。
有限的“收編”名額使中國高校教師的預聘期考核普遍存在著競崗現象,只有手頭攥更多一區論文、主持更多科研項目,才能增加必勝的籌碼和信心。
人到中年,肩上扛著養家糊口的重任,青椒們只能牟足了勁發論文、拿項目、評職稱。
▎文山會海:青椒的忙碌年底
年底除了考核,還有大量瑣事分散著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寶貴時間和注意力。
年底是學術會議井噴期,掛著“國際”“高峰”等字眼的大規模會議如雨后春筍般扎堆出現,辦會成為一種任務,奔會成為學者負擔。
而比“文山會海”更讓人頭疼的,是發票報銷。科研經費是創新活動的重要保障,而國家財政撥款幾乎是這些經費的主要來源,這也決定了科研工作者們花的每一筆錢都必須“登記在案”。
為了申請項目經費,需要科研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埋頭做預算、填表格,而年終報賬同樣令人頭疼不已。湊不齊的發票,財務處門口排不完的長隊,年底報銷時的三省吾身是:“票湊齊了吧?報銷制度沒改吧?沒缺材料吧?”
近年來,國家已相繼出臺重磅文件,推動科研經費管理的深化改革,給予科研人員在項目管理和項目經費使用上更多的自主權,給科研工作者“松綁”。
▎忙碌一年,一無所獲
相較年終考核上的漂亮數字,青年工作者們卻對寫給自己的年終答卷不甚滿意。
結果導向性的績效考核,不可避免的將關注點放在教師實現高校組織目標上,而不是提升和發展教師本人身上。
高校招聘博士就是為了出文章申課題,以指標為指揮棒的做法,使得青椒們更青睞短、平、快的項目以便快速產出成果。
相較于基礎研究,青椒們更偏好“蹭熱點”。近年來,研究石墨烯、人工智能的論文趨勢愈演愈烈,有老師感慨:“即使你的研究再有價值再重要,也不如一篇標題里有熱點詞匯的論文好發表”。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科研要求嚴謹,但高壓之下,并沒有太多時間讓青椒們靜下來深耕,織出來的科研錦緞華美精致,卻是華而不實。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認真回顧這一年的耕耘與收獲,也許碩果累累,也許兩手空空。但2020年已成為過去,懷揣著第一次實驗成功時的喜悅、第一次發表論文時的激動和進高校時的意氣風發,拾掇起對科學的敬畏和尊重,朝著2021年堅定前行吧。
2024年6月27日,安捷倫舉辦了主題為“效能為先,平穩運營”的InfinityLab消耗品交流會暨新品預發布會,在提升實驗室運營效率與質量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本次活動匯集了行業內外專家與安捷倫VIP......
注:譚建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及理論、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下文為譚建榮院士在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應中國教育在線就人才培養、......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罰引發網友熱議。6月16日,南方醫科大學通報稱,已關注到該校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師被通報的網絡信息,正在核實情況,后續將跟進處理。不少醫科大學規定:非自身主觀過錯造成......
在清華大學畢業活動現場一位博士畢業生拿出一枚自己親手制作的混凝土戒指向愛人求婚并告訴所有人“這枚戒指就像我們的愛100年不腐蝕不變質”2016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啟航獎頒獎典禮現場,金獎獲得者姚國友向愛人......
5月27日,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輪值主場活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系好學術生涯‘第一粒扣子’”宣講活動暨中國醫院科研誠信聯盟年度學術活動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舉行。活動現場。王昊昊攝據介紹,青年科研人......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與山東能源集團再次簽訂一項千萬級重大橫向項目“回采巷道支護強度量化計算方法和支護效果檢驗標準研究與應用”,致力于解決生產現場重大技術難題。項目負責人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孟祥軍介紹,該項目......
亓魯濱第一次來到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杭州醫學所)的時候,杭州醫學所還是一片建設工地。那是2020年7月,他懷著對中國科學院首個以醫學命名的研究所的憧憬和對“人間天堂”杭州的喜愛,準備來杭......
5月7日,記者從教育部官網了解到,首批18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正式出爐,北京郵電大學(以下簡稱北郵)以人工智能賦能編程教育的“‘碼上’——大模型賦能的智能教學應用平臺”成功入選。編......
身穿博士服的PingDong扣手而立,笑靨如花。這是她2017年6月28日發在社交媒體上的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典禮照,收獲199個點贊。一個月后,她到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任教,這是美國公認的頂級商學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鄭一團隊在《水資源研究》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在深度神經網絡中編碼分布式水文模型并進行多任務學習的新方法。近年來,隨著地球大數據的不斷累積,以深度學習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