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抑制劑分子,這種特殊分子藥物能夠對PTEN缺失的癌細胞產生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相關研究或為未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癥的潛在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全球從事癌癥研究的科學家們相繼發現多種抗癌靶點,與此同時研究者們也開發了多種潛在的抗腫瘤藥物來有效抵御腫瘤的生長以及擴散,那么抗腫瘤藥物的相關研究進展如何?本文中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分享給各位!
【1】Nat Med:科學家開發誘導抗腫瘤免疫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新藥物
DOI: 10.1038/nm.4229
最近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叫做LCL161的試驗性藥物能夠刺激免疫系統,導致受多發性骨髓瘤影響的病人出現腫瘤萎縮。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e Medicine上。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癌癥,能夠影響漿細胞——能夠產生抗體對抗感染的白細胞。除了能夠產生對自身有幫助的抗體,逐漸生長的癌變漿細胞還會分泌大量抗體在身體內積累,引起腎臟損傷和感染。
“開發這種叫做LCL161的藥物本來是想用于促進腫瘤死亡,但是我們發現這種藥物不會直接殺死腫瘤細胞。而是讓癌細胞變得更加可見,能夠被免疫系統識別并將其當作外來入侵者進行消滅。”梅奧診所的生化學家Marta Chesi博士這樣說道。
【2】Cell Rep:科學家發現新藥物可靶向治療PTEN缺失的惡性腫瘤
doi:10.1016/j.celrep.2017.02.022
近日,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靶向S6K1的新型抑制劑分子能夠對PTEN缺失癌細胞發揮特異性的細胞毒性作用。該研究為這類癌癥治療找到了新的潛在藥物。
因基因突變,表觀遺傳沉默或者非編碼RNA調節等原因導致PTEN失活是膠質母細胞瘤和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一個比較常見的事件。而PTEN缺失會導致激酶S6K1發生高度激活進而通過一系列機制促進蛋白質合成。
研究表明通過遺傳學方法使S6K1失活可以誘導PTEN缺失細胞發生細胞凋亡。研究人員分析了S6K1抑制劑對PTEN缺失的T細胞白血病和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治療作用。結果表明單獨使用S6K1抑制劑LY-2779964并沒有表現出很好的效果,而另一種靶向S6K1的抑制劑AD80卻能夠選擇性誘導PTEN缺失細胞產生細胞毒性。
【3】Cancer Res:HDAC抑制劑可促進單抗藥物對HER2陽性腫瘤的治療效果
DOI: 10.1158/0008-5472.CAN-16-2247
最近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可以發動宿主免疫作為其抗腫瘤效應的一個基礎。該研究為增強一些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殺傷作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這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panobinostat可以通過宿主免疫增強trastuzumab這種單抗治療藥物的抗腫瘤效果。在天生對trastuzumab比較敏感的HER2陽性腫瘤中,用panobinostat進行聯合治療可以削弱AKT信號途徑并觸發缺少固有或適應性免疫效應細胞的小鼠其體內腫瘤的退化。但是對于抵抗trastuzumab治療的HER2陽性腫瘤來說,panobinostat和trastuzumab這兩種藥物協同推動宿主抗癌免疫應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神藥二甲雙胍瞄準腫瘤能量源治療頭頸癌
DOI:10.002/lary.26488
在過去的三年里,研究人員發現當患有頭頸癌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時,其癌癥治療效果比非糖尿病人更好。為了進一步檢驗二甲雙胍與抗癌療效之間的關系,理解二甲雙胍如何改變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征,托馬斯杰斐遜大學Sidney 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未患糖尿病的癌癥病人服用二甲雙胍前后的腫瘤細胞進行了檢測。這項臨床試驗結果于近日發表在《The Laryngoscope》上。
資深作者托馬斯杰斐遜大學的醫學腫瘤學系副教授和Sidney Kimmel癌癥中心研究員Ubaldo Martinez-Outschoorn博士說:“此次研究是為了檢驗二甲雙胍治療頭頸癌的療效。令我們感到高興的是,它最終使病人遭受的副作用更少。”Martinez-Outschoorn博士和他的同事認為,二甲雙胍不僅改變了癌細胞賴以生存的通路,而且還改變了癌細胞微環境——包圍和支持腫瘤的細胞。杰斐遜大學耳鼻喉系副教授、論文第一作者Joseph Curry博士說:“因為腫瘤需要大量能量維持其快速增長,所以阻止能量產生會使得癌細胞對標準療法更敏感。”
【5】J immunol:腫瘤免疫檢查點療法聯合藥物研究新進展
doi: 10.4049/jimmunol.1601073
癌癥免疫療法對特定類型的癌癥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單一的免疫治療策略往往治療效果有限,因此,在實踐中往往需要結合兩種或多種免疫治療手段進行癌細胞的殺傷。
Anti-CD40抗體是天然免疫與后天免疫的激活劑之一,它能夠有效激活癌癥患者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臨床上該藥物也能夠延緩胰腺癌患者的發病時間。此外,小鼠水平的試驗也表明抗CD40抗體能夠有效激活巨噬細胞,而且在天然免疫刺激的共同作用下還能夠有效延緩特定癌細胞的生長。
眾所周知,CTLA-4與PD-1是最常見的免疫檢查點療法的靶點分子,特異性針對CTLA-4與PD-1的抗體能夠有效促進T細胞的激活,并對癌細胞進行殺傷。
在此基礎上,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的Paul M. Sondel課題組研究了CD40與已有的免疫檢查點藥物聯合使用的條件下對腫瘤特異免疫反應的誘導作用。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雜志上。
【6】Nat Mater:納米藥物能夠喚醒免疫系統殺傷腫瘤
doi:10.1038/nmat4822
癌癥的治療是目前醫學領域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美國目前有將近1450萬人患有癌癥,同時每年又有1300萬新增病例出現。人工智能的出現為癌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生機。來自密歇根大學的研究者們運用了一種新的方法能夠消除患者體內的腫瘤。
這一新型的技術是通過利用大小約為10nm的微型芯片,從而誘導機體殺傷腫瘤細胞。
“我們的目的是利用這些小型的芯片教育免疫系統,讓其識別體內的腫瘤細胞并進行殺傷”,該研究的首席作者,來自密歇根大學的James Moon說道。
這些小芯片上裝載著腫瘤特異性的抗原標記,進而導致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免疫細胞分化與激活。
【7】Nat Commun:在研抗癌新藥可增強腫瘤對放療和免疫治療的敏感性
DOI: 10.1038/ncomms13898
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臨床前研究表明,美國Aravive Biologics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候選治療藥物Aravive-S6能夠增加腫瘤對放療和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敏感性。
Aravive-S6能夠選擇性抑制AXL信號途徑,研究人員認為該途徑作為一種“生存開關”能夠促進腫瘤的生長,轉移以及對常見化療藥物的抵抗。這項新研究補充了新的證據表明AXL的過表達也會導致腫瘤對放療和檢查點抑制劑的不應答,并進一步發現抑制AXL信號途徑能夠促進抗腫瘤免疫應答,增加腫瘤對放療和PD-1抑制劑以及其他腫瘤免疫藥物的敏感性。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乳腺癌動物模型的腫瘤進行了基因,腫瘤微環境以及免疫相關因子的分析,他們發現兩個具有類似生長特性的腫瘤對放射治療有不同的應答情況。進一步分析表明在不應答放療的腫瘤中AXL受體存在過表達情況,敲除AXL能夠延緩腫瘤生長增加腫瘤對放療的敏感性,檢查點免疫治療也可以提高CD8+T細胞的抗腫瘤應答。
【8】Cancer Res:新化療藥物可以特異性殺傷抗藥腫瘤
doi: 10.1158/0008-5472.CAN-15-2974
近日,來自美國和韓國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具有基因毒性的小分子能夠對存在DNA錯配修復機制缺陷的癌細胞發揮特異性殺傷作用。該研究為癌癥的精準治療提供了一種新選擇。
利用具有基因毒性的小分子干擾癌細胞的分裂是開發化療藥物的一個主要目標,但是存在DNA錯配修復缺陷的癌細胞會對大多數傳統化療藥物產生抵抗。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叫做baicalein的小分子能夠特異性殺傷存在DNA錯配修復缺陷的癌細胞。
他們首先發現baicalein能夠優先結合發生錯配的DNA,并通過錯配修復依賴性機制誘導DNA損傷應答。MutSα是參與DNA錯配修復的一個關鍵蛋白,研究人員發現在存在MutSα的細胞中,baicalein能夠與MutSα結合解除其與CHK2的相互作用導致S期停滯以及細胞存活。但是在缺失MutSα的癌細胞中,由于baicalein的存在以及MutSα的缺失導致癌細胞無法正常進行DNA錯配修復,細胞內出現大量DNA雙鏈斷裂,進而導致了細胞凋亡的發生。
【9】Nature:新一代mTOR抑制劑有望治療耐藥性腫瘤
doi:10.1038/nature1796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潛在的抗癌藥物,該藥物利用一種獨特的策略阻斷mTOR,其中mTOR是一種有助促進多種癌癥生長的分子。在動物實驗中,這種藥物降低對較早一代mTOR抑制劑產生耐藥性的腫瘤大小。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5月1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Overcoming mTOR resistance mutations with a new-generation mTOR inhibitor”。論文通信作者為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Kevan Shokat和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Neal Rosen。
幾種抗癌藥物試圖通過阻斷mTOR來阻止腫瘤生長,其中mTOR是細胞生長調節網絡中的一個關鍵組分,但在癌細胞中,這個調節網絡經常受到破壞。最早的這些藥物,包括雷帕霉素和相關的被稱作雷帕霉素類似物(rapalog)的分子,在治療包括腎癌和乳腺癌在內的一些癌癥中取得一些成功。設計出的第二代mTOR抑制劑要比rapalog更強效地阻斷mTOR信號,當前正在臨床試驗中接受評估。
不幸的是,腫瘤在有效治療幾個月或幾年后能夠對rapalog產生耐藥性,而且很可能也會對第二代mTOR抑制劑產生耐藥性。Shokat說,這是分子靶向癌癥治療藥物的一個常見問題。但是如果科學家們能夠理解讓癌細胞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的突變,那么他們能夠努力開發下一代抗癌藥物。
【10】Cancer Cell:科學家發現能抑制多種腫瘤的酶抑制劑
新聞閱讀:Enzyme inhibitor looks promising against many forms of cancer
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酶抑制劑,顯示對多種腫瘤有效,尤其是白血病,乳腺癌和大腸癌。他們的研究重心是c-Myc腫瘤蛋白,它在將近一半的人類腫瘤中表達增強,以及SIRT2--對多種癌癥細胞的活力起關鍵作用的酶。研究人員用一種稱為TM的化合物,能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SIRT2活性,降低c-Myc蛋白水平,抑制腫瘤生長。
這項研究讓我們在每年奪取800萬人生命的疾病的治愈之路上又向前走了一步。他們的工作發表在Cancel Cell雜志上。
"這項研究從基礎科學開始,是基礎研究把我們帶上這條路,看起來很有前景。我們希望未來幾年內能開發出抗癌癥的有效藥物。"研究的作者之一Hening Lin說。
之前去乙酰化類酶抑制劑的研究,包括SIRT2的抑制劑,因有效性和選擇性不同而受限。通過研發和測試TM以及另外三種類似物,Lin和同事們發現TM對抑制SIRT2蛋白有最出色的活性和選擇性。研究小組將TM送往國家癌癥研究所對大約60種癌癥細胞系進行篩選。結果顯示,10uM TM能將56株腫瘤細胞中的36株抑制超過50%,包括所有白血病細胞系和大多數直腸癌細胞系。
【11】Cancer Cell:新抑制劑幫助恢復p53腫瘤抑制因子功能治癌癥
doi:10.1016/j.ccell.2015.12.002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cell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設計了一種多肽能夠阻止腫瘤抑制因子p53在癌細胞內的異常聚集,從而恢復p53的功能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目前有一半的人類癌癥都存在因錯義突變導致的p53功能喪失,其中一些癌癥包含p53自發聚集形成的淀粉樣結構,這種異常聚集能夠影響p53對靶基因的調控以及發揮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設計的一種具有細胞滲透性的多肽ReACp53能夠抑制p53淀粉樣結構形成,并能夠在一些癌細胞系以及利用卵巢高級別漿液性腺癌(HGSOC)細胞構建的類器官中恢復p53功能,HGSOC是一種以p53突變為特點的惡性癌癥。恢復功能的p53在調節靶基因表達,抑制細胞增殖以及促進細胞凋亡方面與野生型p53非常類似。
上海科技大學常任副教授王皞鵬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許琛琦、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達里奧·維尼亞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孔燕以及百濟神州沈志榮,首次闡明了免疫檢查點LAG3受......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報道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