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9-20 11:15 原文鏈接: 電動汽車技術不斷創新普及仍需時日

    在太陽能充電站補充電力的電動汽車。

      隨著全球汽車制造商紛紛宣布進軍非化石燃料汽車領域,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不過,在聚光燈之外,汽車制造商也通過重新設計內燃機、減輕車重和改進空氣動力學等措施,切實地削減了二氧化碳排放。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歐盟和美國對燃油經濟性的標準日益嚴格,并已經成為汽車制造商研發減排技術的主要催化劑。此外,隨著燃油價格上漲和消費者對于氣候變化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也更加關注汽車的能效水平。

      據路透社報道,德國環境健康組織(German Environmental Aid Association)行業分析師德羅西?薩爾(Dorothee Saar)表示,汽車制造商已經接收到了市場的信號,并在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削減排放,將會支付巨額罰款。相比之下,在2008年之前,只有部分廠商設定了資源性的減排目標。

      繼2009年之后,歐盟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于去年出現了下降,幅度達到了3.7%,約相當于每公里減少140克。在重重阻力之下,2008年歐盟最終設定了到2015年汽車碳排放量下降到130克,到2020年降至98克的目標。

      在以油老虎著稱的美國,奧巴馬政府日前宣布,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燃油經濟性標準提高53%。根據這一標準,汽車制造商應在2025年之前將燃油效率提高至每升23公里。.

      瑞銀(UBS)汽車行業分析師菲利普?霍考伊斯(Philippe Houchois)表示,汽車行業雖然已經著手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但挑戰是它們必須滿足日益嚴格的目標。因此,汽車制造商為了達到減排目標,必須出售更多比例的電動汽車。

      這就是為什么汽車制造商熱衷于開發電動汽車的原因,即使目前電動汽車僅占全球汽車市場很小一部分份額。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0萬輛汽車出售,但其中僅有幾千輛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根據低碳車輛合作伙伴(Low Carbon Vehicle Partnership)日前發布的報告,在全世界范圍內的10億輛道路車輛中,僅有4700萬輛汽車由混合動力、氫能或電力驅動。

      作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動汽車已經在具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心中存在多年。環保也成為日前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Frankfurt Car Show)的重要主題,引發了媒體的關注。但是電動車要想普及,仍然存在許多障礙,其中包括電池價格過高,行駛里程有限,基礎設施落后等等。雖然近幾年歐美汽車制造商競相推出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但由于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電動汽車目前仍屬小眾市場。如果有在荒郊野外擱淺的風險,誰還會花費更多資金購買電動汽車呢?

      霍考伊斯表示,電動汽車的局限性眾所周知,它們不可能很快就取代內燃機汽車。許多人都不愿意用電動汽車替代其原來的汽車,汽車行業也是如此,因為只要賣出一臺電動汽車,就意味著少賣一臺燃油汽車。

      分析師和業內專家認為,待電池技術出現質的飛躍、基礎設施建設可滿足需求時,人們的“里程焦慮”才會得到解決,電動汽車也才能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而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三至五年。波士頓咨詢集團預計,2020年全世界范圍內將有150萬輛純電動汽車。

      由溫室氣體所導致的氣候變化可能引發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濫和干旱肆虐。汽車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0%,為了削減排放,許多國家投巨資發展電動汽車、電池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一些國家還為電動汽車提供了稅收減免和其他財政激勵措施。在這種熱潮之下,汽車制造商爭相研發減排技術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文章

    斯坦福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公布,江門雙碳實驗室4名科研人員入選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榜單共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關注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以及“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聚焦本年度的學術成就)。江門雙碳實驗室......

    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2022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這份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廣泛評估的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水文循環正在失去平衡。報告指出,2022年期間,全球......

    氣候變化加劇利比亞有史以來最嚴重洪水

    人們擔心,9月11日開始的毀滅性洪水已導致利比亞2萬人死亡。官方公布的超過5000人的死亡人數可能會增加,至少還有1萬人失蹤。兩座水壩倒塌,向東北部港口城市德爾納市約注了3000萬立方米的水,其他城鎮......

    陸地植被動態反饋加強了全新世快速氣候變化事件

    全新世作為典型間冰期,總體上表現為一個氣候相對溫暖穩定的時期,但卻不斷被一系列快速(或極端)氣候變化事件打斷,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新世累計至少發生了10次快速氣候變化(RCC)事件。然而,關于全新世R......

    陸地植被動態反饋加強了全新世快速氣候變化事件

    全新世作為典型間冰期,總體上表現為一個氣候相對溫暖穩定的時期,但卻不斷被一系列快速(或極端)氣候變化事件打斷,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新世累計至少發生了10次快速氣候變化(RCC)事件。然而,關于全新世R......

    多年拉尼娜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賈凡副研究員聯合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學者,在熱帶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多年拉尼娜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相關研究成果以《全球變暖下更......

    極端天氣頻繁襲來,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嗎?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劭:溫度每上升1℃,大氣中的飽和水汽大約增加7%,致使極端降水事件的發生頻次、強度和影響范圍明顯增加。全球變暖還會影響大氣環流模式,導致氣候系統發生復雜變化,進一步增加極端......

    中國碳衛星可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凈碳通量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發布

    7月26日,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報告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

    中國—南非首期氣候變化培訓班正式開班了!

    7月24日,中國—南非首期氣候變化線上培訓班開班式成功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南非森林、漁業與環境部副部長瑪吉·索蒂尤,中國駐南非大使陳曉東等在開班式上視頻致辭。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