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2-12 09:50 原文鏈接: 《科學》:日本新研究佐證“鳥類起源于恐龍”學說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的位置相當于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與被認為是鳥類祖先的獸腳類恐龍前肢具有相同形態。這一發現為“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學說提供了決定性證據。

      長期以來,對于鳥類是否起源于恐龍,古生物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持有不同看法。從古生物學角度來看,由于獸腳類恐龍前肢的趾骨與鳥類翅膀的趾骨形態相近,并且近年來接連出土具有羽毛結構的恐龍化石,這些證據使得“鳥類起源于恐龍”學說顯得非常有說服力。

      從發育生物學角度看,獸腳類恐龍前肢3根趾骨的位置相當于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而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的位置過去一直被認為相當于人類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獸腳類恐龍前肢和鳥類翅膀內3根趾骨位置的差異使得發育生物學家對鳥類起源持不同看法,有學者認為鳥類可能是由更古老的爬蟲類進化而來。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田村宏治領導的研究小組在2月11日的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雞的受精卵調查了從受精3天至3天半時間內開始的發育過程。結果發現,在發育初期,鳥類翅膀在相當于人類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位置分別有作為趾骨原型的細胞群存在,按照原有觀點,這些細胞群將發育成“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但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細胞群真正發育成趾骨的時候,卻相繼偏離最初位置,在與獸腳類恐龍的前肢3根趾骨相同的位置發育成了趾骨,這3個位置相當于人類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偏離”現象的發現可以消除古生物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在鳥類起源問題上的不同看法,成為支持“鳥類起源于恐龍”的一個決定性證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主任研究員真鍋真指出:“這一發現從發育生物學角度闡明了利用化石無法弄清的進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

    喜歡恐龍到研究恐龍他本科主動延畢,博士提前畢業

    學科交叉,是當今科學發展之肯綮;科普傳播,則是當今科研工作者們的第二使命。而這,正是國科大2024屆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博士畢業生余逸倫這多年來的兩面。在國科大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

    “徐氏亞洲暴龍”:距今約1億年至6600萬年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在中國發現晚白堊世(約1億年至6600萬年前)中等體型的深吻暴龍新物種化石,命名為......

    距今約1.66億年恐龍化石!重慶恐龍屬種又上新

    重慶恐龍屬種又上新,化石距今約1.66億年!日前,科考人員在云陽普安恐龍化石墻中發現一種新屬種恐龍,并將其命名為“朐忍渝州龍”,這也是重慶發現的最早新蜥腳類恐龍。至此,在云陽發現并命名公布的新屬種恐龍......

    鳥兒為何飛得如此輕松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魚鷹、鷹、獵鷹甚至禿鷲可長時間在空中翱翔,而很少扇動翅膀,顯得輕松愜意。這種沿著上升氣流滑翔飛行方式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讓科學家著迷。現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化生物學家首次報告稱,......

    400多枚!我國發現1.2億年前恐龍足跡化石群

    近日,研究人員在云南省祿豐市恐龍山鎮梨園村發現數量眾多的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化石。現場測定地層年齡顯示,恐龍足跡所在巖石層距今雖然已經超過1.2億年,但現場很多足跡保存卻依然十分清晰。這些恐龍足跡化石最......

    恐龍1.8億年前或有體溫調節能力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英國和西班牙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現有哺乳動物和鳥類擁有的調節體溫的能力,可能源自約1.8億年前侏羅紀早期就出現的一些恐龍。相關論文發表于5月15日出版......

    1.8億年前可能就有“溫血”恐龍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和西班牙維戈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大約1.8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一些恐龍就進化出體溫調節能力了。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體溫調節是當今所有哺乳動物和鳥......

    研究揭示控制鳥類鳴唱節奏的基因

    科學家研究了與鳥類鳴唱的韻律節奏相關的基因,認為有兩個基因可能塑造了鳥類的發聲節奏,這兩個基因也會影響人類說話。相關研究4月23日發表于《自然—通訊》。鳥類鳴唱的一些方面已經得到研究,而節奏被認為是大......

    恐龍打破了近200年的動物學法則

    一項對化石記錄的新分析表明,恐龍違背了被稱為伯格曼法則的生態學規律。納努克龍生活在寒冷環境中的手繪圖  圖片來源:NobuTamuraviaWikimediaCommons這個法則......

    海鷗與丹頂鶴居然是近親?浙大研究將改寫教科書

    海鷗與丹頂鶴、老鷹與貓頭鷹,這幾組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鳥類,不久前剛認上親。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張國捷教授聯合國內外學者,正在組織收集世界上現生一萬多種鳥類的基因組及形態信息,旨在構建起鳥類物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