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洛桑大學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通常被認為能夠促進癌細胞從原發性位點擴散到其它位點的淋巴管或許有其另外一面特征。淋巴管能夠擴張到腫瘤周圍或腫瘤內部,這一過程稱之為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該過程的發生常常和癌癥擴散到新的位點之間存在一定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在接受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機體中,淋巴管的生成會明顯增強癌癥免疫療法的效果,一些諸如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和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的檢查點抑制劑藥物能夠幫助激活機體抵御腫瘤的免疫反應;研究者指出,淋巴管生成還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主要抗癌工具—T細胞,從而促進T細胞浸潤到腫瘤中殺滅癌細胞。
研究者認為,在癌癥患者開始治療之前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測或許就能夠幫助臨床醫生有效預測哪些患者會因癌癥免疫療法而獲益,至少是黑色素瘤患者;目前僅有一小部分患者會因免疫療法而獲益,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開發出新型的策略使得癌癥免疫療法更加有效地對癌癥患者進行治療。
Melody Swartz教授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闡明了淋巴系統在癌癥療法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淋巴管的生成部分是由化學信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所驅動的,而這兩種物質和癌癥轉移及患者較差的預后又直接相關,同時也能夠促進腫瘤微環境發生免疫抑制。
VEGF-C同時也被認為對癌癥患者有害,研究者認為,阻斷VEGF-C或許就能夠通過移除抑制T細胞殺滅腫瘤細胞的因子來增強癌癥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這就是研究人員最初的假設,但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隨后在兩項對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試驗中所得到的研究結果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在所有試驗中,研究者發現,在進行免疫療法之前,血液中VEGF-C的水平不僅能夠幫助預測癌癥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反應的廣度和質量,還能夠對患者針對聯合檢查點阻斷劑療法所產生的長期反應進行分類,同時也能夠幫助研究人員調查利用血清中的VEGF-C作為免疫療法候選者的一種可預測的生物標記物。
Swartz說道,在試驗開始之前,我們對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測定了相關因素的水平,僅發現VEGF-C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而且差別非常顯著,血液中VEGF-C水平高于平均值的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對免疫療法產生反應,這并不會引發原發性腫瘤被根除,反而會促進T細胞浸潤到轉移性的腫瘤中產生長效保護作用。VEGF-C或許能夠作為一種有用的生物標志物,研究者能夠很容易地測定血液中VEGF-C的水平,而且其也能夠幫助預測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如果VEGF-C水平較低的話,免疫療法或許并不太可能奏效。
研究人員還提出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其中包括VEGF-C對其它免疫細胞亞群的潛在效應,其它細胞因子的貢獻以及同其它T細胞之間進行營養物質的競爭;由于存在這些局限性,因此研究人員或許需要對機體免疫微環境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最后研究者總結道,如今我們發現了多種免疫抑制發生的機制,即T細胞活性抑制的腫瘤會生存下去,包括淋巴管生成過程等,但當開始激活那些能夠支配抑制性因子的因素時,這些T細胞就會成為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有力參與者了。
新冠對于癌癥患者威脅尤其大。一方面,癌癥患者往往身體狀態不佳,被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更大,另一方面,新冠顯著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工作,很多患者被耽誤治療。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感染新冠病毒也不一定總是壞......
1月9日北京新增1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癥狀感染者。具體情況為:某男,51歲,現住順義區趙全營鎮聯莊村。因發熱等癥狀,1月8日前往清華長庚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Genetics和NatureMedicine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MilestonesinCancer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研究報告“TrainedImmunity-PromotingNanobiologicTherapySuppressesTumorGrowthandPotentiatesC......
自1978年全球首例試管嬰兒誕生以來,歷經40余年的發展,體外受精(IVF)技術從實驗室逐漸走向大眾視野。試管嬰兒的出現,不僅為不孕不育癥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還讓很多不孕的夫婦實現了“為人父母”的夢想......
全球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對公共衛生構成挑戰。手術、放療和化療是當前治療癌癥的三種主要方法。然而,這些方法會帶來副作用,且在臨床病例中療效不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DNA拓撲異構酶(Topos)是D......
盡管基于免疫的癌癥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方法有反應,而且癌癥復發也會發生。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在競相尋找方法來改善免疫療法在人體中的治療效果。然而,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
堪培拉10月26日,南澳大利亞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與一家生物治療公司合作,開發出一種基于微流體技術的新方法來提純癌癥CAR-T免疫療法的制劑,可以降低治療成本和副作用。癌癥的CAR-T免疫......
《2020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10月11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是白皮書的指導單位。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說......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林文楚等在非金屬癌癥診療一體化試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一步溶劑熱法原位制備出多功能二元復合物癌癥診療劑——石墨烯氮化碳量子點嵌入的碳納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