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細胞自噬這種重要的生物進程,近期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員報道了細胞自噬基因Epg5缺陷導致小鼠視網膜色素樣變的重要研究成果。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Autophagy 雜志,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張宏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陳英玉,第一作者為張宏課題組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苗廣艷。、
Epg5基因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課題組之前利用秀麗隱桿線蟲進行遺傳篩選,發現的一個多細胞生物特有且高度保守的自噬基因。前期研究發現,Epg5基因缺陷導致小鼠細胞自噬活性降低,細胞自噬底物SQSTM1在神經系統大量累積,小鼠出現選擇性的大腦皮層第五層錐體神經元和脊髓運動神經元損傷。
在人類疾病研究中發現,EPG5基因隱性突變是導致人類Vici綜合征的重要原因。Vici綜合征是一種隱性遺傳的多系統紊亂疾病,主要特征是大腦胼胝體區發育不良,并伴有心肌癥、白內障、綜合免疫缺陷,以及皮膚和視網膜的神經退行性病變。
這項最新研究指出Epg5基因敲除小鼠除了選擇性的大腦皮層第五層錐體神經元和脊髓運動神經元退行性病變外,還與Vici綜合征病人一樣,Epg5基因敲除小鼠的視網膜也出現漸進性的視網膜神經退行性變化。表現為Epg5基因敲除小鼠隨年齡增長,視網膜的外核層和感光細胞層逐漸退化,視覺功能嚴重受損。這與視網膜色素樣變的臨床表征相符。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與野生型對照組相比,Epg5基因敲除小鼠視網膜外核層的細胞凋亡活性明顯增高,視網膜外核層凋亡的細胞數目明顯增多。同時,未折疊蛋白反應(UPR)相關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質水平也明顯增高。因此,研究人員認為Epg5基因敲除小鼠視網膜的神經退行性病變可能與UPR激活的視網膜感光細胞層的細胞凋亡有關。
這一研究使用的Epg5基因敲除小鼠為開展視網膜色素樣變提供了研究的模型動物,同時也為揭示視網膜神經退行性病變的發病機制和未來可能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視角。
細胞自噬是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分解代謝過程,在細胞內穩態的維持、胚胎發育、天然免疫、衰老等生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細胞自噬的功能異常與大量人類疾病相關,如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沾酒就臉紅。在國人的固有觀念中,喝酒臉紅是因為酒精過敏,或者說酒量差的緣故。殊不知,這和過敏沒毛線關系。我們可以從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后的代謝過程說起——先由乙醇脫氫酶代謝成乙......
目前盛行的理論認為,大腦中的斑塊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癥。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細胞自我清潔的能力減慢可能是導致不健康的大腦堆積的原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蛋白質組研究期刊》。除了失智......
NatComm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受調控的、溶酶體依賴的細胞代謝過程,對于維持細胞內穩態以及促進細胞的生長、發育和存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性自噬通過自噬受體蛋白來特異......
2020年12月7日,DevelopmentalCell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課題組題為Inositolpolyphosphatemultikinaseinhibitsliquid-......
此前研究表明,自噬作為一種細胞自我循環或廢物清除的過程,對于神經元的存活而言必不可少。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科隆大學CECAD衰老研究中心的NataliaKononenko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自噬實......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ATP13A2基因缺陷通過破壞多胺的細胞運輸導致細胞死亡。當這種情形發生在控制身體運動的大腦部分中時,這會導致帕金森病。相關研究結果于2020年......
與已經被廣泛研究的經典NF-kB通路不同,目前對非經典NF-kB通路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還相對有限。非經典NF-kB信號通路中的轉錄因子p100,在靜息狀態下能夠抑制該通路。而在該通路被激活后,p10......
很多癌癥之所以兇險,都與腫瘤細胞轉移有關。近日,《PNAS》期刊描述了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的對抗癌轉移的新策略:通過關閉細胞“自己吃自己”的重要一步,促使癌細胞無法轉移。細胞自噬來自于科......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崔雋和任間課題組研究發現,m6A去甲基化酶FTO能夠去除自噬相關基因修飾,抑制ULK1的降解,從而促進細胞自噬流的進程。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上。細胞自噬是通過真核細胞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