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7-06 15:59 原文鏈接: 聚焦|中國創新藥的誘惑與博弈

      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近年來受到資本青睞的程度越來越高,是因為一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二來政策改革紅利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而在醫療健康產業各細分領域中,制藥投資回報率高居榜首,這之中,創新藥無疑又是最受資本關注且發展最快的領域;對每一個投資人都充滿了誘惑和挑戰,成為了專業,商業和資本的多重博弈。

      由仿制藥到仿創到創新的模式是大型藥企創新轉型的關鍵

      中國市場與我們最常對標的歐美市場不同——以美國為代表的創新藥水平高度發達是從基礎科學研究到完善的體制促進到良好的商業氛圍搭建的體系結晶,同時美國又是一個商業保險為主的市場,高度鼓勵創新,高度自主定價,人均醫療支出高達數千美金,其“土豪”程度絕非國內藥企可望其項背。國內的大型企業從仿制藥到創新的轉型則必須找到自己的模式。

      恒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藥研發的領軍企業,近年來創新藥陸續獲批,其中不乏在研產品創新性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恒瑞從仿制向創新轉型所采取的策略是:由搶仿到創仿(me-too, me-better);先國內新藥上市,后國際新藥上市;先仿制藥國際化,后創新藥國際化。這種轉型模式和當年日本武田制藥的發展歷程非常類似,在率先實現仿制藥國際化和國內ZL藥上市之后,創新藥逐步進入全球市場,成長為世界前十五位的大型制藥公司。

      研發驅動型小型藥企模式將一枝獨秀

      這一模式是國內PEVC投資機構最關注的。過去十年,市場對大品種情有獨鐘,以至于忽略了國內致力于新藥研發的創新性企業。在行業政策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相信一批小型研發型企業會在未來的競爭中一枝獨秀。

      百濟神州是一個典型例子 。公司專注于開發和推廣靶向和免疫腫瘤治療,在研產品線包括新型小分子口服靶向類和單克隆抗體類抗癌藥物,并已有部分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公司在早期就開發了一個癌癥生物學平臺,通過與國內領先的腫瘤中心建立密切聯系,可獲得大量腫瘤活檢標本和組織樣本,構建新的體內、體外和細胞生物學水平腫瘤模型,從而更好地選擇靶點,并篩選和評估可能具有顯著單一或組合療效潛力的藥劑。目前公司有4個藥物進入臨床 。百濟神州股票于2016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符合中國國情的創新模式是風險與收益的最佳平衡

      海外一款創新藥的研發大概需要10-20年10億美元投入,新藥研發周期長,費用高,還承擔高風險——一款新藥IND后最終通過所有臨床研究的成功率不超過12%,新藥研發注定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作為投資機構,必須有一套投資邏輯在收益和風險中尋求最佳平衡。

      首先,對于團隊,有藥廠工作經驗,經歷過新藥研發的流程,在一個細分領域有多年經驗的積累,重復創業者對大平臺和初創公司的切換會更靈活,對于研發人才,應有國際視野,而團隊中銷售人才也十分關鍵;

      其次,對于領域,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神經系統用藥等市場大、需長期用藥的領域應著重關注,但全新的靶點,或海外還沒有驗證過商業價值的靶點而國內已經趨之若鶩的,應盡量回避,對于非專業機構投資人對于個體的風險可能很難承受;

      最后,近年來新藥政策及創新環境加速改善,配套研發體系也日益健全,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創業者選擇回國創業,對于國外在研品種,國內快速跟進的me-better或me-different新分子藥物應重點關注,尤其是大病種,相關民生,有希望減輕醫保負擔的產品。

      2016年是資本投資國內創新藥最多的一年,再鼎醫藥在B輪融資中獲得了逾一億美元的投資,天演藥業與華領醫藥先后獲得了2億元和3.1億元的融資;2016年11月,信達生物制藥宣布成功完成2.6億美元的D輪融資,創下了2016年單筆投資金額記錄,本以為這是2016年中國醫藥創新投融資收官之筆,2016年12月底,亞盛醫藥完成5億元B輪融資,使得2016年創新藥融資金額再創新高 。2017年伊始,歌禮藥業完成1億美元的B輪融資,天境生物獲得1.5億美元融資,我們相信今年仍將是創新藥融資的火熱年。

      創新藥投資邏輯無論如何發展回報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創新藥投資的退出機制很關鍵,不同階段的投資退出機會也不同。中國未來5-10年,早期投資的退出機會最多,而后期的投資,如創新藥的二三期臨床階段,必將面臨退出機會逐漸單一,相對來說風險卻并非顯著降低。所以不同機構根據自身偏好選擇合適的投資時機十分關鍵。

      除了著眼國內市場,越來越多國內創新藥公司有實力做到全球first-in-class,未來走向海外市場或license-out的潛力為公司價值上升提供更大潛能,和回報直接相關。

      另外,如前文提及,中國創新藥公司團隊早期通常以研發為主,而新藥從研發到臨床到最終上市需要多部門團隊配合,尤其最終的進入市場和銷售,往往是以研發為驅動的創業團隊所不擅長的,銷售數字最終反映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回報直接相關,這也是投資人在評估和幫助企業方面需提高的實力。

    相關文章

    上海今年第二款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上海科州藥物研發有限公司申報的1類創新藥妥拉美替尼膠囊(商品名:科露平)上市,適用含抗PD-1/PD-L1治療失敗的NRAS突變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醫藥板塊大漲,全鏈條實施方案來了?

    3月14日,醫藥開盤猛烈上攻,漲勢驚人,創新藥ETF富國(159748)開盤大漲,恒生醫療ETF(159506)大漲超6%,疫苗ETF富國和醫藥龍頭ETF同步上漲。其中,創新藥ETF富國成分股昭衍新藥......

    今年第一筆,阿斯利康持續掃貨中國創新藥

    1月2日,安銳生物(AllorionTherapeutics)宣布與阿斯利康達成獨家選擇權和全球許可協議,開發并商業化一款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L858R突變的新型變構抑制劑,用于治療晚期E......

    醫藥2023:寒冬猶在春意漸濃創新藥“出海”迎大爆發醫保政策暖風不斷

    2023年的醫藥行業雖然寒冬猶在,但“回暖”的信號也在持續增強,特別是隨著醫保政策整體進入優化階段,不僅基本面風險得到進一步釋放,更有望大大提高國產創新藥的成長確定性。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0日,......

    猛攻千億市場!這家藥企12大品種搶首仿,4款1類新藥沖刺上市

    近日,據CDE官網最新公示,正大天晴的1類創新藥ATR激酶抑制劑TQB3015片獲批臨床(默示許可),用于治療晚期惡性腫瘤。2023年至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共有4款抗腫瘤(化學或生物藥)1類新藥沖刺上......

    歷經多次蛻變,創新藥將開啟新一輪波瀾壯闊的長期向上行情

    創新藥行業,似乎一直與資本市場所追崇的價值投資理念相違背。創新藥的研發周期十分漫長。從實驗室發現新的分子或化合物開始,經過動物實驗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應,了解在動物體內的代謝過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

    短短十天!多款創新藥出海協議接連敲定還有哪些潛力賽道?

    我國創新藥企業出海之路逐步升級。恒瑞醫藥10月30日公告,與MerckHealthcare(默克)達成協議,將PARP1小分子抑制劑HRS-1167片、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注射用SHR-A1904......

    藥監局:創新藥附條件批準上市新規(附政策解讀)

    8月25日,NMPA發布《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同步發布其政策解答。為進一步完善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制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藥品附......

    市值一日暴增642億美金 2個禮來=所有中國上市藥企之和?

    兩個多月前,禮來憑借在阿爾茲海默癥領域的成功,市值成功突破了4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純藥企。8月8日晚,禮來再次創造了歷史,其股價一度達到538美元/股,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

    靶向化療法可剿滅大多數實體腫瘤

    美國一家頂級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2日發布公告稱,該機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能殺死所有實體惡性腫瘤的靶向化療藥物。研究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細胞·化學生物學》期刊上,但有聲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