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科學家研究認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質取代50%的動物產品,可以騰出足夠的農業用地生產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當于今天的燃煤發電),同時從大氣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環境科學期刊《......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開發了一種耦合電化學和熱化學反應的新策略,可將強效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轉化為碳納米纖維。這些材料具有廣泛的獨特性能和許多潛在的長期用途。研......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法國墨卡托海洋國際機構等全球16個研究......
為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相關決議的要求,12月29日,中國正式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四次國家信息通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三次兩年更新報告》。兩份報......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高敏銳和唐凱斌課題組合作,研制了一種具有“儲液池”結構的片狀鉍基催化劑,在酸性環境中營造了局域強堿微環境,抑制了析氫副反應,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轉化。12月12日,相關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發布的《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估計達到2.49億例,比2019年多1600萬例。氣候變化對瘧疾防治構成巨大風險,因此全球需要采取緊急行動減緩全球變......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李英宣課題組開發出高效光-熱協同催化劑,實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和轉化,研究成果以《在鉑負載鎳基金屬有機框架上運用雙活性位點協同作用實現熱輔助紅外光催化轉化大氣中的二......
11月19日,2023年度《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在京發布。本年度報告由設在清華大學地學系的柳葉刀倒計時亞洲區域中心領銜撰寫,來自國內外26個主要機構的76位專家共同完成。今年的發布會不......
1、引言生物藥物、食品等工業發酵過程中,尾氣氧及尾氣二氧化碳的測定對了解發酵過程的宏觀生理代謝特性非常重要。通過對尾氣氧和二氧化碳的測定,可在線計算出細胞重要生理代謝特征參數氧消耗速率(OUR)二氧化......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不迅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全球氣溫上升1.5℃的可能性有50%。這項30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是對全球碳預算的最新、最全面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