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18 09:05 原文鏈接: 盧耀如:從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國今后防災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 盧耀如

      這次日本大地震誘發海嘯,給日本造成很大災難,但因為電訊、交通的癱瘓,對重災區的情況還沒有全面了解,所以目前對地震造成災害的損失情況,尚不能給出最后定論。但可以肯定,這次大地震對日本造成的損失是慘痛的。

      作為一衣帶水的我國,從這次日本大地震中,也應從中吸取一些深刻的教訓。

    加強地震災害監測,注意防止災害鏈

      日本處于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及北美洲板塊交界地帶,是地震多發國。日本對房屋的防震相當重視,也有豐富經驗。例如:他們特別注意基礎的防震,并加強建設中、低層結構的抗震能力。但是,日本在防備誘發海嘯及其他災害方面,還沒有相應的防護與預警安全措施。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地震誘發海嘯影響了許多國家,死傷近30萬人。

      我國是地震多發國,特別是在西南的云南、四川以及西北的新疆等地區,還有東南沿海至香港海域中也有活動斷裂。有人認為我國東南沿海沒有產生誘發海嘯的地形條件。我想,這仍需要作具體研究與分析。但是,地震誘發其他地質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其危害性是很大的。汶川地震等,都深刻說明了這點。

      地震雖然還是難于精確預報,但有的具有前兆。例如2004年印尼海嘯前,我國廣東有地下水噴出50米,北京收到次聲波,東海科學鉆探5000米深處氦、氬氣體異常等;地震時我國10多個省發生地下水異常的同震效應。因此,加強地震危險地帶的監測,完善海域(領海)的傳感監測設施;對地震易發及可產生更多誘發地質災害的地帶,對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的可能地點,預先采取防治措施,目的就是要斬斷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鏈。

     
    加強對核電站的地質選址工作
     

      我國核電站正處于發展的高潮之中,目前有20多個機組,正在國內制造,今后核電站將會不斷投入電網。在核電站建設中也都注意到了地質選址,但以往只是從斷層性質上考慮,或挑選安全島以建立核電站,對相關災害威脅,還沒有更多注意,如是否有抗御附近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的能力,是否可抵抗強烈風暴潮、海平面上升與海嘯的威脅等。這方面,很需要對已建和將建的核電站進行一次抗災能力評估,以便采取相應補救措施。

    加強城市及重要設施的安全能源與安全水源建設

      這次日本福島事件,是否會造成重大災難,目前尚難斷定。如果不能得到安全控制,最主要是能否保障能源,使出事的核電站設施得以降溫。同時,已發生事故可能對地表飲水產生核污染,因此,不要讓災區人民亂飲水。

      針對我國人口密集的城市,以及有重要設施(核電站等)的城市,都應注意加強建設安全的水源和能源。這樣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收到防災減災的功效。

      我國城市人口密集,具有風險的工廠遍及各個省市,如何有備用安全的水源和能源,是一個重要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應當借此次日本大地震,從中更好地領悟到其迫切性與必要性。

    注意建筑物的抗震及應對其他自然災害的能力

      日本對建筑物的抗震是很注意的,但只考慮到抗8級地震的要求,而沒有考慮抵御9級地震。即使如此,這次由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壞還是不多。而我國只要五六級地震就造成了較多的房屋破壞。

      有記者電話采訪我,他說:汶川地震已兩年了,為什么這次云南地震仍有那么多房屋毀壞。我回答說:我國以往民用建筑對抗震考慮較少,特別是早期的山區民間住房以及早期建設的小城市。汶川地震兩年了,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不可能在這兩年內都把民間住房予以改造。

      雖然如此,我國也應采取相應措施,以增強建筑的抗災能力。首先應當對有可能發生強地震等的災害地區,對民居及公共建筑進行抗災能力評估,再對抗災能力低的建筑分批加固,或者構筑公共的安全避難所。

    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有力開展宣傳活動

      對各級政府領導部門,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意識仍非常重要。汶川地震兩年了,還有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等災害,更多領導注意到了防災問題。但是,也有領導及有關部門仍然忽視,其中還有建議在強烈地震危險地帶、活動斷裂地帶進行高鐵或其他工程的建設。

      這次日本地震,有3條高鐵中斷,受災嚴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要重于維護領導形象;穩妥的安居比不穩定的華麗建設更受百姓歡迎。汶川災區老百姓的感受也說明了這點。所以,目前對高鐵等應像核電站一樣,應當加強注意有關抗災綜合能力與風險評估。

      此外,應當加大力度宣傳“5·12”國家防災減災日,以提高全民意識。

      最后,強調一下:我們重視這次日本大地震,從中吸取教訓,為的就是要在今后更好地建設。自然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工程建設的手段不是萬能的。因此,絕對不能忽視自然災害。只有重視了,才能使建設工作更加適應可能發生的災害情況,也才能達到和諧自然的目的。

    相關文章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青島舉行“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

    5月12日是我國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主辦,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減災中心和青島市海洋發展局聯合承辦的“5.1......

    中國博士生深入災區取得重要成果,收獲跨國良緣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臺灣地震引發局地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4死97傷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專家:臺灣花蓮縣海域7.3級地震為逆沖型破裂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臺灣花蓮縣海域4月3日早晨發生7.3級地震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

    臺灣地震致30.8萬戶居民停電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04月03日08時1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10度,東......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森林生長

    地震后,森林生長如何變化?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研究全球樹輪年表與1900年以來地震事件的時空關聯,該所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降水再分配過程,從而影響長期樹......

    3人受傷,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23日2時0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41.26度,東經78.63度,震源深度22千米。震中位于烏什縣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境內,屬于高山區域,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