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創中心的熱度仍在發酵,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社會各界還會對此話題給予高度關注。然而,這種自上而下的推動如果沒有實質性的利好舉措出臺,很難保證熱潮不會慢慢退卻,或者淪為一場豪賭。
目前,上海在創新活動中的基礎條件是經濟、人力與制度支撐。但是,這些優勢僅是相對于國內而言,如果放諸全球,則優勢并不明顯。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設科創中心并使之從理論構想回歸到真實實踐,如何明確科創中心的未來主業,是筆者想要探討的問題。
要明確科創中心的主業,首先要了解當代的科技發展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制定行動藍圖。
分析近代三次產業革命的大致規律可以發現:第一次產業革命遵循的是“產業、技術與科學”的路線,這是18世紀蒸汽機革命時代的典型特征;第二次產業革命遵循的是“科學、技術與產業”的路線,其特征是由科學發現帶來技術變革和產業革命;20世紀中葉以后,由于科學日益技術化,技術也日益科學化,橫亙在技術與科學之間的是龐大的產業鏈與時時涌現的產業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既帶來了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科學的進步,這也是波普爾所謂的科學發展四階段模型之以問題為導向的主旨所在。如果這條發展鏈條是正確的話,那么籌建中的上海科創中心的主業應該定位于前沿技術的研發與孵化。換言之,它應該為整個社會開辟新的技術空間,并提供社會所急需的技術,使科創中心成為整個社會的技術源頭,由此形成對社會的強大吸引力。
如果科創中心的主業定位于前沿技術,那么重大基礎科學發現就是研發過程中的副產品,也是不可計劃的,關鍵是保證科創中心主業的健康發展。
從技術成果生產的外部環境來說,眾所周知,技術成果的產出是要面向市場的,也是需要巨大投入的,為了使主業發展進入良性的自主循環軌道,就需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然而僅憑一己之力要達到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效果,顯然超出了上海的控制范疇。從技術成果生產的內部環境來說,要想使技術成果具有市場競爭優勢,降低生產成本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對于法制尚不健全的國家來說,降低知識產品成本的首要目標就是降低制度成本,從而為創新留下更大的利潤空間,有力提升創新的存活率。未來創新成本低的地方,更有可能出現重大創新成果。硅谷不可復制的原因也在于此。這個現象不難理解,就如同中國很多企業喜歡在某些國家注冊一樣,無非是那里的低稅率、自由等要素給企業留下了更大的利潤空間而已,這與科創中心對于內部環境的要求是一樣的。
最后,如果把技術定位為未來科創中心的主業,如何遴選技術就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選擇何種技術,與國情有很大的關系。其實質就在于如何處理技術、市場與權力之間的關系問題。例如,如果投入主要來自于政府(多渠道投入會降低此類風險),政府作為股東,總是有自己的利益與政績偏好,代表政府的各級技術官僚將直接影響對技術的選擇。已有研究充分證明:市場對于技術是最敏感的,只有市場認可的技術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在技術的遴選過程中我們已經習慣于權力的介入。權力對順從最為敏感,而現有的公共生活領域又缺乏對權力的有效制約機制。以往很多改革失敗的主要教訓皆在于此。
基于此,權力在未來科創中心的具體運作中,應該更多地停留在政策層面,不可過多干涉實際的運行,否則這個難題仍將難以解決。同時,技術遴選中還面臨一個價值與認知定位問題。即合理的技術選擇必須與現有的基礎支撐條件相匹配,一味追求高大上往往會適得其反。從這個意義上說,適度先進的技術是最好的切入點,既與當下的基礎支撐條件相匹配,又能快速打開局面并見到成效,同時也可以檢驗組織結構的合理性與完善規則,進而實現由“政策驅動”帶來“技術驅動”,最后引導社會進步的目標。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5月31日在羅馬舉行頒獎儀式,為國際熱帶農業中心頒授2020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駐意大使李軍華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熱帶農業中心頒發獎章和證書。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
以科學基金深化改革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法》落地生根韓宇*莫漫漫呂棟范英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韓宇研究員,博士。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摘要本文系統梳理并分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為了向社會全面展示我所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5月21日,大連化物所第23屆公眾科學日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同時也是中科院第18屆公眾科學日和大連市科技活動周活動的......
行業有句俗語,“越往上游走,賣水人越安全。”生命科學最上游,一定是科研層面,而這個層面最大的賣水人,當屬實驗室中的科學儀器設備生產商。科學服務牽動整個大健康行業的創新脈搏,市場規模超2000億美元,被......
科學家要破解宇宙運行、物種演化等深邃奧秘,但作為“職場人”,他們免不了要考慮那些關乎職業發展的問題。比如,科學家一般會在什么年齡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科學創新的生命周期是多久?科學家職業生涯中出現突破性進......
關于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初審結果的通告國科金計函〔2022〕40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在2022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共接收各類型項目申請294396......
2022年4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初審結果,共受理項目申請292827項,不予受理項目申請1569項。關于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初......
作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截至2022年4月,全國多個省及直轄市已陸續發布“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第六屆中國系統科學大會將于2022年5月21-22日在上海舉行(由于疫情,大會延期,延至日期待定)。本屆中國系統科學大會由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系統科學大會指導委員會主辦,上海理工大學承辦,中國科學......
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不斷提高“早發現”能力;緊盯傳播鏈條,及時進行流調溯源;精準實施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分類管理措施……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各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