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十一五”國家“863”重大專項“食管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和“肺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成果匯報會在京召開。
日前,遺傳學權威期刊《自然—遺傳學》刊登了我國科學家食道癌和肺癌研究的重要進展。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東昕牽頭的食道癌研究,對華北、華中、華南和華東地區近萬例患者進行對照驗證,發現5個染色體區段的遺傳變異與食管癌發病相關。由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沈洪兵牽頭的肺癌研究,發現了4個染色體區域的6個遺傳變異與肺癌發病相關,其中有3個致病位點為首次報道。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863”計劃醫藥領域首席專家詹啟敏主持會議時介紹,這兩項研究標志著我國腫瘤全基因組研究進入國際前沿,研究建成的相關資源庫全球最大,信息量豐富,為進一步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礎。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
記者23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通過與國際多中心、多學科交叉融合團隊協作,揭示了腦室形態影響腦疾病發生的遺傳機制。他們率先發現側腦室下角體積增大是阿爾茨海默病可遺傳的影像標記,可早期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
近日,上海市浦東醫院就衛生專用材料-外送特檢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50萬元,檢測范圍包括:質譜類、慢病類、腫瘤伴隨診斷及個體化治療、用藥基因、遺傳性腫瘤篩查、遺傳病的診斷、感染精準診斷等。詳細內容如下:......
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TalDanino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發表題為“Probiotic-guidedCAR-Tcellsforsolidtumortargeting”的研究論......
荷蘭科學家研究報道了一種給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快速分類的技術,結合快速測序和深度學習AI模型,或能在不到90分鐘內完成分子診斷。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研究結果顯示術中進行腫瘤分子診斷以輔助手術決......
在周三(10月11日)的美股市場中,生物科技公司TempestTherapeutics,Inc.股價飆漲3970.83%,報每股9.77美元。據了解,Tempest是一家臨床階段腫瘤公司,致力于將腫瘤......
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 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
澳大利亞奧莉維亞紐·頓-約翰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預防和治療腸癌的新靶標:TCF-1分子。研究表明,刪除免疫細胞內的TCF-1時,會導致腸癌腫瘤顯......
肝內膽管癌是僅次于肝細胞癌的第二大原發性肝癌,約占肝臟原發惡性腫瘤的10%-15%,是預后最差的癌種之一。對于這種癌癥,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等。然而,不同患者間的腫瘤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