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帶領復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在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科院大化所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研究取得新進展
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鉛雙鈣鈦礦Cs2AgBiX6(X=Cl,Br,I)納米晶,并發現其熱載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卻時間(小于1ps,1ps=10-12s),表明該材料是一種很好的發光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含鉛鈣鈦礦納米晶CsPbX3(X=Cl,Br,I)具有吸光系數大,發光量子產率高,帶隙易調節等優點,因此被廣泛研究于發光二極管(LED)、納米激光器、太陽能電池以及光電探測器等方向。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尋找無毒且性能好的非鉛鈣鈦礦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科研人員嘗試采用毒性較低的鉍(Bi)元素來取代鉛,形成低維鈣鈦礦結構。該團隊曾于2017年首次成功合成出含Bi的非鉛鈣鈦礦納米晶Cs3Bi2Br9(Angew. Chem. Int. Ed.),并揭示了其發光動力學機理。在此基礎上,團隊成員采用溶液法進一步合成了Cs2AgBiBr6雙鈣鈦礦納米晶,引入的Ag+離子可以和Bi3+離子形成三維立方相鈣鈦礦。同時,通過采用不同的鹵元素(Cl,Br,I),可以實現該納米晶在395-575nm范圍內調節其發光光譜。通過熱載流子動力學研究發現,該材料具有超快的熱載流子冷卻時間(小于1ps),該性能與含鉛鈣鈦礦納米晶熱載流子動力學行為相似,這表明該非鉛鈣鈦礦納米晶很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含鉛鈣鈦礦納米晶,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本項研究中還提出了通過減少表面缺陷來提高材料性能的新方案。
6月12日,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新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楊緒勇課題組與合作單位團隊,突破了鈣鈦礦LED紅光發射的效率瓶頸,創造了紅光鈣鈦礦LED發光效率的新紀錄,將加速鈣鈦礦LED的顯示產業化......
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度下,經過1000多個小時運行,FAPbI......
礦物樣品。圖片來源:杰夫·菲特洛/萊斯大學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侯宇、楊雙等提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埋底界面的“機械增強”策略,為設計和開發穩定的長壽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發表于《能源與環境科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日,我國科研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管(LED)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加快輻射復合速率,顯著提高熒光量子效率,使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突破30%大關,接近實現產業化水平。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日前在國際......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徐雪青團隊與合作者,在界面缺陷鈍化機制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聯合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和藥物化學問題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鄭州研究院和美國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微制造研究所等,在界面缺陷鈍化機制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研究員胡芹課題組成功構建鈣鈦礦同質結,促進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提取,并進一步分析缺陷形成機制。光伏器件效率和穩定性的同步提升,證明了同質結構筑策略在非鉛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簡稱“港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校長特聘副教授MartinStolterfoht領導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了影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的關鍵機制,該研究結果發表于《自然—能源》,為改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電子學院特任研究員胡芹課題組,針對非鉛錫基鈣鈦礦半導體存在的自摻雜嚴重、缺陷密度高、非輻射復合損失大等問題,成功構建鈣鈦礦同質結,以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提取。這證明了同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