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噸重金屬鎘泄入河中,超標5倍的水體達300公里……龍年伊始,廣西龍江的鎘污染事件牽動人心。自治區及時處理責任人、層層攔截污染物、24小時投放稀釋液,決心大、措施重,雖然污染后果尚不是下結論之時,但能“轉危為安”、“化解危機”,卻也基本可以預期。
污染發生后動用各種資源進行處理、突發事件之后集中力量積極應對,這樣的“運動式”搶險,正是政府和相關部門所長。但反過來說,“運動式”的行為方式也反襯出平時制度化建設、日常化管理上仍存在不足。比如在河池頻頻引發污染的有色金屬企業,不愿搬遷到工業園區,更多還如此次涉嫌污染的企業一樣,處于小、散、亂的狀態。實際上,從中石油松花江污染,到云南曲靖鉻渣污染,再到紫金礦業汀江污染,莫不反映了這種日常化、制度化管理的缺失。
而在環境保護方面,更需要的還是防患于未然。環境污染的損失很多時候是不可逆的,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來修復,而且會直接危及當地群眾的生命權、健康權。被稱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的河池去年爆出多名兒童患高鉛血病,就是環境污染的典型例證。所以,動用力量控制污染固然應該,但終究只是一種事后補償,也終究只能起一時之效。更重要的是把這樣的力量投入到日常的制度建設、監管之中,不能等到出現問題才重視、發生事故才治理。
在東部地區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之時,中西部的后發地區卻迎來了承接產業轉移的發展契機。一些中西部地區依托富集的資源進行開發,卻承受了環境破壞的后果。不僅是廣西,此前在內蒙古托克托縣,石藥集團中潤(內蒙古)公司等企業轉移來后,違法排污形成多個“污水湖”,也是以環境換發展的典型例子。
可以說,如何建立環境管理的有效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如何從資源收益中得到修復環境的補償,如何更好地進行產業和生態的布局,如何更好地走一條科學、合理、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或許都是這次鎘污染危機對河池、對廣西、對中西部甚至是對整個中國提出的拷問。
事關中西部高等教育,“蘭州倡議”倡議什么?由“輸血”變“造血”,中西部高校集群發展,如何變為現實?中西部的高等教育,現狀和挑戰是什么?《新聞1+1》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共同關注:中......
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全國兩會開幕在即,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山西省委會副主委、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員吳正巖、副研究員張嘉團隊與東華大學教授蔡冬清合作,利用煙草廢液和廢鐵渣為原料制備出鐵基碳微球,為鎘污染水體和土壤的修復......
我國中西部地區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面積占全國的82%,人口占53.7%,但地區生產總值合計僅占全國的43%。面向國家新發展階段要求,推動中西部地區創新高地建設,對于國家構建國內國際雙循......
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控刻不容緩。安全利用在污染(尤其是輕微污染)土壤中產出安全的農產品,是我國當前階段農田污染的重要治理策略。《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我國的安全利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與時間截點,但......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
7月20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李志安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農田鎘污染鈍化治理后維持作物微量元素供應的方法”獲得國家發明ZL授權(ZL號:ZL201510399072.2)。該發明公開了一......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多年來,中西部和東北高校的人才,由于待遇、科研經費、環境等差異,流向東南部沿海高校。這一趨勢被人形象地稱為“孔雀東南飛”。在人才外流情況嚴重的蘭州大學,甚至流傳一句戲言:這......
東中西部高校之間的人才大戰并非純粹的市場行為,更不能簡單用市場思維來評判。“挖走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日前,在教育部召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工作推進會上,針對東部高校向中西部高校挖搶......
●高考招生計劃增量向西部各高校傾斜●對西部高校國家重點學科給予重點支持●支持中西部各地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長江學者計劃對中西部高校同等優先支持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認定11個“2011協同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