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環境因素,包括西式飲食以及久坐,都與阿爾茨海默病易感性增加有關,并且據研究人員估算,西式飲食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大約25%的阿爾茨海默病病例有關。雖然存在這樣的相關性,但是其中具體的機制仍不清楚,并且這種越來越常見的中年人生活方式如何在腦的認知功能方面發揮作用也還沒有得到深入了解。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該研究由美國塔夫茨大學和杰克遜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他們在這項研究中對飲食與阿爾茨海默病易感性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他們使用了一種包含大量動物成分,脂肪以及糖分,而植物性成分較少的“西式飲食”喂食小鼠,之前研究主要著重于西式飲食中的特定成分研究,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特定成分組合在一起發揮的作用可能更加重要。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使用了健康小鼠和一種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食用這種西式飲食能夠導致所有小鼠腦部的免疫應答活性顯著增強。研究表明這種飲食能夠大大增強小神經膠質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活性。之前研究發現該類飲食中一些成分與外周炎癥的發生有關,而這項研究則進一步表明腦部免疫活性可能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易感性。
研究人員指出,所有小鼠都出現了小神經膠質細胞/單核細胞的顯著增加,并且這些細胞還表達關鍵免疫調控蛋白TREM2,而TREM2與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其他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存在很強的關聯。該研究首次證明了長時間西式飲食能夠增加TREM2陽性細胞的數目,并且TREM2陽性細胞數目還與小鼠腦部beta淀粉樣斑塊形成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靶向TREM2可能對于改善飲食誘導的認知功能下降具有一定作用。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觸覺刺激40赫茲伽馬頻率的大腦節奏的感官刺激可以緩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和癥狀。這項研究建立在涉及光和聲音的早期工作基礎上,表明每天暴露在40赫茲振動下可以改善小鼠的大腦......
工作記憶尤其受到年齡的影響--也就是說,在用它來實現一個目標之前暫時保留信息的能力。工作記憶的一個例子是記住一個電話號碼足夠長的時間來寫下它。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顯示,工作記憶是由受到與年齡有關的萎縮影......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賈建平教授在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雜志在線報道了一位19歲少年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AD)的病例......
近日,一則“19歲男孩確診阿爾茨海默病”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悉,這是迄今世界上最年輕的確診病例。阿爾茨海默病是否已有年輕化趨勢?如何防止這種疾病?忘記自己和親人,他們變成“老小孩”大年初四,90后......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清平聯合暨南大學教授、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所客座教授丁郁團隊發表綜述文章。他們研究提出腦和腸道自噬功能障礙可促進阿爾茲海默癥(AD)的發展。相關綜述......
大腦中的淀粉樣蛋白斑塊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圖片來源:JuanGaertner/SciencePhotoLibrary據《自然》報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批準了有史以來第二種治療阿爾茨海默......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癡呆的問題越來越困擾著老年人群體。目前尚缺乏治療老年癡呆的特效藥物,且針對認知障礙的非藥物干預方法單一。因此,如何維持和促進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從而延緩......
一項針對2.8萬多人的全球研究提供了迄今最有力的證據,表明在晚年降低血壓可以減少患癡呆癥的風險。相關論文10月25日發表于《歐洲心臟雜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喬治研究所全球大腦健康倡議癡呆......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郁金泰團隊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馮建峰、研究員程煒團隊開展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利用生物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出全新的癡呆風險預測模型(UKB-DR......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郁金泰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程煒團隊,在一項納入30余萬人群隊列的研究中發現,抑郁癥可增加51%的阿爾茨海默氏癥(老年癡呆)風險,而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