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年上班后的第一個周末晚上,柴靜的《穹頂之下》就火了筆者的微信朋友圈。“低頭族”都知道,在這個閱讀“快餐化”的大環境里,面對如此琳瑯滿目的分享,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完整地看完一個,更不必說這個時長103分鐘的“長篇大論”,然而朋友圈里集體爭相轉發與深度評論,足見大家對這個作品的關注和認同。
離職央視已有1年,柴靜像是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然彼一歸來,其作品duang的一聲,在媒體上便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點贊。筆者認為,《穹頂之下》顯現出來的巨大能量,其實反映了大家對保護環境的共鳴、對偉大母愛的欽佩、對職業操守的敬重、對做人良知的認可,也包含著觀眾對個人行為的期冀。在完整看完柴靜的演講之后,從幾個方面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視頻中,當被問到霧霾治理的關鍵是什么時,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的回答是能源體制改革。舌劍直指壟斷封閉石化市場,一家獨大,創新和活力不足,形成了治霾的體制性障礙。多位人士表態,應鼓勵競爭,促進創新,支持政府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同時,還有人建議國家不要去補貼已經被時代淘汰了的落后企業。
當前我國發展中所遇到和暴露出的問題,大多數都能從體制機制這個源頭找到原因,因此,持之以恒地推進改革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辦法。改革的實質就是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兩者的良性互動,增加市場活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政府改革尤其要避免失位、缺位和越位。今年,質檢系統的改革也進入深水區,各項重要領域的改革已經到了關鍵時期,例如質監機構的分級管理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等。同時,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質檢工作又面臨著新形勢,需要繼續處理好服務與把關的關系,這既能把好國門、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和低質進口商品的入境,又能嚴格統一標準,為進出口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促進外貿良性發展。
質檢工作的改革同樣需關注人民利益,保護環境、維護消費品安全等是人民群眾體會最直接、呼吁最強烈的領域,因此應切實履行好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職能,用好缺陷產品召回的手段,提高參與服務節能減排的深度和廣度,將這些質檢職能展現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此來贏得人民對質檢改革的信任和支持。
“你有這個義務沒這個權力”。大家捧腹的是環保執法遭遇的尷尬,猶如秀才遇到兵,違法者理直氣壯,而執法者則啞口無言,凸顯的是環保部門的執法困境,但這個困境不僅是環保部門一家會遇到。強調簡政放權也要避免出現“泥沙俱下”,避免執法單位在監管方面底氣不足而成為“稻草人”,要依靠法律,在依法行政的框架下全面準確地履行起國家賦予的監管職能。
“法律的尊嚴在于執行”法立而未施,有卻似無,在有法律、有標準的前提下,“不執法就是逼別人造假”。環保執法難的原因,從山西省環保局局長的話中可尋得端倪:是地方政府養的貓,貓能不能捉耗子、要捉幾只,全由政府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地方保護主義并不是一個新鮮詞匯,這種現象的存在依然是環保執法不斷遭到輕視的根源。
檢驗檢疫系統應敢于執法、勇于亮劍,應緊緊扣住提高質量和防控風險做工作,顯現服務和把關的效能,提高業務能力和“話語權”。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柴靜的演講中,提及新生產汽車未按要求安裝環保設施時,即反映出立法的缺陷,“執法主體不明確”,導致無執法主體、無追責對象,導致低水平生產,造成“劣幣驅除良幣”,將成本較高的優質產品擠出市場。法律的威力要靠實施才能實現,但法首先要具備可實施的特點。2015年,質檢系統立法和修法工作也較為繁重,消費品安全法等亟待研究出臺,標準化法、計量法等亟需修訂,應以此為鑒,立法工作要明確以立良法、善法和管用的法為標準,使依法行政、依法治檢真正有章可循、有章能循。
環保部一位官員直截了當地說:“(河北某些鋼鐵企業)已經到了取締不了的程度。”當就業與取締矛盾被提出來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似乎就有了立足的強大支撐。其中一位書記說:“都跟我講環保講環保,誰敢把中國的經濟降下來?”當環保被提出來后,似乎經濟發展就必然會降下來。
經濟增速不可能一直處在高水平上,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依靠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大規模投資拉動來推動經濟高位運行的做法已經被放棄,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增長區間上,經濟發展要趁勢轉型到依靠改革創新、提高質量和效益的軌道上來。
假如生產的都是低端的,只靠量和價格來競爭,那么,產品無創新、技術無進步、利潤空間小,其結果必然走向行業逐漸萎靡直至被吞噬。柴靜轉述了一位環保人士的話:環保不是負擔,而是創新,保護落后是沒有辦法創新的。在這個意義上,其實,質量與環保是相通的,環保和質量對人民群眾來說都具有必須健康的“公共屬性”。在質檢系統,也會聽到類似“質量標準嚴苛把企業管死了”這樣的聲音,但質量不是負擔,放松質量管理就沒有辦法創新。用環保倒逼企業創新,用質量催促企業進步。
轉方式調結構,在化石燃料利用方面,無論是減少煤炭使用,還是提高油氣的比例,其中全面提高各種化石燃料的質量,采取更加先進的技術,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化石燃料利用的必經之路。中國是一個能源進口大國,保障進口煤炭等的質量安全,則是檢驗檢疫的一項重要職責。
對照歷史,我們同樣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一個產業被淘汰的時候,也將是另一個產業發展起來的時候,并且將伴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社會的進步,不僅不會降低就業率,反而會因新產業的勃發而促進國民的就業。講環保、講質量不僅是企業發展所需,也是國家發展所需、人民福祉所需。
績點,素來被大學生視為校園里的“硬通貨”,但部分學生“為績點而內卷”的現象,也一度引發教育界擔憂。日前,北京大學一則績點改革消息在網絡刷屏。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下簡稱生科院)從2022年春季學期開......
12月28日,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2023中國制造強國發......
12月25日,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法國政府12月7日宣布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徹底變革該國的研究機構。總統馬克龍聲稱,這些措施會減少官僚主義,并將科學置于“政治決策的核心”。據《自然》報道,這是法國研究體系近20年來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包括......
通過與TomoegawaCo.,Ltd.和FPChemicalIndustryCo.,Ltd.合作,ShimadzuCorporation開發了一種高度阻燃的纖維素纖維復合樹脂。這是一種功能性、環保的......
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行的COP28氣候變化大會上,有60多個國家加入了一項承諾,削減與制冷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阿聯酋擔任COP28主席國,并于周二在大會場地發布了這一承諾。日本和美國是其中的一些加入國......
2023年11月18日,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在武漢盛大開幕,吸引了逾萬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環境科學的創新之路,深度交流合作發展的共同......
北京凱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始終站在環保監測儀器設備研發的前沿。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僅專注于產品的創新,更看重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助力環保、石油石化等行業的進步。在線式飛行時間質譜儀(SDI-......
11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產品質量、產品種類、產業規模、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重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