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3-24 16:15 原文鏈接: 土壤污染:治標有辦法治本靠大家

      春耕開始,山東省平度市李園街道朱家井村郝亞妮將三四百斤大豆當肥料施到4畝姜田里。為何將大豆“喂”給姜田呢?原來,由于多年過度施用化肥,農田土壤退化板結,單產直線下降――從畝產1萬來斤下降到6000斤。為修復地力,近幾年農民們只得給姜田“喂”大豆。

       近年來,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去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污染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公報認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

       “像湖南長株潭地區,通過大氣沉降,每年輸入土壤中的鎘,每公頃達13.8克,占所有外源輸入的86.8%。再比如我國每年化肥施用量超過4100萬噸,污水灌溉農田面積超過330萬公頃,這些都在嚴重污染著土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吳平說。據調查,目前我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5000萬畝左右。以大型重污染企業、工業企業遺棄污染地、各類廢棄物堆放場、大型采礦區以及工業園區污染為中心,存在著若干土壤污染嚴重的局域點。“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呈轉移擴散之勢,出現了由工業向農業擴散、城區向農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滲透、上游向下游轉移、水土污染向食物鏈延伸的趨勢,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緩。”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陳世寶說,污染土壤修復是一項世界性課題。過去幾十年間,各國紛紛出臺土壤修復計劃,我國近年來也實施了一些土壤修復研究項目。目前,國際上已形成包括生物修復、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綜合使用以上手段聯合修復的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體系,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推廣難度很大,要從根子上解決問題,還得靠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以保護土壤免受污染。

       首先,修復被污染的土壤,經濟成本往往非常高昂。據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估計,我國全部治理被污染的土壤,資金成本可能需要幾十萬億元。由于治理成本過于高昂,正在制定的土壤保護法只得側重于采取保護性預測措施。其次,目前很多修復辦法,雖然效果較好,但效率極低,歷時非常漫長,受制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大面積推廣并不現實。此外,有的修復技術,雖然效率較高,歷時較短,但推廣難度大,在大區域內使用效果欠佳。

    相關文章

    復旦大學等機構研究揭示中國PM2.5污染致病負擔30年變化與區域差異

    近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研究員團隊聯合開展了一項全國性研究,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庫,對我國各省在1990至20......

    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曾江源團隊在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發展、對比與驗證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圍繞傳統偏差校正方法與機器學習方法在填補全球尺度主被動微波土壤水分衛星(SM......

    熱耦合電動力可強化低滲透土壤中物質傳輸

    土壤中低滲透孔道中物質傳輸受限,成為土壤污染修復的關鍵瓶頸。電動傳輸可提高低滲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達性,熱效應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遷移活性,兩者結合預期可實現土壤物質的精準靶向傳輸,但其傳輸和耦合熱......

    江蘇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視頻會議

    日前,江蘇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視頻會議召開。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要求,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導向,堅持在美麗中國先行區建......

    穩定的土壤生物網絡讓土壤功能更高

    農業干擾作為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全球擾動和全球變化驅動因子之一,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深遠影響。農田是糧食的主要來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壓力使人類不得不通過頻繁耕作、施肥和使用農藥等集約化做法來增加......

    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新方法提出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現有全球土壤水分站點在衛星數據產品驗證中的可用性,......

    水安全保障與減污降碳的協同治理有新策略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教授王旭團隊在城市水循環模擬與評估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團隊以新污染物為對象,開創性提出以“水-環境-健康協同效益”......

    我國成為首個建成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大疆域國家

    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在北京舉行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上正式發布。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大疆域國家中,首個建成全域具時間序列高精度數字土壤的國家。活動......

    科學修復揭開曠世名畫的秘密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率真與真實——卡拉瓦喬的藝術世界”展覽正在展出。展覽的唯一主角,是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晚期藝術杰作《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馬利亞》。《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馬利亞》“以一幅真跡作品為中心而展開的......

    應對酸性土壤養分脅迫?大豆“顧此失彼”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