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01 15:42 原文鏈接: 茫茫人海中,蚊子如何定位病毒感染者?

    自然界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病毒有數百種之多,引發人類及動物宿主的病毒性腦炎、腦膜炎及出血熱等嚴重疾病,但多數烈性蚊媒病毒均無有效疫苗和治療藥物。人們亟需深入了解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傳播的基本原理,并研發新策略來控制病毒的暴發流行。

    近期,清華大學醫學院程功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氣味是調控蚊蟲行為的關鍵因素,而人體氣味的主要來源是皮膚微生物,通過調控皮膚微生物,重塑感染者的氣味,可影響蚊蟲的嗅覺感知。據此,程功團隊提出了一種通過皮膚微生物來調節宿主氣味、阻斷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傳播的方法。研究論文于2022年6月30日在《細胞》雜志在線發表。

    撰文 | 程功   張虹   朱毅斌

    責編 | 陳曉雪

     

    1、蚊媒病毒傳染病,長期危害人類健康

    自然界通過蚊蟲傳播的病毒有數百種之多,可以引起病毒性腦炎、腦膜炎及出血熱等嚴重疾病。蚊媒病毒曾在歷史上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災難。黃熱病是三大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由伊蚊(Aedes spp.)傳播的黃熱病毒(Yellow Fever virus)感染引起,病死率可達10%-40%。十七至十九世紀,黃熱病在美洲及非洲國家廣泛流行,導致數百萬人死亡 (圖1)。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南非科學家馬克思.蒂勒(Max Theiler)發明了黃熱病疫苗17D,才使黃熱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如今,國人去某些南美洲及非洲等疫區國家工作或旅游,仍需要強制免疫黃熱病17D疫苗。此外,我國曾是乙型腦炎感染的重災區,乙型腦炎的病原體是乙型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由庫蚊 (Culex spp.)攜帶傳播。上個世紀50-70年代,我國乙型腦炎的發病率達10-20/10萬人,在暴發流行年份可達200/10萬人,病死率可達10%-30%。上世紀80年代后,俞永新院士主持研發的乙腦減毒活疫苗(SA14-14-2株)[2]開始大規模接種,我國乙型腦炎的發病才明顯下降。由此可見,蚊媒病毒傳染病長期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圖1 歷史上黃熱病、乙型腦炎的流行及疫苗研發


    近二十年來,以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寨卡病毒(Zika virus)、基孔肯亞病毒(Chikungunya virus)、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為代表的新發及再發蚊媒病毒在全世界持續傳播流行,每年導致數十億人感染、數十萬人死亡 [3]。
    以登革病毒為例,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登革熱是目前世界上傳播流行最為廣泛的病毒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出現登革熱感染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大約有25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疫區,每年約有3.9億人被登革病毒感染或重復感染,并導致50-100萬人入院治療 [4]。據報道,2022年度登革熱再次在巴西、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大規模暴發流行,目前已導致超65萬人感染入院治療(截止2022年5月)。由于登革病毒等嚴重蚊媒病毒的致病機制特殊,其感染或免疫后產生的抗體具有增強感染的作用(抗體依賴增強效應,ADE效應),使得傳統的預防及治療策略研發受阻。人們亟需深入了解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傳播的基本原理,并研發新策略來控制病毒的暴發流行。
     

    2、蚊媒病毒的 “生存哲學”

    蚊媒病毒為了在不同的宿主環境中生存并傳播,已進化出復雜的生存策略來完成傳播周期(圖2)。具體包括以下步驟:一、病毒感染蚊蟲并在蚊蟲體內大量復制;二、蚊蟲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到人或動物體內;三、病毒在人或動物體內快速復制,并將病毒顆粒釋放到血液中(病毒血癥);四、未感染的蚊蟲叮咬感染宿主,取食帶有病毒的血液并獲得感染,開啟新一輪傳播循環 [5]。
    圖2 蚊媒病毒 “宿主-蚊” 傳播循環


    在病毒傳播循環中,蚊蟲需要尋找、定位并叮咬感染的人或動物,取食帶有病毒的血液。隨后,蚊蟲才能具備攜帶并快速傳播病毒的能力。如果蚊蟲叮咬非感染者,則不會有效獲取病毒感染,病毒的傳播循環則被中斷(圖2)
    觀察發現,在蚊媒病毒暴發流行初期,人群中的感染者比例并不高,只有千分之一、甚至更低。而蚊蟲卻能選擇人群中的感染者進行叮咬,從而加速病毒傳播,引起疫情暴發。
    這就提出一個長期以來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蚊蟲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定位感染者?如能弄清這個問題,就能進一步找到阻斷蚊蟲叮咬感染者的簡便有效方法,遏制病毒快速傳播。
    近期,清華大學醫學院程功團隊的一項研究,對這一問題給出了有力的解釋。研究論文于2022年6月30日在《細胞》雜志在線發表。
     

    3、破解蚊媒病毒快速傳播的密碼

    和人類不同,蚊蟲的嗅覺不依靠鼻子,它們的觸角(antenna)是感知化學氣味的主要器官 [6]。蚊蟲的觸角呈毛刷狀,上面定位了大量的嗅覺器,每個嗅覺器內都分布著神經末梢,直接與蚊蟲中樞神經系統相連(圖3)。當環境中存在苯乙酮等特殊氣味物質時,嗅覺神經信號就被激活,幫助蚊蟲做出行為選擇。
    圖3 蚊蟲觸角是它的嗅覺感知器官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建立了兩套經典的行為學裝置(三籠嗅覺測定裝置、雙臂嗅覺測定裝置),發現與未感染小鼠相比,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的小鼠明顯更加吸引蚊蟲(圖4)。隨后,研究者對病毒感染小鼠的體溫、二氧化碳釋放及揮發性氣味進行分析,發現宿主氣味的改變是導致感染宿主吸引蚊蟲的決定性因素。
    進一步研究結果顯示,小鼠被蚊媒病毒感染后,可大量釋放一種揮發性小分子——苯乙酮(Acetophenone),苯乙酮可有效激活蚊蟲的嗅覺神經系統,增強蚊蟲對感染小鼠的行為趨向。
    圖4 蚊蟲行為學裝置:A. 三籠嗅覺測定裝置;B. 雙臂嗅覺測定裝置


    隨后,研究人員收集了登革熱病人及健康志愿者的氣味,發現登革熱患者的氣味對埃及伊蚊表現出更強的吸引力。并且,登革熱患者的氣味中,苯乙酮含量也顯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研究人員將不同濃度的苯乙酮涂抹于人體手臂進行蚊蟲行為學驗證,發現增加人體氣味中的苯乙酮含量可顯著吸引蚊蟲(圖5)。以上試驗說明,登革熱患者由于釋放大量苯乙酮改變自身氣味,大幅提高了對蚊蟲的吸引力,吸引蚊蟲叮咬,加快病毒傳播。
    圖5 檢測登革熱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氣味對蚊蟲的吸引能力


    4、調控人體氣味,可有效阻斷蚊媒病毒的快速傳播

    研究人員發現,人體或動物釋放的苯乙酮主要來源于體表的皮膚共生微生物,它是一種典型的細菌代謝產物。在去除皮膚共生微生物后,感染小鼠就會失去對蚊蟲更強的吸引作用。
    進一步研究顯示,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感染可導致宿主皮膚表面芽孢桿菌屬(Bacillus spp.)細菌的豐度明顯上升,而皮膚芽孢桿菌具有代謝產生大量苯乙酮的能力。至此,研究人員揭示了蚊媒病毒感染者吸引蚊蟲叮咬的原因:病毒感染提高了人體皮膚中特定細菌的比例,顯著提高了感染者的苯乙酮釋放能力,從而明顯提高蚊蟲對感染宿主的行為趨向(圖6)
    根據以上發現,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新的蚊媒病毒防治思路:可以通過調控人體氣味,阻斷蚊媒病毒的快速傳播。進一步研究顯示,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感染抑制了皮膚中的一種重要免疫因子,使得在正常皮膚中被抑制的皮膚芽孢桿菌過度增值,導致感染者大量釋放苯乙酮。而口服一種維生素A類的藥物(異維甲酸)[7],可恢復感染者皮膚中免疫因子的表達,通過抑制感染者皮膚細菌的增殖,幫助感染者的苯乙酮釋放恢復到正常水平 (圖6)。
    圖6 通過補充維生素A類藥物,重塑感染個體皮膚微生物的苯乙酮釋放,降低蚊媒病毒傳播循環效率
    由于在蚊媒病毒傳染病流行早期,感染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僅有千分之一、甚至更低,因而研究團隊推測在感染者口服維生素A類藥物后,蚊蟲無法通過苯乙酮的氣味來區分感染者與非感染者,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蚊蟲取食感染者血液并感染的幾率,使蚊媒病毒在自然界中無法高效建立 “宿主-蚊” 的傳播循環過程。
    據此,研究團隊提出一種防治蚊媒病毒傳染病的新策略:在登革熱及寨卡熱等蚊媒病毒傳染病流行的疫區,可對感染者廣泛補充維生素A或相關藥物,重塑感染者皮膚微生物揮發的氣味,大幅降低蚊媒病毒傳播循環效率,有效防止蚊蟲攜帶并傳播病毒。基于以上發現,可對特定感染人群補充維生素A或相關藥物,避免蚊媒病毒傳染病的大規模傳播流行。

     

    參考文獻:

    [1]Roukens AH and Visser LG, Yellow fever vaccin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08, 8, 1787-1795

    [2] 俞永新, 流行性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毒株篩選和疫苗生產使用, 醫學研究雜志, 1991, 7, 29

    [3] Weaver SC and Reisen WK, Present and future arboviral threats. Antiviral Res, 2010, 85, 328-345

    [4] Bhatt S,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burden of dengue, Nature, 2013, 496, 504-507

    [5] Yu X, et al., Progres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Mosquito-Borne Virus Life Cycle, Trends Parasitol, 2019, 35, 1009-1017

    [6] Sutcliffe JF, Sensory bases of attractancy: morphology of mosquito olfactory sensilla-- a review.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1994,10, 309-315

    [7] Harris TA, et al., Resistin-like molecule alpha provides vitamin-A-dependent antimicrobial protection in the skin. Cell Host Microbe, 2019, 25, 777-788


    相關文章

    危及500萬人,一種鮮為人知的病毒在南美蔓延

    編譯|徐銳瑪瑙斯市奧羅普切熱暴發與森林砍伐有關。圖片來源:MICHAELDANTAS/AFPVIAGETTYIMAGES一種鮮為人知的病原體“奧羅普切病毒”正在南美洲蔓延,引起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的警......

    格陵蘭冰蓋驚現巨型病毒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

    一場感染30萬人的疾病,把上海“逼”成了中國食品安全第一城!

    聯合國大會在2018年設立了“世界食品安全日”,每年的6月7日是聯合國規定的“世界食品安全日”這項活動是由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共同推動發起的。今年的主題是“食品安全:未雨綢繆”。......

    WHO通報全球首例H5N2禽流感病毒患者死亡!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通報,墨西哥一名有慢性病患者在感染禽流感病毒H5N2后死亡,這種毒株此前未在人類身上確診過。據悉,這名59歲的男子在墨西哥城住院期間被檢測出感染了這種病毒。該患者出現發燒、......

    非洲豬瘟病毒DNA拓撲異構酶催化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組首次闡明非洲豬瘟病毒編碼的全長II型DNA拓撲異構酶的基本機制,為減輕非洲豬瘟病毒的影響提供了潛在的干預策略。相關論文于5月30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非洲豬瘟......

    艾滋病疫苗研發:一種中和抗體可幾周內發揮作用

    艾滋病病毒(HIV)候選疫苗研發近期捷報頻傳。在《科學》系列雜志剛剛發布四項種系靶向HIV疫苗前景研究后,美國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開發的一種HIV候選疫苗,在參加臨床試驗的一小群人中觸發了一種“難以......

    Immunity|I型干擾素是慢性病毒感染中記憶性B細胞被破壞的關鍵因素

    記憶性B細胞(MemoryBcells,MBCs)能夠對感染性疾病提供長效的免疫保護,然而,HIV、丙型肝炎和巨細胞病毒等慢性病毒感染會破壞MBC的發育和抗體的產生[1],導致不完全和無效的免疫保護。......

    疫情突起超2200人死亡多國緊急預警

    一輪兇猛疫情肆虐多國。據央視新聞,巴西衛生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巴西2024年登革熱疑似及確診病例上升至4270624例,死亡病例2197例,另有2276名死亡病例待核查。另據西班牙媒體《20分鐘》報道......

    “圍堵”呼吸道合胞病毒“預防”先行

    近日,《柳葉刀—全球健康》發表了一項由南京醫科大學李有教授團隊和王昕副教授團隊合作開展有關中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研究提示,各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以下簡稱合胞病毒)季節持續時間存在明顯差異,......

    古老病毒序列,竟可調控鳥類大腦基因!

    病毒與宿主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會對宿主產生深遠的影響。近日,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古病毒與鳥類演化的有趣關聯。研究人員發現,古老病毒曾經插入到鳥類DNA中,并伴隨著雀形目鳥類的物種大爆發,從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