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人類正面臨著礦物燃料枯竭與環境污染的雙重威脅,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潔凈能源已迫在眉睫。氫能因其儲量豐富、清潔、可再生等優點被認為是可以取代石油、煤和天然氣的最理想、最有應用前景的綠色能源,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將是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一個理想途徑。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于洪文等通過簡單、綠色的溶劑熱法,設計并成功制備了高效的三維Pt/TiO2光催化劑,該材料獨特的分級結構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能有效提高太陽光的利用率,促進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并抑制其復合。因而,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測試中,使用365nm 的光激發,Pt/TiO2分級結構表現出非常好的光催化活性,產氫效率高達13.33 mmol h-1g-1,量子效率達到34%。而且,該材料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百人計劃”等項目的資助,研究成果發表在Nanoscale。
論文信息:Haiyan Li, Hongwen Yu*, Lei Sun, Jiali Zhai and Xuerong Han*, Self-assembled 3D Pt/TiO2 archite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Nanoscale, 2015, 7, 1610-1615.
ZL:一種自組裝三維Pt/TiO2分級結構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受理號:201410363396.60)
東北地理所在光解水制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動首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為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湖南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利用麻類天然生物質材料,研制了一種黃麻納米纖維本征保鮮涂層,并成功應用于香蕉和芒果的貯藏,......
記者6月2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發現第一個工業大麻產量基因,標志著大麻分子育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介紹,該研究為提高工業大麻花葉及籽粒產量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培......
中新網合肥6月19日電(吳蘭靳瑾)記者19日從蚌埠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第一附屬醫院整形燒傷科褚維偉副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表明:微塑料也是導致脫發的原因之一。脫發是困擾很多人的“頂級”難題,在遺傳、免疫、精......
某些海藻富含有價值的礦物質。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從化石燃料到清潔能源的轉型正席卷全球,勢不可擋。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能源革命中,全球對于制造電池、太陽能電池板等綠色技術所需的新礦物資源的爭奪愈發......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研究員林戈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在全染色體組水平解析了非整倍體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為理解相關遺傳問題提供了新視角。6月5日,該成果發表于《自......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讀。確定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試點地區。本次普查定位為試點地區全口徑的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
5月30日,為慶祝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共同策劃的《科學未來式》特別直播節目《未來可見》在“科普中國”平臺和抖音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
湖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中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環糊精等為原料,基于低共熔策略制備了超分子玻璃。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上。超分子玻璃制備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