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蛋白質納米結構因其大小均一、組裝可控、易于改造和大量制備等特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典型代表,蛋白質納米殼(例如病毒納米顆粒、鐵蛋白、熱休克蛋白等)具有空心對稱結構,在納米材料合成、納米顆粒排布、納米器件組裝、生物活性分子可控輸送等方面已顯現出誘人的應用價值。打破蛋白納米殼表面的對稱性、實現其表面單功能化,將使蛋白質納米殼指導的納米基元組裝的精確拓撲控制以及納米尺度物體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成為可能。

      最近,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王強斌課題組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納米生物學實驗室合作,在“病毒納米顆粒指導的三維離散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策略”(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4202)基礎上,發展了一種對蛋白質納米殼結構表面高效單功能化的策略,從而實現了對離散納米結構組裝的更精細調控。他們以“SV40病毒主要衣殼蛋白VP1包裝量子點形成雜化病毒納米顆粒”這一體系為模型,闡明了該策略。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在組裝單元VP1五聚體表面同時引入半胱氨酸和組氨酸標簽,分別作為功能模塊和純化模塊。功能VP1五聚體與非功能(野生型)VP1五聚體在一定優化比例下混合組裝(圖1,步驟1);借助功能VP1五聚體表面的組氨酸標簽,通過鎳柱親和層析可以方便地將單功能化的病毒納米顆粒純化出來(圖1,步驟2)。金納米顆粒結合實驗進一步證實了所構建病毒納米顆粒的單功能性,也表明這種蛋白質納米殼結構可以作為指導金納米顆粒-量子點一對一結構的良好支架(圖1,步驟3;圖2)。

      該策略可以拓展到其他蛋白質納米結構,在無機納米顆粒的單功能化、復合納米結構的設計與構建、單顆粒追蹤、配體-受體相互作用定量研究、藥物定向輸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該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

      此項工作得到中科院“百人計劃”、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等的大力支持。

      原文鏈接

    圖1. 單功能化病毒納米顆粒的構建策略示意圖

    圖2. 單功能化病毒納米顆粒(A)及其指導的AuNP/QD組裝體(B)的TEM照片

    相關文章

    專家學者盤點近兩年AI發展——加速應用落地變革科研范式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有哪些熱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2024年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本次年會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變革(AIf......

    植入式傳感器可持續監測炎癥水平

    受大自然啟發,美國西北大學生物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植入皮下的傳感器,可實時跟蹤活體動物蛋白質水平的波動,測量炎癥標志物的變化。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標志著醫學檢測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檢測......

    熱烈祝賀黃超蘭教授榮獲“ClinicalandTranslationalProteomicsAward”

    北京時間10月23日,在德國德雷斯頓舉行的2024HUPO大會頒獎典禮上,備受矚目的“ClinicalandTranslationalProteomicsAward”(臨床轉化蛋白質組學獎)榮耀加冕于......

    創新計算框架在蛋白質設計方面獲突破

    在今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計算蛋白質設計領域的重大進展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名為MProt-DPO的創新計算框架,該框架利用人工智能(AI)和世界頂尖的超級計算機,推動蛋白質設計取......

    AI設計能提高蛋白質穩定性、精確度及效率

    人工智能(AI)蛋白質設計正在走向“更快、更好、更強”。美國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分院和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EVOLVEpro的AI工具,被認為是蛋白質工程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團隊在最......

    利用分子標尺技術對長鏈RNA的結構和構象動態開展研究或成可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顯楊課題組在《結構生物學的當前觀點》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利用非天然堿基對系統賦能分子標尺技術及其應用。隨著全球對由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關注度增加,如何通過深入理......

    研究揭示一種新型殺手基因能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雙級納米結構”可在形狀記憶合金中實現彈性儲能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強度室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種“雙級納米結構”微觀設計策略,在形狀記憶合金中實現優異的彈性儲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對于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統、工程領域的機械裝置,比如控......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評選結果揭曉!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許,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DavidBaker獲獎,以表彰其在計算蛋白質設計方面的貢獻;另一半則共同授予英國科學家DemisHassabis和JohnM......

    基因突變影響蛋白質穩定性有新解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張佳欣)25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稱,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穩定性的影響遵循著極其簡單的規律。這一發現對加速開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