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2-02 11:19 原文鏈接: 聯合國報告稱溫室氣體減排缺口可以彌合



    位于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太陽能發電塔


    荷蘭的風電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各國政府即刻采取行動,那么欲在2020年以前削減足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確保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的安全范圍內,從技術上和經濟上而言是可行的。

      來自環境新聞服務網的報道稱,這份在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召開前夕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已經有解決方案在手,可以避免出現破壞性的氣候變化。

      報告建議,應加速利用可再生能源、轉換能源形式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增加公共交通和更省油車輛的利用率,加強對農業和廢棄物的管理,由此可減少一大部分的排放。

      盡管相對于無所作為而言,各國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有助于2020年的減排,但報告發現,這并不足以讓排放量降低到與2攝氏度目標相一致的水平,差距也因此而產生。

      報告預測,如果各國兌現其承諾的目標上限,并遵守“嚴格”的法規,那么2攝氏度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報告估計,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到2020年為止減排缺口仍有6吉噸(1吉噸=10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而不是去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一次評估的5吉噸二氧化碳當量。報告認為,決策者可采取下述舉措,以求在2020年縮小或彌合減排缺口:

      同意執行更加雄心勃勃的減排承諾,并遵守更嚴格的法規;

      決定針對自身的能源系統(進行調整),使用更多的非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強硬的、長期的、具體到各領域的政策要制定到位,以充分發揮不同經濟領域的減排潛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秘書阿希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在轉發這份報告時說:“有大量證據表明,無需借助任何顯著的技術或者經濟上的突破,到2020年削減14吉噸至20吉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發達國家的承諾沒有兌現――比如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到2020年每年1000億美元(約為6340億元人民幣)的氣候基金融資落空,或發展中國家的愿望沒有得到充分實現,那么按報告的描述,則可能是較為悲觀的場景:到2020年,減排缺口可能達到11吉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果任由事態發展,排缺口甚至可達到12吉噸二氧化碳當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這份報告對于全球解決危險的氣候變化的努力來說是一個重要貢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說,“這表明我們在雄心和政策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它也表明,如果我們現在采取行動,缺口仍然是可以被彌合的。”

      報告以航空和海運業為特殊而重要的例證,因為目前這兩個行業的國際排放均超出了《京都議定書》的規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都是這二者貢獻的,到2020年,其年排放可達到2.5吉噸二氧化碳當量。“這兩個領域的減排選擇包括提高燃油效率和使用低碳燃料。對海運業而言,還有一種有前途且簡單的選擇就是降低船舶的速度。”報告說。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強調了采取行動的必要性。“時間緊迫,所以我們需要對手邊已有的工具進行優化。”她說。

      菲格雷斯簡要闡述了德班氣候會談的目標。“在德班,各國政府需要解決《京都議定書》所面臨的緊迫的未來(指即將失效)的問題。”她說,“為達成一項全球性的、具有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確立一個較長期的路線,啟動已經商定的公共機構網絡來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挑戰,并為交付所需的長期資金設置一條渠道。”

    相關文章

    替代性蛋白質或為碳減排開辟新天地

    荷蘭科學家研究認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質取代50%的動物產品,可以騰出足夠的農業用地生產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當于今天的燃煤發電),同時從大氣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環境科學期刊《......

    催化組合將二氧化碳轉為碳納米纖維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開發了一種耦合電化學和熱化學反應的新策略,可將強效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轉化為碳納米纖維。這些材料具有廣泛的獨特性能和許多潛在的長期用途。研......

    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多個氣候變化指標創下新高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法國墨卡托海洋國際機構等全球16個研究......

    “十三五”:超額完成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為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相關決議的要求,12月29日,中國正式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四次國家信息通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三次兩年更新報告》。兩份報......

    研究實現高效酸性二氧化碳電還原制甲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高敏銳和唐凱斌課題組合作,研制了一種具有“儲液池”結構的片狀鉍基催化劑,在酸性環境中營造了局域強堿微環境,抑制了析氫副反應,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轉化。12月12日,相關研究......

    世衛組織:全球瘧疾病例增加與氣候變化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發布的《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估計達到2.49億例,比2019年多1600萬例。氣候變化對瘧疾防治構成巨大風險,因此全球需要采取緊急行動減緩全球變......

    高效光熱協同催化劑被開發,實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和轉化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李英宣課題組開發出高效光-熱協同催化劑,實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和轉化,研究成果以《在鉑負載鎳基金屬有機框架上運用雙活性位點協同作用實現熱輔助紅外光催化轉化大氣中的二......

    柳葉刀倒計時報告:氣候變化或加劇健康不平等

    11月19日,2023年度《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在京發布。本年度報告由設在清華大學地學系的柳葉刀倒計時亞洲區域中心領銜撰寫,來自國內外26個主要機構的76位專家共同完成。今年的發布會不......

    科普華東理工在線質譜儀在工業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中的應用

    1、引言生物藥物、食品等工業發酵過程中,尾氣氧及尾氣二氧化碳的測定對了解發酵過程的宏觀生理代謝特性非常重要。通過對尾氣氧和二氧化碳的測定,可在線計算出細胞重要生理代謝特征參數氧消耗速率(OUR)二氧化......

    升溫1.5℃窗口期或將在2030年前結束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不迅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全球氣溫上升1.5℃的可能性有50%。這項30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是對全球碳預算的最新、最全面的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