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9個“世界濕地日”,2015年世界濕地日活動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今年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我們的未來”,旨在詮釋濕地與人類相互依存的關系,倡導濕地保護從青少年抓起。
同時,今天也是我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濕地公園建設十周年。杭州西溪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十年努力,探索出一條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相結合的成功路子,在改善生態、改善民生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啟動儀式上,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蔡秀軍為西溪濕地公園榮獲“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授牌。
多年來,我國濕地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國已建立570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900多個濕地公園,其中國際重要濕地46個,國家濕地公園569個,共有2324萬公頃濕地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保護,濕地保護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現在的43.51%。我國濕地保護的實踐和成效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被濕地公約前秘書長安納達先生評價為“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典范”。
“但是,全國濕地仍然面臨著面積不斷萎縮、生態功能持續減退、物種多樣性日漸減少等多種威脅。”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要準確把握新常態的內涵和要求,理清濕地保護的新思路。全國濕地保護工作要采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劃定落實濕地保護紅線,確保紅線區濕地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退化;積極恢復擴大濕地面積,大力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健全濕地保護的法規制度,使濕地保護走上法制化軌道;強化濕地保護的科教宣傳,形成珍愛濕地、保護濕地、支持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5%。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中國沼澤志》(第二版)總結凝練了近年來國內外沼澤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摸清了我國主要沼澤的“家底”,為后續濕地的保護恢復、綜合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置身莫莫格濕地中,舉目可見天空碧藍如洗......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中科院大氣所供圖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
濱海濕地的藍碳功能和增碳潛力已成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解決方案之一,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決方案。濱海濕地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溫升高、降水變異、大氣氮沉降等環境變化決定濱......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今年......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不僅在攻克大熊貓人工繁育等方面取得突破,還在人工繁育大熊貓野化放歸、大熊貓野外引種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實現新突破野外放歸11只存活9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多年前率先啟動人工繁育......
濕地水文調蓄功能可作為基于自然的水資源與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中的重要載體,在維護流域水量平衡、減輕洪旱災害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干旱調節功能是濕地水文調蓄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從流......
根據《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的規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南昌弘益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達立通顆粒為首家中藥二級保護品種,保護品種編號為:ZYB2072022005,保護期限自公告日起七年。特此公告。國家藥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