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8-25 12:42 原文鏈接: 大地震將襲擊紐約 恐造成2千億美元損失

    科學家表示,紐約正面臨比先前想象的更加嚴重的大地震的威脅,恐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估計紐約地區遭受大地震可能會造成390億到1970億美元的損失。

    網易探索8月22日報道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科學家21日表示,紐約正面臨比先前想象的更加嚴重的大地震的威脅,而這次地震比預想的也要強烈得多,恐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估計,紐約地區遭受大地震可能會造成390億到1970億美元之間的經濟損失。此發現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地震學會的公報》上。

    科學家表示,地震破壞的范圍可大可小,但此強烈事件都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學家先前已經發現紐約地區存在微妙但活躍的斷層,如今他們又發現了新的斷層,這使得紐約面臨更大的地震危機之中。科學家表示,這些斷層處建有印第安角(Indian Point)核電站,此核電站位于紐約市以北39公里處,且正好處于先前沒有確定的2處活躍地震帶的交叉點上,相當危險。

    1677-2004年間發生在紐約-費城區域的地震分布圖

    紐約地震史供參考

    人們認為地震往往是在美國西海岸發生,只有強烈的地震會出現在美國東部地區,但概率特別低。更重要的是,美國東部地區的地質結構具有許多冰川時代殘留的堅硬巖石,從而使這里的隆隆聲能從震中傳播得更遠且更為強烈,因此一旦發生地震,其損壞范圍將更大且更為嚴重。比如,1737年發生的一場5.0級的地震導致紐約的煙囪倒塌,且從波士頓到費城一路都有震感。而1884年發生的一場5.5級的地震造成了差不多的損壞,但紐約周圍毀壞的范圍比上一次更大。此區域在1783年還經歷了另一場地震。

    此新研究分析了紐約地震的歷史,再結合近34年來有關地震的新數據得出的,其中大多數新數據是由現代地震儀測量出來的。科學家回顧了從1677至2007年間在紐約周邊38.4萬平方公里區域內所發生的383場地震,并通過報紙記載的這些地震情況來評估地震大小。

    科學家說:“地震證據圖表雖然看不見,但強大建筑的設計和動力學如今卻越來越清晰。”負責此項研究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赫蒂地球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林恩·薩克斯表示,即使東部地震很稀少,但危險很高,因為這里生活的人們和建筑特別集中。他說:“此研究提高了我們對此事件是多么普遍的了解,特別是深知它們可能發生的地方。這就是人口特別多、資產特別大的紐約。”

    根據以往地震的歷史,研究人員表示平均大約每100年就會至少出現一次5.0級的地震。

    拉蒙特-多赫蒂地球天文臺的研究人員約翰·阿姆布魯斯特說:“如今,如此多的人和建筑匯集于紐約,紐約中心區如果發生一場5級地震,就會特別引人關注。我們將會看到上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一些建筑會倒塌,甚至還會造成人員傷亡。”

    科學家認為紐約甚至還可能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地震。科學家表示,此斷層的長度和經受的壓力表明紐約可能會發生6級甚至7級地震,這比5級地震大10-100倍,且這相當有可能。科學家計算出,紐約地區大約每670年就發生一次6級地震,每3400年就發生一次7級地震。

    地震將造成嚴重損失

    先前的研究暗示紐約會發生大地震。比如,美國紐約地區地震損失減輕聯盟計算出了紐約地區遭受大地震可能會造成390億到1970億美元之間的經濟損失。2001年對美國新澤西州北部卑爾根縣的獨立分析中,科學家估計一場7級地震將會造成這一地區 1.4萬幢房屋被毀,還會造成18萬幢房屋不同程度的損壞。

    此新研究揭示了先前所不知道的重大的活躍地震帶,從美國斯坦福德市以外的40公里處到美國哈得遜流域,途經美國印第安角核電站。幾個小地震匯集起來,會擴大其擴散范圍。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這可能會形成至少6級的地震。”科學家指出,現在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美國印第安角核電站的安全問題。

    美國東部許多地震在地表上是看不到,因此大地震可能會在沒有人知道的某處斷層中爆發出來。此報告的另一名作者倫納德·塞伯說:“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損壞也是巨大的。” (尼特)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

    相關文章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中國博士生深入災區取得重要成果,收獲跨國良緣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臺灣地震引發局地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4死97傷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專家:臺灣花蓮縣海域7.3級地震為逆沖型破裂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臺灣花蓮縣海域4月3日早晨發生7.3級地震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

    臺灣地震致30.8萬戶居民停電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04月03日08時1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10度,東......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森林生長

    地震后,森林生長如何變化?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研究全球樹輪年表與1900年以來地震事件的時空關聯,該所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降水再分配過程,從而影響長期樹......

    3人受傷,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23日2時0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41.26度,東經78.63度,震源深度22千米。震中位于烏什縣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境內,屬于高山區域,震......

    新疆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在校學生已疏散完畢

    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7.1級地震震感強烈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23日2時09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北緯41.26度,東經78.63度)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記者采訪了解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