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腸道中的菌群生態系統復雜多樣,不同菌群之間的競爭關系幫助維持了腸道生態系統的穩定,這對于保持人類機體健康是必不可少的。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他們建立了數學模型用于研究人類腸道中成百上千種細菌如何能夠成功共存。
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不同種類細菌之間的協作關系會擾亂菌群生態系統的穩定,這與之前大眾的推測恰好相反,而益生細菌之間的競爭關系反而會通過負反饋回路抵消菌群多樣性造成的不穩定,從而使腸道生態系統保持穩定。
研究人員推測,人類可能通過許多種方式干預了腸道生態系統,扮演了"生態系統工程師"的角色,幫助維持了腸道系統的天然穩定性。
文章通訊作者Kevin Foster教授表示:"我們已經知道無論是在體表還是在體內,人類都攜帶了大量的細菌群體--特別是在我們的消化道內,這些細菌的存在對于人類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群體如何能夠長期保持穩定,我們了解得很少。之前人們認為這些細菌群體之間一定存在協作關系才使得我們如此健康,而我們的研究表明,菌群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可能才是保持腸道健康的關鍵。"
腸道菌群能夠為人類健康提供許多益處,比如消化食物,防止病原體感染以及維持免疫系統健康,不同的人攜帶的菌群種類可能不同,但同一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攜帶相同的關鍵菌群,這種穩定性對于宿主健康至關重要,菌群成分的改變往往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大腸桿菌Ⅲ型分泌系統(T3SS)在2型糖尿病(T2DM)相關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尖端科......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團隊首次揭示了大腸桿菌Ⅲ型分泌系統(T3SS)在2型糖尿病(T2DM)相關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尖端科......
蜜蜂為什么不得糖尿病?周欣很享受觀察人們聽到這個問題時的表情——“就像《瘋狂動物城》里的樹懶‘閃電’那樣,他們的眼睛先亮起來,然后一個大大的笑容在臉上逐漸綻放開。”作為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蟲學系......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全球包括中國人群的高脂肪攝入量和肥胖率正快速上升。目前,高脂飲?(HFD)和肥胖已被認為是一些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高脂飲食可通過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導致癌癥惡性發展。然而,與HFD相關腸道菌群在癌癥進展中......
眾所周知,人體腸道內棲居著大量的共生微生物,這些腸道微生物數量高達100萬億,是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重量可達2kg,至少有1000種不同種類。腸道微生物參與調控人體的消化、免疫、代謝和神經回路,以及......
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教授王衛慶、畢宇芳團隊與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學研究院合作,首次提出“腸道菌齡”的概念,認為......
4月17日,海南大學生命健康學院劉柱教授團隊發現,維氏氣單胞菌C4(A.veroniiC4)可通過細菌Ⅵ型分泌系統(T6SS)重塑宿主腸道菌群并致其紊亂,進而導致宿主患病。該發現揭示了細菌T6SS致病......
據健康時報消息,許多人渴望探尋長壽的秘訣或共性,一項刊發在《自然》子刊的研究就發現,百歲老人的腸道菌群結構竟與年輕人“相似”。百歲老人腸道有這個特點俗話說“人老腸先衰”,隨著年紀增大,人的消化吸收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