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1-14 09:27 原文鏈接: 饒毅:青年,中國科學的希望

      有理想的青年人是中國科學的希望。

      一個重要原因是世界歷史上,做出杰出科學成就的多數都是45歲以下的年輕人。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以前因為條件不是很好。在物質條件改善期間成長的青年,我們應該提供環境,使他們不要被不良風氣誤導,而堅持學術的根本。

      應該讓青年人知道,國家對科技投入的增加,是對科技界的挑戰。我們現在的科學,可能還沒有達到中國近代科學史的最高點,我國更沒有成為世界強國。和國內比,當清華大學同時擁有陳省身和華羅庚做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時候,可能是我國近代科學杰出人才最集中的高點。生命科學的最高點,可能也是20世紀20到30年代的協和醫學院。和國際相比,我們不僅遠遠落后于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而且也還落后于瑞士、瑞典。瑞士人口不到800多萬、面積不過4萬平方公里,卻已經有21個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我們在科學很多方面首先應該超越我國近代史最高點,再逐漸躋身世界前列。

      為了支持青年的成長,需要老師、資源分配者盡其所能,發現青年人的特長,提供環境和體制,傾力支持有志向的青年人,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科學的現狀,期望盡快將中國變成世界科學強國。

      希望青年人有智識追求的志向。中國傳統的孔孟之道總體優于起源中東盛行西方的宗教,但過分重視人際關系,相對忽視探索自然,導致思想深度和思維方法的欠缺。科學在近現代中國也可能主要被看作是技藝。進一步把科學作為文化根植于中國,成為我們社會靈魂的有機組成,將是青年人可以承前啟后為之奮斗的一項事業,建立和堅固中國文化的新支柱。

      希望青年人有科學研究的熱情。中國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引出一些問題和危機。青年人中或許再現蔡元培先生80年前擔憂的傾向:以賺錢做官為目的選擇所學專業,有可能使中國近百年前仆后繼提高科學的努力曇花一現,在條件改善后,科學卻在青年人中重新成為冷門。缺乏強大科學基礎,只重視當官和金融的中國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國,而可能小富即安。中國需要每一代青年中有部分優秀學子做科學,在中國的土地上做科學,保障中國的長期繁榮。

      希望青年人有自尊自信的風格。如果青年人對中國前途樂觀,就不會對未來中國科學的主流失望,不會將精力充沛時期都用在國外而敢于在中國起作用;如果有自尊,就不會從科學家和科界商人混雜的各色先例中,仿效中國式的“成熟”去拉關系討人歡喜,而集中精力做出超越前人的工作;如果有自信,就無需委屈自己學習目前中國流行的“聰明”,而把腦力和時間用到最值得自己發揮之處,在科學領域做出扎實的工作。

      兩千多年來中國科學總體不如西方、未形成科學體系,可能因為對探索自然和真理的熱情不足。100多年來中國科學成就有限的原因是環境和物質條件較差。而現在,從事科學研究的條件已經顯著改善、一些單位的硬件超過國外先進水平。

      今后,大家協力奮進,通過自己的工作,支持一批真心做科學的青年,使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真正的科學強國,以中國出現的科學成果,服務于中國的繁榮、有益于世界的福祉、貢獻于人類的精神家園。

    相關文章

    BCEIA2023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推動分析化學前沿領域的新發展

     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同期會議——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是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

    國務院發文:提高國自然資助青年人才比例至45%以上|附解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包括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規模,將資助項目數占比保持在45......

    饒毅發文批中科院這家研究所:“近親繁殖可能全國第一”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公眾號發文指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存在“任人唯親、近親繁殖”問題,再次揭露學術界的陰暗面。饒毅一直敢于正視學術腐敗,多次指出選拔使用不當等弊端。此舉令人欽佩,也顯示學術......

    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通知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4年度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工作,詳細信息如下:一、2024年度改革調整事項(一)面上項目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科技人員在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

    中科院學部回應《饒議科學》院士增選存行賄受賄問題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關于2022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同行評議和專家集中審議,并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福州大學陳秋水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22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

    2023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研究員名單公布

    2023年5月8日,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宣布了該基金項目的首屆研究員名單。本次評選針對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杰出早期科學家,共評選出12位獲得者。這些基金項目的獲得者以其卓越的創......

    放假通知!這些人假期延長

    不知不覺“五一”假期余額已經告急不過還有一群人5月3日勞動節假日結束后5月4日還能放假!因為國家明確規定14周歲-28周歲根據2007年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三條之規定,以下為部分公民放......

    饒毅與梅林創立首都醫學中心,建“高水平創新研發集群”

    2023年4月9日,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微信公眾號平臺正式上線運營。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由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和知名神經生物學家梅林教授創建,是北京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10年饒毅團隊在Neuron/NC等發表29篇文章

    嬰兒的母系依戀關系是哺乳動物的首要社會行為。嬰兒依戀行為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2023年3月2日,首都醫科大學饒毅及劉琰共同通訊在Neuron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andcellularmec......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