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檢測報告都在提示,她已不是一個腫瘤患者,而是一個健康人。”原央視著名主持人郎永淳在妻子赴美治療三年后興奮地透露。2010年,他妻子患上乳腺癌,國內手術后不幸轉移到肝臟,成了晚期癌癥患者。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他不得不放棄央視的工作,下海支持妻子到美國治療。
三年前,他的感受還是“在霧霾深重的北京,從病房看出去,整個世界都是灰蒙蒙一片”。而經過赴美三年多的治療和休養,妻子的生命并沒有因晚期癌癥而終止。2017年4月,郎永淳在出席盛諾一家主辦的中美女性乳腺癌“雙全計劃”時告訴記者:“夫人目前已經渡過5年生存期,正在向10年發起挑戰。”
有人說,郎永淳的妻子是幸運的。但其實這并不是個例:現代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藥、新技術層出不窮,不僅早期發現的癌癥可以治愈,越來越多的晚期癌癥也完全有可能獲得治愈!!!
那么,哪些癌癥有可能治愈?怎樣做才能盡可能提高治愈癌癥的概率呢?在了解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明白:
什么是“治愈癌癥”?
治愈是一個醫學概念,我們一般所說的治愈,是指臨床治愈。對于癌癥來說,就是患者得了某種癌癥,經過治療之后體內檢測不到癌細胞,之后癌癥也沒有復發,他沒有因為這種癌癥而死去。
這就包括了兩個方面:第一,治療之后檢測不到癌細胞,用醫學術語來說,叫做“完全緩解”;第二,完全緩解之后沒有再復發。因為癌細胞非常狡猾,治療后一部分患者體內可能會有一些癌細胞潛伏下來躲過檢測,在治療停止之后卷土重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癌細胞卷土重來的時間都在5年以內,所以臨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來衡量某種癌癥的治愈概率。所謂5年生存率,并不是說患者治療之后只能活5年,而是說治療5年之后,還有百分之多少的患者活著。
5年生存率越高,治愈這種癌癥的概率就越大。治療5年之后如果癌癥沒有復發,就可以認為達到了臨床治愈。
那么,哪些癌癥可以治愈呢?
首先,如果是早期癌癥,就是沒有檢測到轉移的癌癥,對于適合手術的腫瘤,此時只要能手術切除原發灶(就是最初長出癌細胞的地方),就有可能將癌細胞全部鏟除。但某些情況下這樣還不夠,常需要在手術之前或之后,配合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或內分泌治療等,以進一步消滅癌細胞。
很多早期癌癥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治愈,比如早期的乳腺癌、肺癌、結腸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等,而且發現越早,發生轉移的概率就越小,治療效果就越好。比如香港著名演員汪明荃,1985年發現甲狀腺癌,2002年又發現乳腺癌,但由于發現和治療得早,并沒有對她的生活產生過多的影響。
其次,部分腫瘤(包括晚期)可能通過放化療治愈。
部分腫瘤,如血液腫瘤(白血病、淋巴瘤),以及鼻咽癌等,天生對放化療非常敏感,因此不論處于早期還是晚期,這些癌癥一般都不采用手術,而是直接放化療,也會根據病情配合靶向治療。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曾經得過淋巴瘤,雖然發現時已經到了四期(也就是晚期),但是經過規范化療和靶向治療,目前已經檢測不到癌細胞。嚴格來說,李開復還沒有像郎永淳的妻子一樣度過治療后的“5年期限”,目前的階段應該是“完全緩解”;不過李開復的淋巴瘤屬于濾泡型,并不是高度惡性的類型,發病后又及時接受了規范的治療,因此復發的概率并不大,治愈癌癥并不遙遠。
最后,新藥新技術為治愈晚期癌癥帶來了曙光。
癌癥到了晚期,癌細胞已經發生全身轉移,傳統治療一很難控制病情,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美國等醫療發達國家投入重金研發,針對癌癥治療的特效新藥、新技術層出不窮,使徹底治愈晚期癌癥成為可能。
這些新藥、新技術在經過臨床試驗驗證有效后,快速獲得美國藥監局批準在美國上市。但是由于中國復雜的審批流程,很多美國患者已經可以使用的最新特效抗癌藥物,國內還沒有批準上市。比如2011年美國就早已批準的特效免疫抗癌藥物Yervoy(ipilimumab),至今沒能在國內上市,患者只能望藥興嘆。
在ipilimumab上市之前,絕大多數晚期黑色素瘤都不可治愈,而臨床試驗顯示,17%-25%的患者在僅接受小劑量ipilimumab治療的情況下,就可能達到最長10年的生存期。隨后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ipilimumab + nivolumab組合等多種免疫療法也相繼獲得了FDA批準,大幅提高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愈率。
僅僅用了5年時間,層出不窮的新藥就使晚期黑色素瘤、晚期肺癌等從不可治愈的絕癥轉變為了可治愈的疾病,超過5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比如美國前總統卡特,2015年8月他曾公開宣布自己確診罹患晚期黑色素瘤,由于91歲的高齡以及黑素瘤的難治,卡特自認為只有幾周的存活時間了。
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僅僅過了4個月,卡特重新發表聲明說,在接受了美國最新的免疫藥物治療后,通過最新的影像檢查發現,他以前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完全消失了。直到今天,卡特前總統仍然積極快樂地生活著。
同樣振奮人心的還有去年8月剛剛獲批的CAR-T療法——諾華CTL019。
CTL019是一種細胞免疫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在體外對人類T細胞進行修飾改造,使其能夠特異性地識別并消滅腫瘤細胞,然后再回輸到患者體內,攻擊腫瘤細胞,從而治愈癌癥。
CTL019主要用于治療25歲以下的復發性或難治性白血病(ALL),首個接受治療的患兒艾米麗(Emily Whitehead)就達到了“臨床治愈”:艾米麗接受治療時,CTL019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那是2012年,6歲的艾米麗白血病兩次復發、生命垂危,當時臨床上使用的治療方法已經無力回天。幸運的是,艾米麗的主治醫生Stephan Grupp恰好是諾華CTL019的臨床試驗主任。經過評估,Grupp醫生認為艾米麗適合參加CTL019臨床試驗,就介紹她接受了治療。治療中曾出現巨大的副反應,艾米麗和醫生一起挺了過來,現在已經連續6年檢測不到癌細胞,達到了臨床治愈。
我們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幸運兒”。2017年10月《三聯生活周刊》報道,一位34歲的患者被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瘤晚期,國內醫生預估生存期只有1年,無奈之下,患者選擇了到美國就醫。但是465天后,與國內醫生的預估完全不同,患者在美國的主治醫生宣布:她體內已檢測不到任何癌細胞。
造成這種前后巨大差異的,正是免疫治療新藥——PD-1。美國2014年即已獲批用于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后來又增加了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等適應癥,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藥物目前都還沒有進入中國。
既然晚期癌癥都有可能治好,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癥?
原因主要有五點:
第一,不同種類的癌癥,惡性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治療效果也不一樣。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統計,惡性程度較低的癌癥,如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8%以上,而惡性程度較高的癌癥,如胰腺癌,5年生存率仍不到10%。
第二,晚期癌癥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治愈率會大大降低。
雖然有郎永淳夫人、李開復和小艾米麗這些幸運兒存在,但是對于大多數癌癥患者來說,到了晚期就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著名演員傅彪,發現肝癌時已經處于晚期,兩次換肝手術為他爭取了半年的時間,這半年期間他能夠像患病前一樣正常生活(換肝手術治療肝癌的最佳時機是早期肝癌),但也依然沒能阻止死神的腳步。
第三,患癌后沒有接受正規治療。
這是所有因素中最令人惋惜的一條。2017年9月,身患淋巴瘤的年輕演員徐婷因拒絕化療、選擇“中醫治療”,在確診之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離世。一時之間,中醫治療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中醫治療作為我國偉大的醫學寶庫,其作用不容置疑。但從行業規范來看,西醫有比較規范健全的入行標準和療效評價體系,辨別真偽相對容易;而中醫千百年來主要依靠師承傳播,在入行標準和療效評價方面缺乏健全的評價系統,這就使得打著中醫旗號行騙的門檻極低,真偽與否,一般老百姓很難鑒別。
此外,客觀來看,現代醫學的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等對于癌癥的治療效果是中醫目前尚無法代替的。當發現有疑似惡性腫瘤或者已經確診癌癥之后,卻依然執迷于相信民間草醫、中草藥秘方或某些夸大宣傳的保健品有治癌奇效,往往不僅耗費大量的錢財,還會錯過最有利的治療時機,白白延誤病情。
就連改變世界的喬布斯,在這一點上也未能幸免。
根據喬布斯的授權傳記記載,2003年10月,喬布斯在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胰腺腫瘤,活檢結果表明喬布斯所患的腫瘤并不是惡性度極高的胰腺癌(也叫作胰導管癌),而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這種腫瘤生長緩慢,因而更容易成功治愈,而且喬布斯發現時還處在早期,此時如果手術,有很大可能喬布斯還能夠親自參加iPhone X發布會。
拿到活檢結果時,喬布斯的醫生們高興得相擁而泣,但遺憾的是喬布斯本人卻始終不愿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而是選擇素食、針刺療法和草藥。9個月后,喬布斯的腫瘤發生轉移,此時他才迫不得已開了刀,而對于疾病來說卻為時已晚。
2009年1月,喬布斯因腫瘤轉移而接受肝臟移植手術,2011年,喬布斯的健康狀況再次惡化,同年10月,在iPhone新品發布會后,喬幫主抱憾離世。在治療后期,對于2003年堅持不做手術的做法,喬布斯本人曾深深地后悔過,但生命只有一次,即便曾改變世界,疾病面前也人人平等。
第四,信息不對稱讓很多癌癥患者不知道還有更好的治療方法。
前面提到的很多國外最新研發的癌癥新藥、特效藥,雖然治療癌癥的效果更好,但因為各種原因都還沒有進入中國,國內的癌癥患者根本不知道。信息的不對稱,讓患者白白錯過了獲得更好治療甚至治愈的機會。
第五,治療后沒有及時復查。
有些癌細胞在轉移以后會暫時潛伏下來,躲過檢測,伺機卷土重來。而復查,正是為了找出這些漏網之魚。雖然并不是所有癌癥在復發之后都能夠治得好,但是部分癌癥在早期復發階段仍有治愈的可能。
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在40歲時發現早期乳腺癌,赴美接受了手術治療。幾個月后,宋美齡出現手術刀口不適,經檢查為乳腺癌復發。蔣氏夫婦沒有耽擱,隨即再次飛往美國,接受了第二次手術,之后宋美齡的乳腺癌再也沒有復發過。她一直健康地活到了106歲,在美國壽終正寢。
而在中國好聲音大放異彩的女歌手姚貝娜,卻在乳腺癌手術之后因為日程繁忙常常缺席復查,沒能及時發現復發,后來發現時已經出現肝臟和骨骼轉移,復發后又沒有接受正規化療,最終遺憾地英年早逝。
那么,為了治愈癌癥,我們應該怎么做?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現在的癌癥已經不像百年前剛剛發現時那樣可怕。
首先,如果能做到定期體檢,爭取早期發現癌癥,將極大地提高治愈癌癥的概率。
其次,一旦患癌,在經濟能力范圍內一定選擇盡可能好的醫療資源,選擇盡可能好的醫院和醫生,接受充分的、規范化的評估和治療,是治愈癌癥的最重要條件。
有條件到北上廣大醫院看病的,千萬不要在縣市級小醫院看病,北上廣知名醫院的診斷和治療水平要遠遠超過下級醫院。同樣,有條件到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頂級醫院看病的,也一定盡早選擇出國看病。
從中美癌癥治愈率對比來看:國內整體癌癥5年生存率只有30.9%,而美國是66%,相差一倍以上。看起來是冰冷的數字,對于患者就是活生生的生命。
一方面,美國最新批準的藥物通常需要五到八年以后才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比如上面提到的所有特效抗癌藥物,至今都還沒有在國內上市。國內醫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導致國內癌癥患者的死亡率遠遠高于英美。
另一方面,單個患者可分配的醫療資源中外也大不相同。國內醫生孤軍奮戰,每天看幾十上百個病人,但分給每個病人的時間也只有幾分鐘。而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都是由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科、病理科、麻醉科、整形科等多學科專家組成團隊服務每位患者,和患者的溝通時間長達一小時。結果就是,每一位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是量身定制、完全適合患者病情的。
據我國最大的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統計,2016年通過盛諾一家到美國看病的近千名患者中,70%以上是癌癥患者,到美國后治療方案被改變的高達77%。包括使用了美國最新上市、而國內沒有的特效藥物,以及更改治療方式,調整治療順序、給藥方式、藥物劑量、治療周期等。
最后,治療后定期復查,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復發病灶并及時處理,也是治愈癌癥重要的后續措施。
把癌癥變成慢性病
當然,就現在的醫療水平來說,治愈所有癌癥是不現實的。雖然一部分癌癥可能治愈,但癌癥整體目前依然尚未攻克。
現代醫學的目標,是讓癌癥從確診之后沒多久就會死亡的“急癥”,變成慢性病,讓癌癥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雖然需要終生服藥,但是可以用副作用較小的藥物控制它的發展,讓癌癥患者能夠“帶瘤生存”:雖然體內的癌細胞并沒有被完全消滅,但是依然能夠長期生存,能夠正常工作、生活。
而我們,其實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格列衛是針對費城染色體(BCL-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藥物,在這一藥物上市之前,具有該突變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經標準療法治療后完全緩解率僅54%,5年生存率不到30%,而格列衛的問世,讓這一疾病的完全緩解率及5年生存率提升到90%以上,生存率已與普通人無異。
而格列衛其實并不能治愈疾病,一旦停藥,很多人都會復發,這種藥物只是將疾病抑制起來,但卻能夠讓患者在服藥期間像患病前一樣正常生活。同時,格列衛作為口服藥,只要在家中按時服用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同時副作用又很小,使用格列衛本身并不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這就是癌癥治療未來奮斗的方向。能根除,我們就治愈它;如果還做不到,那就讓患者體內的腫瘤處于抑制狀態,讓患者即使身患腫瘤,也能夠正常生活,等到新的藥物和療法出現可能治愈的那一天。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美國、英國等醫療發達國家每一年都有新藥、新療法問世,幾乎每一年都有曾經的“絕癥”被攻克。結核曾像癌癥一樣,是世界范圍內的絕癥,19世紀的歐洲,泰晤士河上曾經飄滿肺癆患者的尸體,而現在,結核已經成為經過標準治療后絕大多數情況下能夠痊愈的疾病。
越來越多先知先覺的高端患者用腳投票,一旦癌癥確診,立即選擇到美國等醫療發達的國家就醫。據盛諾一家提供的數據,僅2017年全國就有數千人選擇到美國就醫。全球化的時代,如果能給患者更多的資訊、更多的選擇,或許最后的結果就截然不同。
正如郎永淳所說,“我們需要通過教育和科學信息的傳播,讓更多的患者,包括健康人群,在面對重大疾病的時候知道怎樣去選擇、怎樣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是我,作為一個曾經學醫的人,也作為一個癌癥患者的家屬特別期待的。”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ebmd.com/melanoma-skin-cancer/metastatic-melanoma#1
2.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9/130927183129.htm
3.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1806517_Melanoma_Immunotherapy_in_Advanced_Melanoma_and_in_the_Adjuvant_Setting
4.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more.html
5. 沃爾特·艾薩克森. 史蒂夫·喬布斯傳[N].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420-422.
6.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nda/2002/21-335S004_Gleevec_prntlbl.pdf
7. http://dxy.com/column/7588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科學家們對2300余萬名美國癌癥患者和730余萬例癌癥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34種癌癥中有17種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猛增,腸癌、腎癌、胰腺癌......
生活工作中,人們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強大。但除了覆蓋到日常生活,還有一類領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變——醫學中的癌癥診斷。革命性的轉變就在眼前。現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院聯合團......
當希波克拉底最初使用καρκ?νο?(古希臘語,原意為“螃蟹”)來描述腫瘤時不知能否想象到,兩千年后的今天癌癥依然每年奪去全球上千萬人的生命作為一位腫瘤相關領域的學者他和北大諸多科研工作者共同奮戰在癌......
記者9月12日獲悉,近日,中核集團控股公司中國同輻旗下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癌癥骨轉移檢測新產品氟[18F]化鈉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準。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用于骨顯像的PET顯像劑......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低熱量飲食和間歇性禁食已被證明有許多健康益處,被認為能夠延緩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甚至延長壽命。這一現象背后有許多復雜的機制。麻省理工學院之前的研究顯示,禁食發揮其有益作用的一種方式是通過提高腸道干細胞......
在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與飲食相關的營養供應是影響人類生理的環境因素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人類進化過程中見證了與人類生理和病理適應相關的重大飲食變化。然而,盡管對飲食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系進行了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