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含有數十萬億的人類細胞,數百萬億的細菌微生物。微生物是自然形成的細菌,有些是有益的,甚至對身體健康十分必要。總之,所有這些細胞和微生物組成了研究人員所謂的人類微生物組。
現在有一個全民科學項目旨在擴大我們對這種復雜關系的理解。科羅拉多大學學者與30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研究員聯手發起名為American Gut 的網上活動,為了搞清楚不同食譜和生活習慣與體內微生物之間的內在關系。有別于其它項目只人工抽取幾百個樣品,American Gut project允許所有人參加。
活動調查參與者的飲食、健康和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志愿者只要繳納99美元,就可以收到一個試劑盒用于從他們的口腔、面部和排泄物中收集微生物。然后志愿者們把這些東西郵到實驗室。任何參加這個項目的志愿者將會拿到一份關于他們體內微生物的報告,一個獨一無二的二維碼,讀取自身微生物信息。
該項目并非只是一時好奇。它將獲得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從前,微生物都被認為是獨立的病原體。但現在有證據證明,微生物的種類和群落多樣性對我們的健康都極為重要。我們胃腸道里的微生物幫助加工食品和對抗病菌。初步結果顯示,從我們體內或體表收集到的細菌可能與肥胖癥、I型糖尿病、克羅恩病、過敏,甚至牙齒衰退都有密切關系。稍微想想你就不會覺得驚訝。微生物和人類并不孤立存在,為什么不會相互影響呢?
Chris Lauber指導實驗室的工作。他說,關于人體微生物的大多數研究都涉及到實驗動物或人的健康問題。他堅信,美國腸道項目的進行將會帶來新的認知。
許多新技術讓"American Gut"項目變得可能。現在可以不經過培養,從樣品中直接提取到微生物DNA。"Next Generation"測序可以非常經濟地識別和量化大批樣品的微生物種群。完善的軟件分析可描述微生物群落的豐度和多樣性。最后,項目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到的結果將公布到網上平臺,對所有公眾開放查閱。
“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我們不關心他們是否生病,以及他們是否使用抗生素。我們只是想了解他們的腸道微生物是什么。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發生營養不良、抗生素濫用、過度污染和吃垃圾食品,腸道微生物很容易被殺死。在食用傳統食品和較少使用抗生素的國家,過敏和哮喘之類的健康問題就沒有西方那么普遍。”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記者6月4日從山西省科技廳獲悉,日前,該廳出臺《重點實驗室自主立項項目納入省科技計劃項目備案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旨在提升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能力和建設發展水平,擴大科研自主權的政策,減輕......
近日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處理與利用團隊在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利用制備新型材料“生物質地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利用功能微生物資源和發酵技術成功制備新型生物基成膜助劑替代化學成膜添加劑,并......
關于開展湖南省示范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鼓勵高質量科技成果在湘轉化,促進優質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近年來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
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關于發布“深海技術產業促進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第一批)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海南省“陸海空”科技創新戰略,落實深海產業發展布局,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深......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
近日,2024脈沖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活動日暨院士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院士科普講座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勝利以《光眼看世界》為題系統回顧了光電發展簡史,總結了光電科技感知自然界基本......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探明了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效應。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環境科學-納米》(Env......
由于抗生素過度使用,微生物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因此,亟需發展新型抗菌藥物或抗菌技術。抗菌性多肽因多重抗菌機制以及不易引發耐藥性,被稱為“下一代抗生素”。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生物納米材料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