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3-12 13:34 原文鏈接: 朱星:科學家應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思想

      “應充分發揮科學家的作用,建設高水平的國家科學思想庫,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思想和系統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朱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朱星認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還不能適應社會、經濟需求的快速增長。科學家們對社會的影響力、貢獻,與公眾對科學的崇敬和期望還不相匹配。因此,科學家應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發揮科學思想庫作用,為國家的決策提供科學建議,通過各種方式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

      一般來說,科學思想庫應該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獨立于政府決策機制的研究和咨詢機構,是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

      “這樣一個思想庫應該包括全國科學界的代表,應涵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產業界的專家,并把相關政府部門的人員也協調到一起。具體的成果以某個領域的發展規劃這樣的形式來體現。最關鍵的是好的運行機制和各方力量的聚合。”朱星說。

      在發達國家,科學思想庫已經成為影響政策決策科學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朱星以美國為例,向記者說明國外科學思想庫運作的情況。

      據介紹,美國有一個總統科學辦公室,負責選擇和邀請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到美國參加學術會議、參觀、考察等等。因此,該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眼光很重要,要能夠判斷哪些科學家是在學科領域里有影響力的人。“我們的科學思想庫的成員也必須具備宏闊的視野與良好的判斷力。”朱星說。

      國家科學思想庫通過組織科研工作者對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供大量有影響力、說服力的科技政策建議和報告,為國家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在朱星看來,科學思想庫是國家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體現。科學思想庫的決策咨詢其實是一個吸收民智、尋求共識、利益協調的過程,在開展決策咨詢時注重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使決策最大程度地科學化,從而可以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

      朱星同時在北京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工作,作為納米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對國內外納米科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戰略十分了解。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美國著名的納米技術行動計劃(NNI)。

      2001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在未來的幾年內撥款40億美元用于納米技術研究,同時簽署了《21世紀納米技術研究和開發》這一法令。該法令使納米技術成為美國自太空競賽以來最優先資助的科技項目。

      “這項法令的簽署與美國科學家們的大力推動密不可分。”朱星說,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機構和個人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Mihail C. Roco教授,以及美國眾議院的科學委員會。他們提出,為保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先地位,要求國會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納米技術對國家的重要作用,規定每年必須有相應經費投入到納米技術的研發上。

      “這項法令已經實施10年了,對于推動美國乃至國際納米技術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雖然是美國的例子,但可以看做科學家發揮智囊團作用的一個典型體現,值得我們參考。”朱星說。

      具體到我國,朱星認為,我們所建設的科學思想庫,應注重整合科技界所有能夠發揮決策咨詢作用的資源,形成較為完善的運行機制、工作平臺,并且要建立專家庫、數據庫、成果庫,實現各種資源的共享,能夠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決策咨詢活動。

      朱星強調,科學思想庫應把注意力集中于社會的重大問題上,例如,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人口健康、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等,圍繞這些重大問題,向政府提出一系列科學建議和解決思路,提出前瞻性的學科發展戰略。

      因此,高校、科研院所應鼓勵科研人員把科研實踐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結論,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形成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建議報告。朱星認為,科研人員如果能把科技成果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為國家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也是科研活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這就要求科學家在做決策咨詢的時候,不僅要從科技角度看問題,還要善于把科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有整體和全局的眼光,真正做出有水平、有價值的決策咨詢。”朱星總結說。

    相關文章

    浙江將組織千名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將組織1000名科學家(含科技工作者)擔任中小學校科學副校長,增強中小學生科學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學、熱愛科學。......

    馬斯克惹惱了科學家?Twitter危機引發社交媒體大遷徙,科學家們去往何處?

    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Twitter總部的一部分被拆除的標志,遠處有一只鳥在天空中飛翔。《自然》雜志一項調查的數百名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離開了這個以前稱為Twitter的平臺。米里亞姆·維達爾·瓦萊羅(M......

    黑龍江建成95家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

    近日,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王選生物菌肥開發工作室在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揭牌。據黑龍江省科技廳最新統計,截至11月20日,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已發展到95家,為推動全省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和產......

    46位拿到“新基石”連續5年2500萬不看項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騰訊公司“10年100億元資助基礎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第二期名單發布,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領域的46位科學家上榜,成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員”。2023年第......

    遼寧省認定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科學家世界

    不久前,遼寧省認定了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自獲得認定以來,不少教育基地相繼開展了公開課、主題展覽等特色活動,積極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現實中,一些教育基地的開放受到各種條件限制,難以......

    英國重返“地平線歐洲”項目

    近日舉行的一場深夜談判中,英國終于和歐盟達成協議,重新加入“身價”950億歐元的歐盟旗艦科學項目——“地平線歐洲”。這意味著英國科研人員可以申請“地平線歐洲”的項目資金并申請參與相關研究。據《自然》報......

    BCEIA2023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推動分析化學前沿領域的新發展

     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同期會議——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是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

    科學家利用神經網絡設計全新蛋白質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應用物理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將注意力神經網絡與圖神經網絡相結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設計蛋白質。該方法將幾何深度學習與語言模型的兩種優勢結合起來,不僅可預測現有蛋白質特性......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蘇國輝院士率先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今天有沒有運動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與人聊天時,最常用......

    我國科學家創造城際量子密鑰率新紀錄

    央廣網北京6月24日消息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袁之良團隊與南京大學尹華磊合作,首次在實驗上實現了打破安全碼率-距離界限的異步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也稱模式匹配量子密鑰分發),成功實現508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