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王振義最重要的工作叫“開卷考試”,由臨床醫生提出難題,他查閱中外文獻,和學生們一起交流,教學相長。
今年已86歲高齡的王振義認真而不失幽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嚴肅說,“和王老師打交道20多年,他對學生好,對病人好,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而王振義則跟周圍人介紹說,“我們書記,嚴肅,真的很嚴肅。”
白血病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是十大高發腫瘤之一,在兒童和青壯年惡性腫瘤中占據首位。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臨床最為兇險的一種類型,緩解率低,死亡率高。“白血病是"殺手",而我是"殺手"的"殺手"。”王振義說。
一次慘敗
攻克頑疾壯志成空
1924年11月30日,王振義出生在上海。他回憶說,自己小時候就習慣刨根問底,凡事總有問不完的“為什么”。在姐弟八人中,他是個很好學也很會玩的孩子,溜冰、“造房子”、打乒乓球、踢毽子、打“墻球”樣樣喜歡,但嚴厲的父親對他責備甚少。
1937至1942年,他在震旦大學附屬中學念完高中,免試進入震旦大學,在“醫生是一份崇高職業”的思想及家庭支持的情況下,王振義選擇了學醫。他事后解釋說,之所以選擇學醫,一是因為當時可以免試進入震旦大學,而震旦大學的醫學系比較好;二是因為父親希望家里能有個人學醫,“最重要的是,當上醫生以后可以幫助很多人,社會地位和收入也是比較高的”。
1948年,王振義從震旦大學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因成績名列前茅,留在廣慈醫院(瑞金醫院的前身)擔任住院醫師。1952年醫院院系調整,由大內科趨向專業化。他當時想著血液病比較簡單,就是“拿個顯微鏡看一下細胞怎么樣,就可以診斷了”。
但這個“簡單”的疾病非但不簡單,反而最復雜。不過他仍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血液病領域,王振義最先接觸的是止血與血栓領域,他建立了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鑒別診斷方法,并發現輕型血友病,這解決了不明原因出血的診斷和治療問題。
1959年大躍進,王振義經歷了從醫生涯中最大的慘痛。他回憶說,當時作為年輕人,有雄心壯志,又不甘落后于人,也提出三年之內攻克白血病,但“實踐告訴我們,并不是這么簡單”。
當時醫院領導專門給王振義一個病房來收治白血病人。那一年,這個病床收治了差不多60個病人,“最后這60個病人全部都去世了。”
這是王振義第一次正面遭遇白血病,以慘敗而告終。面對這個殘酷事實,王振義意識到,光有雄心壯志還不夠,必須一步一步來研究。他決定從止血和血栓領域的研究轉向對白血病的研究。但正當王振義躊躇滿志的時候,組織上一紙調令將他安排到校本部從事病理生理學教學工作,直到1978年才重新回到臨床研究。
一雙慧眼
巔峰時刻讓賢學生
回到臨床崗位后,從江西上山下鄉的一個知青到瑞金醫院跟王振義一起進修。王振義覺得這個青年學習勤奮,各方面才能都比較好,“我鼓勵他考我的研究生。”這個青年就是現在的衛生部部長陳竺。
陳竺不負王振義期望,以總成績第二、血液學專業成績第一的好成績考上了王振義的研究生,畢業后留在了學校。很快,陳竺由主治醫師升到教授。當時有人跟王振義說,這樣太冒險了,之前沒有這樣的做法。王振義回答說,“我不管他們,(陳竺)到了這樣的境界,就應該把他提拔上去”。
1984年,陳竺畢業留校后三年,王振義力薦他跟妻子陳賽娟赴法國留學。陳竺到巴黎圣?路易醫院血液研究所進修,主攻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探索白血病研究,并最終獲得了巴黎第七大學科學博士學位。陳竺學成回國后,又回到了王振義身邊。當時王振義已組建了上海血液研究所,并擔任所長。在陳竺回國七年后,王振義決定讓賢,讓陳竺擔任所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說,實際上王振義在白血病方面的研究剛剛達到高峰,國內外同行開始認識到他對白血病的貢獻,“你完全可以不要退的嘛,沒有人要求你退,大家都承認是你。”
陳竺曾回憶說,王振義耐心地為他補習專業外語,還一起撰寫論文。但每次發表論文,王振義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訊作者。王振義跟陳竺解釋說,如果自己成了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你們年輕人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這對當時論資排輩已經習以為常的中國學術界來說,實在是破天荒的事情。曾得到王振義實習指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許培揚說,“一門三院士(指老師王振義,學生陳竺及陳賽娟),這也是中國科學界的一個佳話。”
王振義說,人生就是個拋物線,任何人都有上升、高達高峰和下降的階段,“當你的工作在頂峰的時候,你就要考慮下來。”
一項成功
治療方案福澤全球
1978年返回臨床后,王振義潛心研究白血病治療。當時對于血液系統的腫瘤來說,主要是通過化療來治療,但化療在殺死白血病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具有殺傷作用,毒副反應很大,會加劇出血,從而導致早期死亡。
王振義總愛舉溥儀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研究白血病治療方法的思路:就是要把溥儀改造成有用的人,“要把壞的變成好的,這是有可能的”。他在文獻中查詢到,以色列科學家證明白血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逆轉,分化成熟變為正常細胞。同時他也獲知國外學者曾用一種13順式維甲酸分化誘導劑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兩種“火花”在他這里相碰撞,他決定按這條路走下去。
1985年,身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五歲女孩小怡君被送到瑞金醫院。上海兒童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景虹回憶說,“當時出血非常嚴重,感染也很重,幾乎可以說是奄奄一息了。”
這時候王振義提出一個新方法,“我們就問她媽媽,能不能試試這個藥?我們知道它沒有毒性的,而且體外已證明是有效的。”這個方法就是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法,當時在國際上是獨創的療法,但從未在臨床上應用過。
小怡君開始接受王振義提出的治療方法,但當時王振義的治療方案還是遭受了極大壓力。當臨床醫生跟他說,病人的白細胞高了,但壞細胞變成好的了。“我說就蠻好嘛。這么一來,我們就大膽地敢用了。”王振義放下心來。
一個月后,小怡君的病情完全緩解,如今這名患者已30歲,健康活潑并正常工作。她也因此成為國際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法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第一人。
很快,這種療法便在臨床上全面使用,并在全國乃至國際推廣。王振義說,“當時只有中國有這種藥,法國要用這種藥,就要留學生赴法留學時帶過去”。
隨后的數據顯示,1992年,中國報道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544例,早期完全緩解率達84%,1993年,法國報道APL54例,早期完全緩解率達91%,1995年美國報道APL 79例,早期完全緩解率達86%,1995年日本報道APL109例,早期完全緩解率達89%。中國的醫學驚動了世界,1996年6月15日,王振義因此獲得凱特林金質獎章,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此殊榮。
一種情操
清貧牡丹淡泊明志
86歲的王振義現在仍堅持每天上午到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工作半天,并在每個星期四進行由他主講的半天教學查房,“年輕人給我出題目,這個禮拜要解決一個什么病人,什么問題,一個從前很少見的疾病現在的情況怎么樣,它的本質是什么,這就是"開卷考試"。但一個老年人難道腦子里面就有這些東西嗎?我換了一個腦子就有了嘛,電腦里面。”王振義說。
他從70歲開始學習計算機,現在已能在網絡上自由搜索,還能自己制作用于演講的PPT。
1996年王振義被授予求是杰出科學家獎,獲得100萬元的獎金,他把絕大部分錢資助了血液學基礎研究,但他拒絕了以自己名義設立血液病基金的建議。
王振義所開創的APL方案目前的病例早期完全緩解率高達85%-90%,且副反應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方便(只要口服)、價格低廉。使得APL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高達95%,成為第一種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王振義很喜歡一幅畫叫《清貧的牡丹》。他說,這幅畫表達的是清靜向上的意思,做人要有不斷攀高的雄心,但又要有一種自我約束力,對名利看得很淡,對事業看得很重,這是出于對生命的珍惜,“我相信做人最本質的東西:胸膺填壯志,榮華視流水”。
獎項解讀
獎項突出農醫
昨天的科技獎勵大會上,共有356項(人)獲獎。獲獎科技項目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科技改善民生”,更多體現在醫學領域,除了獲得國家最高科技成果獎的王振義來自醫學領域外,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的腸功能障礙治療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農村高血壓流行趨勢及低成本綜合干預預防腦卒中(腦中風)的研究也獲得國家科技項目二等獎。
農業領域有三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分別是“矮敗小麥及其高效語種方法的創建與應用”、“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粳稻新品種選育與應用”和“國家糧食儲備新技術研究開發與集成創新”。今年獲獎數量比前三年的平均數增長了20%。
原始創新一直是國家科技獎勵最受關注的亮點,“鈔票對印技術”項目率先攻克了國際上雕刻凹印兩面對印的世紀難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有這樣一位醫者,他確立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卻放棄申請專利,只為讓更多患者受益。他為國家培養大批醫學人才,桃李滿天下,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
他被譽為“中國藥神”,攻克了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并為了讓更多病人“吃得起藥”而放棄申請專利;他堅持20年每周“開卷考試”,診治疑難病例,言傳身教,為血液學培養出一片“人才森林”,造就“一門四院士”傳奇......
8月12日,“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公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戰斗英雄黃宗德入選。王永志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主持我國多型號導彈研制、火箭研發和參......
7月6日,北京市發布《關于啟動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15日提交。為了大家更好的認識該獎勵,科獎在線對北京市科技獎的歷年申報情況、申報策略、提名書撰寫技巧進行了解析,具體......
......
2022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行業評審通過項目公示(通用項目)根據《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實施細則等文件精神,現將2022年度省科技獎勵通過行業評審的2項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項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
點擊正文.pdf附件1-4.pdf......
......
為了鼓勵和表彰在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升國家自有技術創新能力,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博......
近期,各省市、各部委、各學會公布了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提名項目名單,以下是提名最高獎和科技進步特等獎(通用項目)的項目名單匯總。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匯總表序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