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5-06 11:19 原文鏈接: 馬鈴薯雜交育種獲重要突破

           馬鈴薯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對育種家來說,培育優質馬鈴薯品種是個難題。北京時間2023年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團隊的最新成果,通過追蹤最長8000萬年、累計12億年的馬鈴薯基因組進化痕跡,繪制了首個馬鈴薯有害突變的基因二維圖譜。這一圖譜將有效幫助育種家預測馬鈴薯育種中可能出現的基因“踩坑”處,由此大大加速雜交馬鈴薯的育種進程。該成果標志著我國在馬鈴薯育種基礎理論和技術上進入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介紹,馬鈴薯屬茄科,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具有產量高、用水少、可種植地域廣等優點。然而,從基因組角度看,傳統栽培馬鈴薯屬于同源四倍體,基因組較一般作物復雜,育種改良非常困難,甚至一些全球普遍種植的加工馬鈴薯品種仍是120多年前育成的。此外,傳統馬鈴薯利用薯塊種植,也面臨著繁殖系數低、儲運成本高、易攜帶病蟲害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難題,近年來,黃三文團隊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發起了“優薯計劃”,旨在將四倍體馬鈴薯改造為二倍體、用種子繁殖替代薯塊繁殖、用基因組學和合成生物學指導馬鈴薯育種,徹底變革馬鈴薯的育種繁殖方式,將馬鈴薯的育種周期由原來的10~12年縮短至3~5年。

      研究發現,絕大部分的二倍體馬鈴薯自花授粉后不能產生成熟的種子,同時,傳統育種過程中積累的有害基因突變,會造成馬鈴薯繁殖力和產量下降,即自交衰退,這成為妨礙馬鈴薯育種進程的兩大障礙。針對以上問題,黃三文團隊先后解析了單倍體、二倍體及四倍體馬鈴薯的基因組和泛基因組,初步解析了自交衰退的遺傳基礎,并培育出第一代自交系材料及雜交種。為進一步實現品種快速改良,高效剔除馬鈴薯基因組中的有害突變,研究團隊收集了大量茄科物種資源,完成了茄科基因組組裝和組學進化分析。這些材料最長進化時間為8000萬年,共累積12億年的進化時間。研究人員通過追蹤這段進化歷史的突變積累及選擇結果,繪制了首個馬鈴薯有害突變的基因二維圖譜,為鑒定馬鈴薯功能位點及剔除有害突變提供了新依據。

      黃三文表示,這一發現使馬鈴薯育種駛入了快車道,可以更好地幫助育種家制定早期育種決策,進一步降低育種成本,有望將馬鈴薯雜交育種效率提高50%左右。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評價,該研究成果不僅對馬鈴薯,還將對糧、油、果、蔬、茶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相關文章

    大咖面對面丨代謝組學辨性狀農業育種更高效

    種子被譽為“農業芯片”,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藏糧于技”的關鍵。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傳統的育種多建立在遺傳學方法上,代謝組學研究在......

    著名育種家曹連莆逝世,享年86歲

    “一心為麥為育種,一生為教為育人。”6月17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國家教學名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石河子農學院原副院長,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

    “小麥—冰草”開辟小麥高產育種新途徑

    5月底,河南新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里,小麥即將成熟,麥浪翻滾,一片金黃,這片地里種植的小麥品種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團隊創制的90個“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新......

    袁隆平:稻田逐夢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袁隆平全集》發行諸多珍貴手稿首次公開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記者當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該出版社策劃、組織出版的《袁隆平全集》,在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之際正式上市發行,以此弘揚袁隆平的科學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傳播袁隆平......

    我國科研團隊油菜高含油量育種獲得重要突破

    中新社陜西楊凌5月10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0日從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育種團隊已培養出含油量為66%的油菜種質資源,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據了解,陜西省雜交......

    我國優質牧草種質資源完成首次太空艙外暴露實驗

    記者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創新團隊日前順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麥等5份種質材料。這些材料已在中國空間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裝置上經歷了11個月艙......

    馬鈴薯低溫糖化關鍵基因活躍之謎揭開

    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園藝學院教授朱曉彪團隊與國內外團隊合作,揭開了馬鈴薯低溫糖化關鍵基因活躍之謎。該項研究成果為研究植物逆境應答相關基因的調控和適應提供了很好的模型系統。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植物學......

    我國首批航天耐鹽堿馬鈴薯進入品種選育階段

    近日,我國首批10800粒航天耐鹽堿馬鈴薯種子進入品種選育階段。本次搭載神舟十六號完成太空旅行的種子,未來將通過催芽、育苗、移栽,持續進行鑒定評價,選育馬鈴薯新品種。值得一提的是,本輪選育將采用基因編......

    牡蠣愛好者的福音!全新四倍體種質資源成功創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團隊在貝類種質創新上取得重要突破,創制出全新的正反交牡蠣異源四倍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quaculture。牡蠣是我國產量最大的海水養殖貝類,2022年產量......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