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6-03 10:09 原文鏈接: 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穩定同位素影響機制被揭示

      青藏高原南部冰芯穩定同位素記錄的氣候解釋一直存在爭議。準確地理解降水穩定同位素變化過程是揭示冰芯穩定同位素記錄氣候意義的基礎。隨著對西風和季風兩大環流對青藏高原水汽傳輸認識的逐步深入,急切需要進一步深入認識其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冰芯穩定同位素的影響過程和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高晶及其合作者對青藏高原南部地區現代降水和冰芯穩定同位素的變化過程和機制進行了研究(圖1)。通過利用青藏高原南部拉薩站點2005-2007年事件降水δ18O同位素觀測結果,結合TES衛星反演水汽δD數據和LMDZ-iso(AGCMs)模型模擬結果,他們對高原南部拉薩降水和水汽穩定同位素季節內變化影響過程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高原南部拉薩降水穩定同位素季節內變化與傳輸路徑上的印度北部對流活動密切相關,而本地對流活動和降雨量影響甚微。其影響過程如圖2所示:當印度洋水汽傳輸到印度北部地區時,該地區強烈對流活動通過不飽和下沉運動貧化低層水汽,同時加濕低層大氣;當水汽傳輸至喜馬拉雅山南坡時,由于強大的地形阻礙,水汽抬升凝結成雨,穩定同位素通過瑞利過程進一步貧化,越濕的大氣其水汽貧化程度越強。經歷了上述貧化過程的水汽傳輸至高原南部形成降雨。

      同時,他們通過利用青藏高原南部的寧金崗桑冰芯中穩定氧同位素年數據和臨近氣象站觀測數據及NCEP再分析數據,結合LMDZ-iso(AGCMs)模型模擬結果,揭示出該冰芯穩定氧同位素在1970年代末的突然減小是主要受控于區域大尺度環流(西風和印度季風)改變和氣溫影響。分析結果表明PDO、ENSO等大尺度模式的改變對十年際尺度寧金崗桑穩定氧同位素的變化有重要影響。這與季節內尺度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穩定氧同位素的控制因素有明顯差異。

      以上研究成果已發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和Climate Dynamics。

      Gao, J., C. Risi, V. Masson-Delmotte, Y. He, and B. Xu (2015),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ice core δ18O reflects abrupt shift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late 1970s, Clim Dyn, 1-12, doi:10.1007/s00382-015-2584-3.

      He, Y., C. Risi, J. Gao, et al. (2015), Impact of atmospheric convection on south Tibet summer precipitation isotopologue composi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in situ measurements, satellite data, and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ing,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doi:10.1002/2014JD022180.

    圖1 研究點位置和青藏高原水汽傳輸示意圖

    圖2 印度北部對流活動影響高原南部降水穩定同位素的過程示意圖

    相關文章

    近代物理所等合成新核素钚227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與合作者發現了钚元素的一個新的同位素钚-227。10月3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C》(PhysicalReviewC)上。當原子核的核子數等于某些特殊的數目時(2、8、......

    國際首次!我國科研團隊完成超導太赫茲通信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在青藏高原成功實現了基于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公里級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將高靈敏度太赫茲超導接收機技術成功應用于遠距離無線通信系統。這次......

    近400米!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發現青藏高原最厚冰川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從今年8月18日開始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展開,有6個科考分隊15個科考小組400多名科考隊員參與。到9月30日,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科考取得多項......

    深入腹地青藏高原二次科考創造多個“第一”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科研單位,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的綜合地質地理科學考察活動圓滿結束,進入了后期的總結研究階段。本次科考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刷新紀錄!我國青藏高原環境科學鉆探深度達750米

    近日,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取得新進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統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點項目“青藏高原中部倫坡拉-尼瑪盆地印度季風演化與高原北移隆升”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

    屹立高原30年!科學家在這里為地球“把脈”

    大氣的無常運行,氣候的寒來暑往,形成了萬千自然現象,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屹立高原30年它為地球“把脈”、給大氣測溫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瓦里關山山頂的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也被稱為瓦里關全球大......

    青藏高原冰川研究:冰川消融對汞循環的影響不容忽視

    近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對青藏高原東南部冰川徑流汞排放的研究發現:季風期冰川徑流中總汞濃度高于非季風期,冰川消融對區域水生生態......

    再盤點|ICPMS線性的知識清單

    在ICP-MS應用中,除了定性、同位素比例法和同位素稀釋法的定量方法,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外標法也就是標準曲線去做元素定量;即便是標準加入法,最后也由軟件會擬合出一個線性方程出來。線性經常做不好是初學......

    拓荒歲月:中國自然資源科考從這里出發

    1979年,郭長福、孫鴻烈、漆冰丁(左起)等人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區開展土地資源考察。1975年,研究人員在珠穆朗瑪峰登山科考。1990年,在可可西里無人區考察時車陷在路上,考察隊隊員們一起推、拉......

    我國科學家發現青藏高原持續生長核心動力源來自“地幔風”

    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的科學家團隊用定量地球動力學模型揭示出,青藏高原持續生長核心動力源來自從南向北的“地幔風”。該“地幔風”北向推動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南緣持續碰撞,從而導致青藏高原幾......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