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人認為,該研究成果對納米發電機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為納米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它將在電子、生物醫學、環境監測、基礎設施監測、物聯網、軍事國防和人民生活等領域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影響。
據王中林介紹,機械能是日常生活中最廣泛和最豐富的能源之一,機器震動、引擎轉動、身體運動、血液流動甚至呼吸心跳等都是機械能的表現形式。如果能將這些耗散的機械能轉化成電能,那么電子器件或系統將能夠在無外接電源的條件下,從環境中采集能量并長時間地工作,實現自驅動的納米系統。這不僅有著極大的科學意義,也將會對未來人類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過去6年中,他領導的納米研究小組一直致力于研發基于新型納米材料的能源轉化和利用,實現了從概念到理論,再到工藝,直至技術應用的持續和飛躍式發展。繼2006年首次利用氧化鋅納米線發明納米發電機的原理以來,該小組相繼研發出高頻驅動直流納米發電機、纖維納米發電機和低頻驅動柔性交流納米發電機。
然而,輸出功率小一直是制約納米發電機實際應用的瓶頸。經過兩年多的技術攻關,王中林小組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和工藝組裝,終于成功地大幅提升了納米發電機的功率,使之輸出電壓高達3伏,它不但比兩年前提高了40倍,并首次成功驅動了常規電子器件,如發光二極管、激光二極管和小型液晶顯示器等,實現了納米發電機從基礎方法研究到實際應用的突破性進展。
其中,由博士生朱光、王思浤和博士后楊如森組成的課題小組,設計和制作出了基于水平氧化鋅納米線陣列的柔性交流發電機。他們首先利用物理氣相法在水平基底上合成出豎直的氧化鋅納米線陣列,然后通過巧妙的實驗裝置將納米線轉移到柔性基底上,形成排列取向和晶格取向都一致的水平氧化鋅納米線陣列;再經過光刻、濺射等工藝,將等間距的條狀金屬電極和納米線緊密結合,最后利用彈性材料將器件封裝完畢。在僅僅0.1%的拉伸應變下,這種集成了大量納米線的納米發電機能夠輸出高達2伏的電壓。為了實現基于納米發電機的自驅動納米技術,這個課題組將該集成納米發電機整合到全橋整流電路中,在充電階段,納米發電機輸出的交流電被電容器有效地儲存起來。當儲存的電量和電壓達到一定數值時,儲存的電能被成功用于驅動一發光二極管。王中林說,這是納米發電機首次成功地驅動常規電子器件,為自驅動納米技術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與此同時,博士后胡又凡、張巖和博士生許晨等組成的課題小組,發展了一種不用電極而依靠壓電電壓引起的極化效應,發明了利用錐形納米線的獨特結構形態來發電的原創性方法。他們在柔性基片上發展出一種高輸出交流納米發電機,并將其用于連續驅動液晶顯示器。該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點,并適應于大規模制造。
博士生徐升等組成的課題小組將鉛鋯鈦氧化物(PZT)壓電材料引入到納米發電機的設計中,不但首次實現了利用化學法生長PZT納米線陣列,而且成功展示了由它組裝的納米發電機可以間隔地驅動激光二極管的能力。
從基礎科學到工程設計再到技術應用,王中林10年潛心氧化鋅研究,打造了納米發電機的研究品牌。他表示,納米發電機為真正實現自驅動納米技術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和路線,而最近在納米發電機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則充分證明和演示了該技術的廣闊應用和商業化前景。
藥物納米技術是一種利用納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材料和技術來設計、制備和傳遞藥物的方法。納米技術在藥物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因為它可以顯著改善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教授邵龍泉團隊研究發現舌-腦轉運的氧化鋅納米顆粒可導致味覺感知異常。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
近年來,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新冠疫情見證了遠程和混合式工作的風靡,一些員工如今可直接遠程辦公,并參加線上虛擬會議。英國、新西蘭、冰島等國家試行了“四天工作制”。全球范圍內的現代企業正在努力為......
心系母校,建言獻策。1982年,時年21歲的王中林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順利畢業,隨后前往美國繼續深造;2017年,王中林以校友的身份回到西電,參加本科生畢業典禮并作為校友代表致辭,......
預印本平臺bioRxiv和medRxiv的聯合創始人RichardSever最近表示,科研機構有責任讓年輕學者為從事學術圈以外的職業做好準備,而預印本評審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要培養博士生高校教職以外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42.shtm文|田瑞穎陳慧祥生前照片。圖片來源于WUFT一篇被拒絕撤回的問題論文,或許是壓死陳慧......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俞佳楓副研究員團隊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雙噴嘴火焰噴射裂解法(DFSP)對經典的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86.shtm據中山大學官方公眾號12月10日消息,2022年9月1日,中山大學正式實施修訂后的......
由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與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天野弘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與旭化成株式會社合作,成功地對深紫外激光二極管(波長低至UV-C區)進行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連續波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