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8-18 09:34 原文鏈接: 碳納米管內壁參與化學反應首次發現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7日報道,一個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稱,他們首次通過納米級化學反應改變了碳納米管的內部結構。這一研究推翻了之前人們認為的中空納米結構內表面化學性質穩定、不易發生反應的結論。研究表明,改變了形狀的碳納米管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材料,它將會在天然氣存儲設備、化學傳感器和晶體管等電子器件的研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

      領導該項研究的諾丁漢大學化學系博士安德烈·柯羅畢斯托夫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碳納米管內部和其凹面都被認為是惰性的,不易發生反應,因此科學家們也經常將碳納米管作為納米反應器加以使用。然而,他們在新研究中偶然發現,在碳納米管的空腔中對活性過渡金屬元素進行催化時,作為反應器的碳納米管本身竟然發生了化學反應。

      碳納米管是一種典型的納米結構,直徑約為1納米到2納米,比人類的頭發細8萬倍。柯羅畢斯托夫和其同事此前還發現,碳納米管可以作為生產納米帶的催化劑,并在《自然·材料》雜志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種納米帶是一種極富潛力的新材料,可用其制造出更快、更小、功能更強的計算機。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金屬錸(Re)的單個原子參與的化學反應能改變納米管內壁的結構。通過與德國烏爾姆大學合作,借助該機構最先進的糾偏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AC-HRTEM),科學家們能在原子水平上觀測到過渡金屬原子在碳納米管中反應的實時影像。研究人員發現,最初,由錸發起的攻擊先會在碳納米管的內壁上制造一個缺陷,然后通過“吃”掉多余的碳原子,將其變為一個納米級的突起。隨后,這一突起會迅速增加尺寸并自行密封起來,形成一個獨特的碳結構。由于這個突起結構和樹枝上新生的綠芽極為相似,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納米芽”。

      此前,納米芽結構被認為只能在碳納米管外表面經由有碳分子參與的反應形成。新研究改變了這一看法,首次發現納米芽可以從內部形成。

    相關文章

    馬斯克惹惱了科學家?Twitter危機引發社交媒體大遷徙,科學家們去往何處?

    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Twitter總部的一部分被拆除的標志,遠處有一只鳥在天空中飛翔。《自然》雜志一項調查的數百名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離開了這個以前稱為Twitter的平臺。米里亞姆·維達爾·瓦萊羅(M......

    黑龍江建成95家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

    近日,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王選生物菌肥開發工作室在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揭牌。據黑龍江省科技廳最新統計,截至11月20日,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已發展到95家,為推動全省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和產......

    激光粒度儀應用前景淺析

    激光粒度儀行業正經歷著快速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激光粒度儀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隨著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藥物粒子的粒徑和粒度分布對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激光粒......

    46位拿到“新基石”連續5年2500萬不看項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騰訊公司“10年100億元資助基礎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第二期名單發布,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領域的46位科學家上榜,成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員”。2023年第......

    遼寧省認定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科學家世界

    不久前,遼寧省認定了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自獲得認定以來,不少教育基地相繼開展了公開課、主題展覽等特色活動,積極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現實中,一些教育基地的開放受到各種條件限制,難以......

    英國重返“地平線歐洲”項目

    近日舉行的一場深夜談判中,英國終于和歐盟達成協議,重新加入“身價”950億歐元的歐盟旗艦科學項目——“地平線歐洲”。這意味著英國科研人員可以申請“地平線歐洲”的項目資金并申請參與相關研究。據《自然》報......

    BCEIA2023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推動分析化學前沿領域的新發展

     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同期會議——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是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

    科學家利用神經網絡設計全新蛋白質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應用物理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將注意力神經網絡與圖神經網絡相結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設計蛋白質。該方法將幾何深度學習與語言模型的兩種優勢結合起來,不僅可預測現有蛋白質特性......

    飛秒級化學反應放緩至肉眼可見

    據28日《自然·化學》雜志報道,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科學家首次使用量子計算機直接觀察到一個對化學反應至關重要的過程,實現這一突破的關鍵是將原過程速度從飛秒尺度減慢至毫秒尺度。研究人員表示,了解分子內部和......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蘇國輝院士率先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今天有沒有運動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與人聊天時,最常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