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基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以及其他實驗提供的數據,提出了所謂的“抹大拉假設(Madala hypothesis)”。該假設認為,存在一種名為“抹大拉玻色子(Madala boson)”的新玻色子和場,它會與暗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玻色子或有助于揭開籠罩在暗物質頭上的神秘“面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日報道,最新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高能物理組(HEP)的科學家牽頭,HEP團隊負責人布魯斯·梅拉德說:“基于LHC實驗提供的數據中的大量特征以及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數據,我們聯合印度、瑞典的科學家總結出這個‘抹大拉假設’。”
“抹大拉假設”認為,“抹大拉玻色子”與希格斯玻色子類似,但標準模型描述的希格斯玻色子僅與已知物質相互作用,而“抹大拉玻色子”會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目前物理學主流觀點認為,可見物質占宇宙總質量的5%,暗物質占27%,暗能量占68%。
梅拉德說:“現代物理學目前正處于十字路口,正如此前傳統物理學一樣。彼時,傳統物理學無法解釋很多現象,因此需要新概念——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來對其進行革新,這些新理論的出現導致現代物理學的誕生。”
標準物理學模型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盡管2012年科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預言的最后一個被發現的粒子),但這一模型仍然無法解釋包括暗物質在內的諸多現象。因此,科學家們希望攻克的下一個“堡壘”就是理解暗物質的屬性:它由什么組成?存在著多少種不同的粒子?它們彼此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是否會與已知物質相互作用?能否向我們訴說與宇宙進化有關的故事?等等。
總編輯圈點
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謎題——它無法被現有科學儀器直接觀測,卻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等,其存在能被明顯感受到。那么,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在哪兒?物理學家習慣于用實相研究虛空,“抹大拉玻色子”是否真的存在尚待驗證,本文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有能力提出值得驗證的全新假設和概念的科學家比如希格斯,才能名垂青史,至于應不應該建設全新的相關大型科學裝置,或許主要還得看經濟實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彭新華、副教授江敏等利用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在“軸子窗口”內成功開展了軸子暗物質的直接搜尋實驗,將國際上的探測界限提升了至少50倍。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
2024年2月10日,農歷大年初一,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與空間天文實驗室的數據中心,設備井然有序地運行著,中國科學院院士、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正在有條不紊地接收、處理由中國科學家......
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正著手設計全新探測器來捕獲暗物質。下一代探測器的規模將為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器LUX-ZEPLIN(LZ)的10倍,希望能發現更廣泛的潛在暗物質候選......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正著手設計全新探測器來捕獲暗物質。下一代探測器的規模將為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器LUX-ZEPLIN(LZ)的10倍......
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被認為是暗物質主要候選粒子之一。26日,世界上最靈敏暗物質探測器LUX-ZEPLIN(LZ)的觀測結果公布。結果顯示,沒有證據表明WIMP的質量超過9GeV/c2(千兆......
光電倍增管可以檢測粒子相互作用的信號。圖片來源:桑福德地下研究設施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被認為是暗物質主要候選粒子之一。26日,世界上最靈敏暗物質探測器LUX-ZEPLIN(LZ)的觀測結果......
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蓋亞衛星觀測數據,來自該臺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首創了“時光動畫”新方法,并基于此揭示出當前銀河系的暗物質暈形狀為接近球......
暗物質困擾了物理學家20多年。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LNGS)的DAMA/LIBRA實驗一直在記錄其探測器中每年的閃光波動,這似乎是暗物質的跡象。但沒有人能夠明確復制這些發現。但據《自然》報道,在......
4月21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第五代寬視場光譜巡天望遠鏡關鍵技術設計驗證與研制”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江陰召開。在當天的會議上,清華大學深空技術中心揭牌。第......
據《自然》報道,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遙遠星系團的X射線,重建了近90億年的宇宙演化歷程。該分析支持了宇宙學標準模型。根據該模型,神秘的暗物質的引力作用是宇宙結構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偏離宇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