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8-09 16:25 原文鏈接: 對大藥企來說研發與股東孰重孰輕?

      最近紐約時報星期日商業專欄刊出一篇由格雷琴·莫爾根森(Gretchen Morgenson)寫的文章,題為“大藥廠花費,研發并不是第一位的,When Big Pharma Spends, Research Isn't No. 1"。

      他的文章主要引用了學術界的研究,發現 從2006年到2015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18家藥企一共花費5,260億美元,用于回購股票或支付股息“  -這比這些公司這十年中所用于的藥物研發支出4,660億美元,還要高11%。格雷琴引用并同意這些研究論文作者的結論,即過去這十年,藥廠沒有把銷售收入大量用于新藥研發,而是只花其中的一小部分,把更多的錢用于回報股東,提升股價。

      這個結論立即引起了一場爭議。

      格雷琴的文章遭到了輝瑞前首席科學家John LaMattina的反駁。輝瑞的前高管認為, 學術界的研究數據是真實的,但格雷琴在引用時,存在誤解和誤導讀者的嫌疑。似乎表明,藥廠整天抱怨藥物研發既有高風險,也要花巨資。藥廠借此賣高價藥,實際在研發上的花費,并不大度慷慨。

      輝瑞的John LaMattina認為格雷琴的文章有失公道,容易誤導,有必要做澄清。

      到底研發與股東對大藥企來說,孰重孰輕?

      筆者認為,股票回購對大藥廠而言還是十分重要的,與研發投入可以平衡考慮。

      首先,大藥廠花費在藥物創新研發的經費還是繼續保持較高比例。

      比如,世界前15位跨國藥企在 2016年所花費的研發經費為例,它們平均都投入15%的藥品銷售收入,用于研發。

      其中羅氏投入最多,大約花費114.1億美元,占銷售額的22%),美國默克(101億美元,研發比例更高, 25%),諾華(花費89.3億美元,占比18% )。唯一研發費用低于15%的公司是強生,其藥品研發的70億美元是其制藥收入的13%。總體來說,2016年前15名公司的研發投入超過920億美元。

      相比之下,世界最大的健康研究機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的預算為323億美元。顯然,生物制藥的研發預算相當政府機構NIH的三倍。

      平均15%的研發費用,讓生物醫藥行業排在重視研發的行業的前列,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研發投入盡管重要,但不是唯一。

      藥廠盡管利潤高,收入多,現金充足,但不能只考慮創新研發的投入或不顧研發的高風險和長周期,藥廠必須要考慮企業運營的維系,風險控制,以及善待員工,回報股東,手中的現金一旦增多,就要考慮做新的投入和并購,,需要保持一定比例。過去的研發費用似乎還要更高,這與當時的稅法獎勵有關,現在的跨國生物醫藥公司,基本花費15-20%的銷售收入用于研發,仿制藥企業平均花費可能不到10%。這也是高于其他制造業。

      第三,回購股票和分紅,這是資本市場的必要手段和對股東的正常回報。現金總是要花費或投資的,當沒有更好的投資項目,在股票價格合理,公司市值被低估時,果斷出手,回購股票,也是非常明智的。

      一個公司的CFO,如果讓大筆現金睡在銀行帳戶上,那是要被人嘲笑為無能的。回購股票,對穩定股價,提升市值,穩定股東心態,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家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資本運作與產品經營(包括研發)必須雙管齊下。同時兼顧。

      最后,股票是否要回購,這是CEO和CFO要做的決定(經董事會批準)。CEO要對公司的運營和發展全面負責。錢怎么花,怎么投入,很有講究。多數企業,會考慮研發,銷售,并購,對外合作,以及提高股息等合理分配,并不會因為要回購股票而削減研發經費。通常研發是長期投資,而股票回購,應該是馬上能見效的,有時候,只是宣布一下打算花費多少,回購一定數量的股票,就會迎來資本界叫好。

      對一家業績和利潤及成長性都很好的公司,對股票回購的胃口并不那么大,在九十年代,大藥廠日子好過,股票不斷上漲,也經常分股。現在沒這么風光,倒是藥廠對外投資和藥物研發加大力度的投資似乎變少。

      回購股票,產生較快較穩健的投資回報(ROI),成為一種流行的做法。就連巴菲特曾給蘋果的喬布斯的忠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更好資金去處,還不如回購股票吧,Buyback。

    相關文章

    【會議通知】2023湖北孝感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和產業化大會

    ——暨2023生物制藥質量與技術創新研討會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令人矚目,正處于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即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我國將生物醫藥定位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壯大,生......

    五分鐘了解一次性生物反應器(上)

    伴隨著生物制藥的迅猛發展,一次性生物反應器(Single-useBioreactors,SUBs)應運而生,并在使用過程中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在本文中,我們對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的誕生與發展、市場占有和分......

    依那西普類融合蛋白的序列覆蓋度和翻譯后修飾表征

    電荷異構體是生物藥,尤其蛋白類藥物的關鍵質量屬性之一,對藥物的穩定性、溶解性、免疫原性、體內外生物學活性和藥物動力學功能發揮具有重要的影響。選擇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電荷異構體檢測分析方法,是控制和......

    生物制藥輔料應用文集

    輔料是生物制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組成和含量影響蛋白類藥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藥物的治療效果。例如,蔗糖和麥芽糖的含量影響蛋白藥物的蓬松程度和復溶效果。吐溫(吐溫20或80)的含量影......

    分子互作江湖(下):主要玩家和新產品

    上篇我們介紹了分子互作的主流派系和市場概況,想必各位看官已心中有數;接下來將細數市場上的主要玩家和新產品,希望為您下次入手前提供參考。主要儀器及廠商近年來,實時分子互作儀在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新藥研發等......

    Cytiva與Pall生命科學業務合并,服務全球生物制藥產業

    全新的Cytiva將擁有更多元廣泛的產品組合以值得信賴的技術、商務和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更先進、更創新、更便捷的體驗始終堅持立足中國,服務中國,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賦能2023年5月3日,中......

    生物藥勢頭強勁,這家本土生命科學服務商大放異彩

    上世紀70年代,生物藥研發拉開序幕,抗體、新型疫苗、細胞與基因療法等生物制品開發如火如荼,產業邁入高速發展期。生物藥研發開啟“產品即工藝”時代與化藥相比,生物藥分子量大、結構復雜,往往一個微小的工藝變......

    iCIEFMS在線直聯技術表征單克隆抗體的電荷異質性

    前言全柱成像毛細管等電聚焦(iCIEF)電泳已成為生物制藥領域治療性單克隆抗體(mAb)電荷異質性分析的一項重要技術,無需傳統CIEF方法的遷移步驟即可通過紫外實時成像的方式完成蛋白分離和定量檢測。除......

    安捷倫與AkoyaBiosciences達成合作,推動生物制藥分析技術

    ——旨在為伴隨診斷開發中的組織生物標志物分析提供商業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2023年1月1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宣布與AkoyaBiosciences,Inc.(納斯達克:AK......

    中國生物制藥附屬公司獲新冠藥物Ensitrelvir獨家推廣權

    中國生物制藥(01155.HK)漲5%。根據公告,附屬公司獲授予平安鹽野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藥物Ensitrelvir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市場推廣權,初步為期五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