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4-01 08:36 原文鏈接: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快速同行評審”付費試點項目

      近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推出了一項付費試點項目,允許研究人員向旗下期刊投稿時,使用“快速同行評審”通道,但作者需要支付一筆費用。然而,該集團旗下一家編輯部拒絕在相關協議上簽字。由此,迅速引發學者對同行評審付費問題的爭議。

      付費即可獲得評審優先權

      3月27日,自然出版集團官網稱,該項目從3月24日起試點,自此,提交到旗下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生物學領域論文,如果提交者同意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目前設置的費用門檻價為750美元),便可開通“快速同行評審”通道;提交費用后,期刊將在三周內給予意見反饋。

      《科學報告》期刊以開放存取模式(open-access model)運行,讀者閱讀一篇完整的文章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因此從文章訂閱環節中,期刊無法獲取收益。目前,業界一些期刊通過對作者收費的方式來彌補收入,《科學報告》也是如此,發表一篇文章的費用通常為1495美元,而現在試行的750美元快速同行評審費用則屬于可供作者自主選擇的項目。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氣候學家馬克·馬斯林(Mark Maslin)是自然出版集團數千名志愿編輯之一,近日他在社交網站上宣布,3月27日,他與集團編輯咨詢小組(Editorial Advisory Panel)簽署了同意書,支持“快速同行評審”付費這一項目的試運行。這引發了業界其他學者對該事件的關注,許多學者表示反對該項目。“毫無疑問,這觸動了許多學者的敏感神經”,馬斯林說,項目實施后,期刊投稿將進入“雙軌制”系統,投稿作者將被迫分成兩極:一種是沒有或較少有資金支持的科研人員,依然按照傳統模式投稿;另一種是比較富裕的科研人員,通過付費,可以獲得評審優先權。

      記者了解到,總部位于倫敦的自然出版集團,旗下擁有《科學報告》和《自然》兩本期刊,但這兩本期刊擁有相對獨立的編輯權限。雖然集團并沒有提及哪個編輯部反對這一試點,但明確表示《科學報告》同意了,所以外界猜測是《自然》期刊對該試點尚持反對意見。來自集團的消息稱,他們正在與持反對意見的編輯們進行溝通與協商,以確保他們真正理解試行項目的意圖,希望他們明白,這一項目所獲得的收益,最終將依然回饋于學術研究領域。

      可能誤導論文發布模式

      對于這一項目試點的真正原因,集團表示,2014年,集團開展的一項作者調查顯示,約有67%的投稿作者對當前同行評審的漫長等待過程表示“沮喪”。他們認為,出版機構應該在同行評審方面進行創新,開展試驗,拓展更為有效的同行評審模式。

      “集團一直關注學者和讀者的意見,不管是作者、同行評審專家還是讀者,為更好地改進出版工作,我們希望進行一些創新改革,優化當前的學術出版流程。”自然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快速同行評審”的付費項目是調整出版過程的一個微小嘗試,集團希望作者和評審專家能夠從中獲益。但至于具體的收入分配方式,目前尚未公布細則。

      自然出版集團“開放研究”部門出版總監蘭迪卡·庫德瑞(Nandita Quaderi)回應說,這種收費的同行評審項目的試運行,不會影響當前其他出版服務流程,非付費的同行評審并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因為試點的付費項目暫時只由編輯部內部編輯(in-house editors)開展,他們將依據相關的出版規則對投稿文章進行評審”;編輯部以外的評審專家,依然遵照傳統的同行評審流程開展工作。至于該集團編輯部內部是否擁有大量可以開展同行評審的編輯或行內專家,如何開展同行評審,也尚無更多細節被披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生物和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科學報告》期刊編輯咨詢小組成員喬治娜·梅斯(Georgina Mace)認為,“我擔心結果是否會使政策制定者滿意,對于一些科學領域來講,研究人員沒有更多的錢用于這項開支,只有一部分領域的研究人員可能會響應付費的快速評審模式”。

      另外,梅斯還質疑,某些資源充足的學科(well-resourced disciplines),或者說作者隊伍和稿源相對龐大的學科領域,可能會慢慢地失去發表文章的優勢,因為一些相對弱勢的學科可能會通過付費渠道獲得發稿的優惠、優先權,從而形成一種不良競爭,不利于期刊發表文章的學科平衡,這是需要警惕的。“對于讀者而言,他們考慮的只是從期刊上看到足夠多的優秀論文,這種試行的雙軌制是否會誤導論文的發布模式和學科平衡,我們表示擔憂。”

      “把關人”面臨“吃力不討好”

      同行評審作為學術期刊的重要評審環節,一直以來肩負著把關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任務,期刊界也一直尊重同行評審專家所作出的貢獻。然而,目前的同行評審制度也受到業界質疑。一方面,同行評審的決策延遲、審稿人偏見甚至專業上的妒忌等問題一直難以有效解決;另一方面,世界上大多數同行評審以免費的形式開展,評審專家一般而言不會從中獲得金錢收益,但他們付出了大量時間成本,且要承擔一定的學術把關責任,所以,一直以來“免費評審”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文化研究和人類學教授休·蓋斯特森(Hugh Gusterson)便是反對同行評審免費制的專家之一。他認為,對于擁有某一領域獨特知識,能夠判斷文章質量,如對引用的闡釋是否準確、是否涉及相關領域重要議題、是否作出原創性貢獻等專業知識的人,其貢獻應該獲得相應的報酬,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邏輯。

      近年來,一些公司開始提供獨立、付費的同行評審,一些期刊開始支付評審員薪水,要求改革傳統的同行評審模式的呼聲也日趨高漲。部分評審專家認為,期刊從訂閱、版面費中獲取大量收益,同行評審專家功不可沒。

      至于《科學報告》的“快速同行評審”是否會從編輯部內部的試點向外擴展開來,相關收費又以何種方式進行分配和回饋,集團暫無細則宣布。但部分專家認為,由此引發的同行評審付費問題,將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熱點話題。

    相關文章

    AI“參與”同行評審喜憂參半

    今年2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生態學家蒂莫西·波伊索在審閱自己論文的評審意見時,意外發現其中一份評審報告可能由AI代筆。他對此感到憤怒并在博客中痛斥:我遞交論文參與評審,期待的是同行的思想碰撞。若這一前......

    我國已到能夠且應該出現頂級科技期刊階段

    “很可惜,作為科技期刊出版大國,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類似《自然》和《科學》那樣的國際頂級期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委員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國內期刊與國際頂級期刊的差距主要是在影響力上。中......

    “打一針”讓鋰電池壽命增十倍復旦新成果登上《自然》

    當鋰電池的壽命即將終結時,為它“注射”一針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復原本的充電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證6-8年/1000-1500次充放電的電池,維持1萬次充放電,且電池健康水平與出廠時幾乎仍然一樣。這是......

    《自然》預測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科學家發現人與自然在中國大部分區域走向和諧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海猛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提出了一個人地關系評價的新方法,對2000—2020年中國網格尺度的人地關系進行了系統評估,發現人與自然在中國大部分區域正逐步趨......

    首屆“索尼《自然》技術女性獎”入圍名單公布

    12月6日,索尼集團公司(索尼)和《自然》近日宣布了首屆“索尼-《自然》技術女性獎”入圍名單,從中將選出三名最終獲獎者,并于2025年2月5日在東京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索尼-《自然》技術女性獎”于......

    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入選IUCN綠色名錄

    10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干事格蕾泰爾·艾吉拉博士簽發致信,祝賀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正式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是全球首個自然保護區的最佳實踐標準,聚焦“良......

    軌道角動量單極子證實存在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軌道角動量(OAM)單極子目前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的重點,因為它為新興的軌道電子學帶來巨大的實際優勢。最近,科學家結合理論分析與瑞士光源(SLS)的實驗工......

    一場顯微鏡下的卵子“搶救”

    21時做B超,卵泡還在;21時30分進入手術室,雌激素些許下降;21時40分,卵泡壁已經塌陷,通常這種情況下很難再取到卵了……這是今年7月26日晚,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下稱中信湘雅醫院)麓谷總......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