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農牧化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又一巨大飛躍,建設環境友好型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系統,是人類“返回海洋”的標志之一,更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戰略舉措。
上世紀下半葉,國際上出現了“耕海牧漁”式的海洋生產活動,使傳統海洋漁業經濟獲得飛躍發展。我國沿海地區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紛紛提出建設海上省市的口號,開始探索陸海統籌發展的道路。
目前,人類的食物主要還是來自陸地,占地球面積的71%的浩瀚海洋,僅能提供人類食物的1%。可見,人類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還遠遠不夠。
我國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曾呈奎院士是較早強調海洋生物資源產業必須走海洋農牧化道路的學者之一。他認為,海洋農牧化中的“農化”是指在海岸帶栽培藻類、養殖貝類、圍養魚蝦,進行施肥或者給予餌料;“牧化”是指在池塘里培養魚蝦的種苗,然后再把這些苗種放養在專屬經濟區,使其成為海洋牧場。這種生產活動簡稱為“牧海”,主要的措施就是增值。
研究表明,海洋動植物自然生產力每年約為6000多億噸,其中動物生產力為562億噸,以此測算海洋生物資源每年可供人類捕撈的許可量為2億噸,約為目前世界捕撈量的3倍。但由于資源分布不均衡,特別是人們對近海漁業資源的濫捕,造成近海漁業資源的再生能力大大減小。所以,傳統漁業雖然還有很大的海洋自然生產潛力,但是依靠消耗資源的傳統捕撈辦法,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海洋動植物食品不斷增長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走海洋農牧化道路。
海洋牧場是當前海洋農牧化發展的主體生產方式,必將在我國和全世界快速興起和大力發展。筆者對當前海洋牧場產業的發展提出幾點措施建議。
加大對海洋牧場的宣傳力度,增強開發海洋的戰略意識,造就“興海強國”的全民意識。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從規劃、政策、信息、稅收、貸款、質檢、法規等方面給予科學統籌,引導和促進海洋牧場企業健康發展。
堅持發展內向型經濟為主的政策。我們有13億人口,國內市場很大,特別是逐步提高勞動力工資水平后,我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發展海洋牧場涉及維護資源、環境和國防安全,一定要走以我為主的經濟發展道路。
維護當地漁民利益,帶領漁民共同致富。發展海洋牧場可以用多種形式合作,組織建設農村合作社及公司入股合作經營等。通過海洋牧場的建設將漁民組織起來,改變過去以一家一戶漁民為單位的低效率高風險的經營方式。通過海洋牧場使漁民先富起來,維護漁民利益是發展海洋牧場的重要措施。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展海洋牧場要與涉海的很多企業和有關部門(包括海軍)發展合作,要充分利用這些部門的油田、管轄海域以及軍事海區,既要保護國家整體利益、國防需要,又要兼顧各部門各單位的利益,達到雙贏、多贏的效果。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產權,充分調動每一名專業人員的才能和積極性。
加強海洋執法力度。目前我國海上執法力量分散,有海軍、武警、港監、漁政、海監等力量,執法部門各執其責,但配合效率低。加上地區和單位利益的保護,存在執法不力的情況。因此,建立以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執法管理為中心任務的海上綜合執法隊伍,顯得很有必要。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與合作者利用精準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海洋硅藻對種群密度信號的感知和傳遞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雜志》上。陸地和海洋中的動物會通過......
4月3日,在海巡船的護航下,巨型駁船“黃船030”輪裝載深海養殖平臺“恒燚一號”在廣東惠來前詹港區安全出港,駛往湛江東海島海洋牧場規劃海域進行安裝使用,這標志粵東地區先進海工制造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在痕量鋁影響海洋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湖沼與海洋》。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種環境與生物體中。然而,目前......
3月21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國家海洋信......
傳統的產業園區聚焦產和供,而預制菜產業園更加注重產和銷,以消費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場力量推動產、供、銷,打通產業鏈,實現由第三產業逆向推動一二產業升級,實現三產融合。預制菜產業園在運營過程中三大關鍵是產......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間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等,在海洋巖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定量計算了全球海洋板塊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沖帶是海洋板塊,尤其是地......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法國墨卡托海洋國際機構等全球16個研究......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積超過90%。深海熱液系統發現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海底深處沒有生命。“最近十幾年,我們做的工作就是‘把實驗室搬到海底’。我們做了一根探針,叫‘拉曼光譜......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發布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名單,武漢大學獲批9項,立項數與北京大學并列,位居高校第三。獲批項目分別是信息管理學院李綱教授《情報學視角下的科技安全領域國......