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0-08 16:37 原文鏈接: 屠呦呦做到三個“第一”為何還落選院士

      屠呦呦的獲獎,給中國科學界帶來的應該不僅僅是一座獎杯。透過這面多棱鏡,探討分析其折射出來的現象與問題,對于推動我國的科技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不無裨益。

      首先,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并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這些人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從上述幾位“落選院士”的治學為人風格中,人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級水稻; 李愛珍數十年如一日呆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為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恐怕還不為社會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

      作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的評選無異于風向標、指揮棒,具有無可替代的引領、示范作用。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其次,“不能把團隊的成果歸于一個人”;“把獎頒給她一個人,對項目的其他參與者不公平”……自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以來,類似的言論就不絕于耳。

      對青蒿素研究的歷史稍作梳理,我們不難看出,長達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的確是協作攻關的集體結晶。

      但拉斯克評獎委員會之所以把獎杯頒給屠呦呦,所依據的是三個“第一”:第一個把青蒿素帶到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個做了臨床實驗。

      以“第一”論英雄,也是其他國際科學獎項所遵循的共同原則。

      以“第一”論英雄,并不是推崇“個人主義”、否定其他參與者的功勞,而是旨在強調第一發現者在科學研究中獨一無二的貢獻。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茫茫黑夜中,是第一個發現者或發明人開啟了希望的大門,為后來者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徑,其地位和作用無可替代。試想,在青蒿素研究中如果不是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之后的結構測定和藥物改良就無從談起,“東方神藥”不知何時才能誕生。

      科學研究不是“記工分式”的簡單勞動,而是不折不扣的智力冒險。只有尊重“第一”、崇尚“首創”,才能激發更多的勇者不畏艱難,向著光輝的頂點執著攀登。如果在科技獎勵中采取“人人有份”的平均主義,不僅不公,而且有害:這樣做不僅消解了第一發現者或發明人的價值,也會打擊他們的創新積極性,阻礙重大原創成果的產生。

    相關文章

    山東省科技廳公布第二批院士工作站備案名單

    關于公布2024年度第二批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備案名單的通知各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充分發揮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海外國家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在助力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創新......

    又一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新西蘭皇家科學院(RoyalAcademyofSciencesNewZealand)官方公布了其2023年院士增選名單,新西蘭皇家科學院自1867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新西蘭最高級別的學術機構,代表......

    廣州南方學院換帥!中國科學院湯濤院士出任校長

    記者2月29日從廣州南方學院官網獲悉,該校“現任領導”一欄發生變化,校長一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擔任,并將于近期到任。廣州南方學院成為廣東第二所由院士擔任校長的民辦高校。此前201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履新廣州南方學院校長

    近日,廣州南方學院迎來了一位備受矚目的新校長——計算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廣州南方學院官網于2月27日更新顯示,湯濤院士已正式出任該校校長,并預計近期將正式到任。湯濤院士具有豐富的學術背景和卓越......

    重磅!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月2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科學領域。分別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揭示人類......

    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受聘擔任這個省級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日前,由湖北中醫藥大學牽頭組建、運營管理的全國首個中醫藥領域實驗室——湖北時珍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王廣基、董家鴻、鄔堂春、肖偉、陳士林受聘為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起鶴研究員逝世享年100歲

    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起鶴,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2月20日9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朱起鶴據公開資料,朱......

    多樣化菌群共存現象有了新解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廣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動可以幫助競爭性微生物群體突破物種多樣性“極限”,促......

    多所新大學今年啟動招生,專業以新能源等工科為主

    各地教育部門近日陸續發布了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大灣區大學等多所新大學獲批設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等高校今年啟動招生。這些大學設立的專業中,新能源、工程技術等工科專業占絕大多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

    顏寧院士點評賈玲,是否觸碰中科院新規紅線?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點評了一部電影《熱辣滾燙》,其中涉及到減肥100斤的賈玲。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賈玲是知名的娛樂圈明星,而顏寧院士則是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這一言論卻引起了網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