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4 09:27 原文鏈接: 夏軍:面對水危機,科技界如何作為

    水問題研究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突發洪水、持續干旱、水污染事件,水多了、水少了、水臟了。面對日益嚴峻的水危機問題,科技界、科學界應該怎么辦?我們認為國際水組織之間需要就此加強相互合作。而且站在全球的角度,需要與全球水系統、其他大的計劃相結合。”

      日前,在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科學院理事會(IAC)水計劃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主席、IAC水計劃中國合作主席夏軍研究員,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作上述表示。

      IAC理事會成員由多個國際知名的科學院組成。IAC的宗旨是通過各國科學院的密切合作,解決全球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如能源與全球氣候變化、全球水問題、消除貧困、科技能力建設、食品安全以及傳染病的控制等,從而為聯合國(UN)、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科學咨詢。

      本屆IAC理事會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和荷蘭皇家科學院院長Robbert H.Dijkgraaf共同擔任。

      中國科學院為IAC的創始成員國科學院。在過去幾年里,中國科學院重視參與IAC開展的科技能力建設、可持續能源發展、婦女與科學、人力資源培訓等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科學家為IAC的發展作出積極努力并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在IAC理事會中日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國際科技社會的高度贊賞。水資源問題在2008年被IAC理事會確定為未來全球和區域最重要的熱點研究問題。

      中國科學院繼2009年11月舉行首屆IAC水計劃研討會后,針對IAC水計劃,再次在北京舉辦以“氣候變化和社會發展下水資源脆弱性及適應性管控”為主題的區域研討會。研討會除了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科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和中科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聯合組織,也邀請了國際科學院理事會水計劃(IAC-WP)、國際科學院組織水計劃(IAP-WP)、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及全球水系統計劃亞洲區域辦公室(GWSP-ANSO)聯合承辦。

      聯合國全球水資源評估計劃(WWAP)顯示:世界1/3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約14億人缺少安全的用水,30億人缺乏衛生設施。這對人類造成了極大傷害:每年大約有33億例水引發的疾病發生并且導致了530萬人死亡。根據預測,到2025年2/3的人類將面臨清潔淡水的短缺。如果水資源危機得不到有效解決,水資源短缺與水環境惡化將威脅人類生存。

      夏軍表示,IAC水問題研究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兩方面: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其中人類活動包括:農業和城市發展、水利工程、河流系統的過度開發、水資源的過度利用等,尤其是水資源矛盾沖突較大地區的地下水過度開采。

      中國的水問題在全球具有典型和代表性。

      比如,矛盾最突出的是北方的海河、黃河、淮河、遼河和西北諸河,總用水量已大大超過了流域的可利用水資源量,生產生活用水擠占生態需水,超采地下水,導致了嚴重的生態與環境問題。

      夏軍認為,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是中國科學院以牽頭單位的身份盡快組織和啟動IAC水計劃,發揮IAC在解決國際和區域重大水問題的戰略咨詢和影響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對《科學時報》記者表示,水是永恒話題,是未來戰略問題。水相關的理論問題、重大科學問題需要中國科學院來探討,需要加強研究,需要進行長期科研攻關。

    注重發揮科技作用總結研究正反案例

      夏軍任中國合作主席的IAC水計劃,由中國科學院去年建議,今年由IAC決定實施。同時作為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夏軍表示,IAC水計劃的目的是對解決水問題提供科學的理解、認識和支撐,同時用科學和技術的新的發展尋求解決未來面臨的水危機的方法。

      “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在解決水問題上,很多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夏軍表示。

      比如,由于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與高新技術的產出,現在還是有一些低價、高效的污水處理方法。

      來自密西西比國際水務有限公司、亞馬遜水務有限公司的布魯斯所做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印證這一點。布魯斯介紹的生化處理技術,對中國四五類水質的污水的處理,每噸水處理成本可以控制在不到1元錢,造價低,處理污水的效益高。“在中國什么樣的污水都有,污水處理壓力大。中國有條件出技術,也必須在中國出技術。”布魯斯對《科學時報》記者表示。布魯斯設想的未來目標,是通過科技發展讓污水處理的成本低于新買水的成本。

      夏軍表示,類似高新技術可以推廣,以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產生的一些累積污染量進行處理,另外也要控制污染源,不產生或少產生新的污染,對已污染的河流要進行綜合治理。

      現在有很多農業節水的高新技術,有很多優良品種——耗水量少、產量高,這也是通過技術的改進,提高節水高產的效益。

      海水淡化一直是沿海地區解決水短缺問題比較好的途徑之一,長期以來主要問題是造價高,每噸水需要10元以上,現在已經降到七八元,比南水北調的水還便宜,南水北調成本是每噸水10元。海水淡化,其中一種技術是利用反滲透膜技術,這就是要利用高新技術的發展,夏軍認為,還可以在成本上進一步降低價格。

      另外,夏軍認為,在中國,比如三峽、南水北調等大的水利工程上,大型存儲調度技術也可以發揮一定作用。包括三峽大壩的建設,本身就需要很多高新技術、工程技術。

      除了高新技術、新的科學發明創造之外,夏軍強調,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在水的管理方面,亟待發揮更好的作用。

      比如,在水的管理上,要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而非“九龍治水”,應有綜合的管理體制,包括流域的協調。

      夏軍認為水價要提上去,要有經濟杠桿,對浪費水的行為要進行重罰,“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這方面要有行政手段。這也非常重要”。

      另外,在水法等相關法律制度方面,夏軍主張要進一步健全,包括注重對跨境河流、國際河流問題的處理上要有一個公平性。

      夏軍表示,好的水資源管理,需要政府和社會來合作和組織,要更為可持續地利用水資源,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而這種需求在能力上又是合理的,不能是泛用的,同時,在生態上又是可持續的,有個完整的水的管理體系,同時這個管理體系又符合當地區域水的變化情況。

      就像一個國家政府,分級從地方區域到中央政府,水資源管理也是這樣,要在水與生態、水與社會、水與經濟、水與農業、水與城市等方面,有一個好的科學管理的機制,對不符合機制的行為要有非常好的調控功能。夏軍表示,IAC水計劃強調“Water Governance”,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水管理(water management),而是強調政府與社會的作用,要有非常強的調控功能,與常規的委托水利部等進行調度不一樣,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夏軍表示,從過去到現在,在水的利用方面,全球都有非常好的科技支撐、管理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IAC水計劃也包括要總結這些好的案例和失敗的教訓。

      比如新加坡國土面積很小,人口密度很高,水資源極度短缺,國內水資源只能滿足其50%的用水需求。新加坡在水的管理,以及高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在海水淡化、大尺度雨洪利用以及以非常低的造價進行污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等方面,都做了非常好的工作。

      此外,新加坡在水資源需求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好,對都市水的綜合利用,在行政管理上避免了多龍治水,“新加坡每方水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包括生態境保護的價值——需水管理效益相當之高。”夏軍說。

    相關文章

    國外一團隊預測干旱期或將長于預期

    近日,比利時根特大學Petrova,IrinaY.和Miralles,DiegoG等人報道,觀測受限的預測實驗顯示,干旱期將長于預期。相關論文于2024年9月18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表明,......

    主導西北干旱區升溫的季節從冬季轉變為春季

    中國西北干旱區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之一,也是受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升溫速率高于全國和全球平均水平。不僅如此,西北干旱區的氣溫變化呈現出明顯的季節差異。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

    中美學者聯合揭示全球城市化的局地干旱效應

    中美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最新研究發現,全球約40%的城市和城市站點表現出城市化顯著加劇極端干旱的情況。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城市》。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機構及相關直屬單位: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是加強取用水監管、規范取用水......

    中國工程院“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2024年5月11日,由康紹忠院士主持的“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驗收會在新疆阿拉爾市召開。驗收組由陳學庚、尹飛虎、鄧銘江院士及相關業務和財務專家共10人組成。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共計30余人......

    研究揭示全球冰湖與潰決洪水的特征與變化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全球冰湖與潰決洪水區域將出現什么特征和變化模式?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領銜聯合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瑞士、......

    在《科學》發布“豆腐塊”,這對跨國“師徒”為喀斯特發聲

    向《科學》投稿兩個多月了,HamidM.Behzad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正當他幾乎要放棄時,一天,其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聶云鵬跑到辦公室,帶給他......

    中全新世以來中亞西部呈現出逐漸變干趨勢

    當前,中亞已成為全球最為顯著的干旱區之一。特別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速,該區域面臨冰川融化加速、湖泊縮小和水資源短缺等嚴峻挑戰。為研究中亞地質歷史時期以來的水文氣候變化,預測此地區未來降水趨勢及對社會發......

    生態干旱與否,只看缺不缺水可能不行

    如何評估生態干旱?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如何定義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崔江鵬副研究員聯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陳安平研究員等,通過系統梳理生態干旱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呼吁建立......

    我國未來干旱急劇上升可減輕

    近日,福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校聘教授王前鋒課題組在《npj氣候與大氣科學》上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21世紀氣候變化對中國干旱的影響:基于CMIP6的多模式評估》。由于干旱與一系列氣候因素之間錯綜復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