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1-06 10:26 原文鏈接: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十五年回眸內聚人心

      11月2日,為紀念《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下稱《條例》)實施十五周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稱“獎勵辦”)成立三十周年,獎勵辦邀請了部分科技獎勵改革的親歷者、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歷任委員、獎勵辦老同志、資深評委、獲獎代表等召開座談會,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建言改革、展望未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第一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主任委員、科技部原部長朱麗蘭,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等領導和有關專家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獎勵辦主任鄒大挺主持。

      與會代表充分肯定了《條例》實施以來科技獎勵取得的重要成績,對進一步完善科技獎勵制度積極建言獻策。

      “我確實感到科技獎勵工作成績輝煌,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科技發展,提高了綜合國力,功不可沒。”200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金怡濂院士在座談會上表示。他說出了十多位與會代表的心聲。

      科技獎勵見證了我國科技飛速發展

      科技部原副秘書長段瑞春回顧了國家科技獎發展歷程。他說,我國科技獎勵事業與新中國科技發展同步。1999年,國家對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實行重大改革,現行的中國特色科技獎勵體系由此確立。15年來,《條例》的導向是好的,制度執行也是成功、有效的,尤其近年來為強化公開公平公正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獎勵工作應當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個時期的科技獎勵都代表了我國當時的最高科技成果,也展示了我國科技一步步跨越發展的歷程,科技獎勵工作起到外塑形象、內聚人心的作用。”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潘教峰如是說。

      經過多年發展,科技獎勵已經成為國家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15年來,25位著名科技專家登上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42305人次獲得自然、發明、進步三大獎,匯聚了全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大合力;獎勵了4706項科技成果,引導科技創新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發力;科技獎勵引導科技工作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營造了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培育了崇尚創造的創新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表彰了18個國家的76位外籍專家和2個組織,提高了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平。

      解放軍總參謀部科技委常委錢七虎院士說:“科技獎勵工作的作用重大,評審也非常嚴格,現在全社會都承認了,科技獎勵工作在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作為一名地方科技管理人員,山東省科技廳巡視員徐茂波對此深有感觸。他說,《條例》實施以來,以國家科技獎領銜的政府科技獎勵的公信力、影響力不斷提升,科技獎勵在激勵科技人員創新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獲獎項目對推動地方的科技創新、調結構、轉方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生命線

      “我總體感覺科技獎勵制度在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獎在公平、公正、公開方面還是做得挺好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和生院士表示。這也是與會專家的共識。

      科技獎勵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彭玉說:“我參加科技獎勵工作十幾年了,親歷了獎勵工作采取的很多措施,包括回避制度、管理制度、監督制度等等,不斷完善有很大的進步,舉報的問題減少了。再比如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評審,可以對你開放,沒有什么不敢見的事情,這些都說明獎勵工作公開透明,也說明對自身工作的自信。”

      確實,國家科技獎的公信力源于其日益嚴格和透明的評審程序。例如,為增強保密性,網評實行“全盲管理模式”,隨機遴選評委,對工作人員隱藏專家姓名、電話等基本信息;為減少外部干擾,實行一天評審制,視頻答辯,全程錄像存檔;為提升科學性,強化小同行專家評審,增強候選項目與評委的專業匹配度,健全自然獎海外專家函審制度。

      此外,建立社會評議制度,試點經濟效益核查制度,擴大公開提名推薦,細化評審評議事項,規范專用項目評獎流程,創新國際合作獎評審模式等新措施新辦法陸續出臺,改革不斷深化。

      建議加大對原始創新和中青年科研人員的獎勵

      與會專家和領導也對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工作提出了建議。“剛剛落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目標,也對科技獎勵提出更高要求。”獎勵辦第一任主任張鐵錚建議,應認真領會會議精神,再對《條例》進行針對性的修改。大家建議要在肯定《條例》實施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保持政策穩定性。金怡濂說,“科技獎勵大的框架必須有延續性,改革后相互之間要有對比性”。

      科技部原部長朱麗蘭強調,應認真研究科技獎勵工作如何服務于創新驅動發展這個大課題。大家積極建言加大對原始創新的激勵力度。中國石化集團曹耀峰院士認為,過去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現在我們到了跟跑、并行甚至領先的階段,加大對原始創新的獎勵力度恰逢其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表示,國家科技獎被社會各方認可、看重,宜精不宜多。

      最大限度地釋放最高科技獎的激勵作用,獎勵辦第四任主任黃英達則認為,應在國家最高科技獎以外,設立國家青年科技獎,由國家主席簽發證書。

      談及完善推薦提名制,朱麗蘭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應該對基層各方面了解的更多一些,不要論出身、論院士、論國家計劃等等,給他們提供推薦渠道。獎勵既要頂天,也要立地。”她用屠呦呦先生獲得諾貝爾獎為例,說到“真正的創新獎或者分量很重的獎也得有人識貨”。

      青蒿素的整個研發過程一直得到了國家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相關成果一共授予了7個國家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屠呦呦先生也于1978年因青蒿素抗瘧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79年獲得國家發明獎。

      對于加強評審專家隊伍建設,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認為既要隨機遴選專家保密評審,又要確保專家的水平和權威,建議可采取兩層專家制度。“一層是相對固定的領域知名專家,這些人是公開的,出了學術性問題他們要負責;一層是隨機抽取的專家。”

      強化引導省部級科技獎和社會力量設獎。徐茂波建議,“要加大對地方科技獎勵工作的支持”。周建平說,“國家也應該鼓勵行業的獎、學會的獎、民間的獎,應該引導他們通過提高獎勵質量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針對獎后利益掛鉤的問題,陳和生建議,不要把獲得國家獎作為政績或者某種利益驅動來運用。潘教峰說,“獎后利益掛鉤不是獎勵工作自身的問題,獎勵管理部門要把握好政策導向,通過科學、嚴謹的組織,防止不正當的利益干擾。管理部門搭好臺,讓專家唱戲。”

      侯建國副部長在總結發言時表示,《條例》實施15年來,科技獎勵工作有效地激勵了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但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更加需要鼓勵原始創新,鼓勵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更緊密結合,國家科技獎勵制度也在不斷改革和完善。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總結經驗、直面問題,通過改革讓科技獎勵工作更好地發揮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力的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根據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會議通過的科技獎勵改革重點工作有關要求, 2016年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和加強國家科技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國家科技獎要強化推薦制度,推薦單位或推薦專家要對所推薦候選項目的學術評價、影響以及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要進一步依靠專家,完善小同行專家評審。進一步嚴肅評審紀律,共同營造公平、公正的氛圍。進一步注重獎勵原始創新,更好地激勵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相關文章

    《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作全面修訂,自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以下簡稱“新修訂的《條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于2024年5月10日表決通過,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修法背景科技是第一生產......

    196項,北京發布2023市科學技術獎勵結果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京政發〔2024〕13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

    146人,北京市發布科技項目評審擬入庫專家名單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2024年度第一批擬入庫專家名單公示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京科資發〔2023......

    四川省人大將開展《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執法檢查

    4月28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執法檢查動員會在成都召開。根據四川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監督工作計劃,本次檢查將堅持問題導向,全面了解《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督促......

    《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通過

    3月27日,湖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這是自2009年首次修訂以來,湖北第二次修訂該條例。此次表決通過的《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在原有8章54條的基礎上,......

    《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通過

    3月27日,湖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這是自2009年首次修訂以來,湖北第二次修訂該條例。此次表決通過的《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在原有8章54條的基礎上,......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公開征求意見

    各有關單位:為做好省科學技術獎勵工作,保障省科學技術獎評審質量,根據《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第6號),省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起草制定了《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現......

    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公布,329項獲獎!(附名單)

    今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豫政〔2023〕41號)。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北京市科協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北京地區推選工作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北京地區推選工作的通知市學會、基金會,各區科協,基層組織,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

    日本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開始運行

    日本和歐盟共同建設、位于日本茨城縣那珂市的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12月1日開始運行,向實現“人造太陽”又邁進了一步。核聚變是兩個輕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核聚變理論上可以提供幾......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