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6-19 17:13 原文鏈接: JCI:帕金森病可能起源于腸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多巴胺(DA)分泌減少和路易小體的形成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最近,科學家的研究頻頻將這種腦部疾病與腸道聯系起來。腸道微生物,或者連接胃和腦的迷走神經似乎都與帕金森病密切相關。

      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清楚腸道內的環境或者細菌如何最終導致帕金森病的癥狀——震顫,僵硬和步行障礙。

      近日,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人和鼠的小腸內分泌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潛在的新型機制。這些細胞內部存在一種名為α-synuclein(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α-Synuclein主要分布在神經細胞的突觸前膜,是一種與帕金森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在某些條件下,α-synuclein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中錯誤折疊形成路易小體,產生異常聚集和積累,從而導致細胞損傷,被認為是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這篇發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的研究中,杜克大學與加州大學的同事們猜想腸道中的一種物質可能干擾了腸內分泌細胞中的α-synuclein,使其發生錯誤折疊。

      “有大量證據表明,在大腦出現錯誤折疊的α-synuclein之前,腸道神經中就已經發現了,但確切地說,這種錯誤折疊具體發生在哪還不清楚,”本研究的資深作者Rodger Liddle教授說,“而本研究為支持帕金森病起源于腸道這一假設的另一個證據。”

    在人類結腸組織中,用熒光染色可以發現內分泌細胞(綠色熒光)中存在α-synuclein(紅色熒光)

      腸道內分泌細胞與神經細胞直接溝通

      但是這些蛋白質如何通過腸道內分泌細胞進入神經系統呢?這是一個問題。Liddle和同事在2015年發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文章中就尋求過答案。雖然腸內分泌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調節消化,但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細胞也具有類似神經細胞的特性。

      Liddle說,這些內分泌細胞并非使用激素與神經系統間接通信,而是物理性地連接到神經元,從而提供了一條與大腦交流的通路。研究人員在2015年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論文中的延時視頻里證明了這一驚人的發現,將腸內分泌細胞置于神經元附近,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內分泌細胞就向神經元移動,并且建立信息溝通。

      研究人員對這一發現感到十分震驚,因為內分泌細胞不是神經元,但它們卻顯示出神經元的特性。這表明內分泌細胞能夠與神經系統和大腦直接溝通。

      隨著內分泌細胞中α-synuclein的新發現,對于類神經元的非神經細胞如何將畸形蛋白質從腸道擴散到神經系統,研究人員現在進行了解釋。

      腸道內分泌細胞α-synuclein或可幫助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他們計劃收集和檢查帕金森患者的腸內分泌細胞,看看它們是否含有錯誤的或異常的α-synuclein。 Liddle說,關于該蛋白的新線索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能夠更早診斷帕金森病的生物標志物。該研究也可以幫助開發針對α-synuclein的療法。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能夠預防α-synuclein異常的治療方法,但大部分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

      “不幸的是,現在帕金森病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Liddle說,“可以想像,如果能早點診斷,或許會有辦法阻止α-synuclein的錯誤折疊。”


    相關文章

    我國學者在帕金森病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紅細胞釋放的α-突觸核蛋白在腎臟聚集并向腦內傳播,促進帕金森病發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271447、81771382、82301430)等資助下,武漢大學張振濤教授研究團隊在帕金森病......

    “減肥神藥”成“萬能藥”?科學家們表示質疑

    ·“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證明這些藥物在哪些情況下是有用的。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可能更難。例如,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GLP-1藥物起作用的原因似乎很簡單:減肥提供了大部分好處。但是在成癮和帕金森病等疾病中......

    我國科研人員證實帕金森病或源于腸道假說

    9月6日,記者從深圳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生命健康學院教授葉克強團隊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教授武勝昔、研究員項捷團隊,通過構建一種全新的腸道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證實帕金森病病理過程始于腸道這一假說。......

    NatCommun:特殊的腸道微生物通路或能作為改進人類心臟病療法的潛在靶點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題為“Gutmicrobe-generatedphenylacetylglutamineisanendogenousallosteri......

    CircHeartFail:科學家有望利用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TMAO來預測人類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

    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作為膳食膽堿和肉堿的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trimethylamineN-oxide)會增加機體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然而,目前研究人......

    科學家發現新型抗帕金森病的先導化合物

    7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偉波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健課題組、浙江大學教授徐曉軍課題組合作,實現了一類大環磺酰胺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并從中發現了靶向沉默信息調節因子3(SIRT3......

    鼠李糖乳桿菌NCUH061012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來緩解高尿酸血癥

    南昌大學熊濤教授團隊:鼠李糖乳桿菌NCUH061012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來緩解高尿酸血癥近日,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XuetingZhao(第一作者)、熊濤教授(通訊作者)等......

    一種堿基編輯器成功修改活小鼠腸道細菌基因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基因編輯工具,可以改變活小鼠腸道微生物組中的細菌。7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該工具是一種堿基編輯器,可以修改小鼠腸道內90%以上大腸桿菌菌落的靶基因。“我們一直夢想能夠做......

    港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癥

    7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大規模的自閉癥與腸道微生態的研究,共招募1......

    港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癥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