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才評價存在“六重六輕”,即人才評價中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重論文、輕貢獻,重近期、輕長遠,重顯能、輕潛能,重數量、輕質量。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眼于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構建“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治理體系,圍繞有力提升人才工作服務國家戰略和創新發展的能力,在人才管理體制、培養開發、評價考核、流動配置、創新創業等我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方面要改革突破的一些重點問題和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
《意見》的一個突出亮點是提出要“糾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發揮政府、市場、專業組織、用人單位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加快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并首次提出對基礎研究人才、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以及應用型人才突出不同的評價導向。此舉將有效激發各類人才發展活力和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人才評價是人才開發管理的關鍵環節,具有導向作用和示范作用,是人才發展的“指揮棒”,影響著我國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人才評價機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以強調,凸顯了健全人才評價工作在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緊迫性。
當前我國人才評價機制“行政色彩”較濃。近期一項調查表明,當前人才評價存在“六重六輕”,即人才評價中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重論文、輕貢獻,重近期、輕長遠,重顯能、輕潛能,重數量、輕質量。近年來,僅以“論文、外語、文憑”這三大指標論人才、論英雄,傷害了不少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而評出來的人用不上,用得上的人評不出,影響了許多亟待開展的科研工作。此外,功利主義、官本位和人情評價等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導致虛假浮夸之風盛行、學術腐敗之行難止。
根據調研,當前人才評價領域中特別是在體制內,存在評價行政色彩過濃、評價手段單一、評價分類不足、評價標準遭人詬病、評價結果難以反映人才整體能力水平的問題,與“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還具有較大差距。其中,較為突出的是:
首先,人才評價導向簡單化,過于強調論文、課題、獲獎、ZL等顯性指標,而忽視了人才的實際貢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問題導致科技人才將主要精力用在發表論文、申報課題、獲取獎項、爭取經費上,而不愿投入到滿足市場需求、具有實際價值和產業前景的相關研究工作上來。我們的一些調研反映,高校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愿意從事成果轉化工作,因為在人才評價指標里就不支持,做得再好一般也難以“出人頭地”。此外,人才評價“官本位”也是老大難問題,人才評價不是看其能力水平,而看其官位大小。可以看到,當前許多國家重點項目主持人、重點人才計劃入選者的頭銜都是校長、院長、處長、主任。
其次,人才評價標準單一化,對不同領域、不同門類、不同層級的人才都使用學歷、資歷、論文數量、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等進行簡單、量化衡量。評價標準針對性不強,沒有建立分層、分類的科學評價體系,造成“評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評不上”現象大量存在。例如:許多專業技術人員反映在日常工作中用不到英語,如基層中小學教師、農業科技人員,他們真正要拼實際授課能力和實際農業問題解決能力,但他們申報職稱時卻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發表論文、補習外語,而一旦考過、評過就“永遠不碰了”;另一個例子是醫院重癥監護室主任要晉升職稱,理應更強調實際診療能力,現在卻要花費大量精力發表論文,而晉升為主任醫師職稱的人卻不一定具有很強的診療能力。人才發展和成長沒有“標準化”,不應該是定制式的,對不同專業、不同方向領域其評價標準都要有所不同。
三是,人才評價機制不科學。現行人才評價方式仍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評價受行政權力干預強,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市場認可的多元評價機制還未形成,往往是“評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參評”。需要長期探索的基礎類研究人員,存在頻繁“翻蓋子”論短長的問題,對具體行業專業領域內的“高層次人才”認識和界定不清晰;在高等院校職稱評價及人才工程遴選中,論資排輩還非常嚴重。此外,“重評價、輕管理”問題突出,缺乏第三方監督機制和追責機制,人才評價失真和偏頗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在人才工程評價方面,存在目標不清、集中少數、重復資助的問題,有些學者集長江學者、“杰青”專家、“突出貢獻專家”、“百千萬工程”等各種頭銜于一身。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部門應著力建立和完善以專業人才評價專業人才的體制機制,減少管理者的主觀臆斷和“行政認定”,賽馬而不相馬,減少行政干預,遵循市場法則,擴大科研院所自主權,建立分級分類人才評價體系和業內人才評價體系,將精力投入到引入多源評價的開放式環境制度建設上來,讓人才在干事創業、價值創造和專業發展中脫穎而出。
本次《意見》從當前我國人才評價中的以上突出問題出發,提出要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評價考核周期”,“建立統一的人才工程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并在實施人才分類評價、健全人才評價制度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這對克服和糾正當前我國人才評價中的不良導向,樹立人才評價正能量,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制度,進一步引導各類人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型科技人才成長發展和發揮作用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破除“五唯”評價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盡管國家對破“五唯”高度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大家依舊感到“五唯”問題嚴重,甚至還有發展的趨勢。這其中,唯人才“帽子”問題最為典......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國知發保字〔2024〕10號)。方案要求:在各......
一套智能產線,不僅幫企業提升了25%的生產效率,也成為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方成剛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一直沒有職稱的科研人員郭欣政,憑借扎實的學術造詣,通過“綠色通道”被直接認定為正高級職稱……如今在江蘇,......
11月17日,京冀社會評價機構在雄安新區互認首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正式啟動。北京市2家評價機構已經完成在河北雄安新區備案,并啟動電子商務師、保健按摩師等職業的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這也意味著北京市高技能......
1月份入職,4月就被委以重任,承擔經費達100萬元的科研課題,11月獲聘副研究員,第二年6月被破格選為二級學科帶頭人……在寧夏農林科學院,不滿35周歲的毛磊擁有了“開掛”人生。其實,這位國家肉牛牦牛產......
2022年底,科技部會同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召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啟動會,部署推進《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國家科技任務用好用活人才,以“評什么、誰來......
科技部等8部門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旨在創新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實的經驗,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11月9日,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對《......
11月9日,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科院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改革試點單位共21家,包括12家科研院所和......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文章......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妮瑪特·沙菲克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一流大學需要最出色的人才,領導者要為孕育人才提供良好環境,創辦一流大學的秘訣就在于塑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環境。沙菲克認為,在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